共找到37條詞條名為大坡村的結果 展開
- 貴州省水城縣果布戛鄉大坡村
-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蔣村鄉下轄村
- 浙江省蒼南縣鳳池鄉大坡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宋旗鎮大坡村
-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清水鎮大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鄉大坡村
- 貴州省黔南惠水縣和平鎮
- 雲南曲靖宣威市的山村
- 海南省瓊中縣和平鎮下轄村
- 楚雄市中山鎮務阻村委會下轄村
- 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大坡村
- 雲南省永勝縣三川鎮大坡村
- 元江縣澧江鎮南昏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楊橋鄉大坡村委會
- 貴州遵義習水縣大坡鄉大坡村
-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鎮盛鎮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祥雲縣雲南驛鎮大坡行政村
-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河口鎮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雙河鄉大坡村
-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下轄村
- 雲南省宣威市海岱鎮磨戛村委會大坡村
- 信宜市池洞鎮
- 雲南省楚雄市大過口鄉大坡村
- 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鄉清水河村委會下轄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幺鋪鎮大坡村
- 雲南省麒麟區越州鎮下轄村
- 廣西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大坡村
-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小平山鎮下轄村
- 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大坡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大坡村
- 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楊橋鄉大坡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城關鎮大坡村
- 甘肅省成縣蘇元鎮大坡村
- 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大坡村
- 雲南省沾益縣大坡鄉大坡村
-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播樂鄉大坡村
- 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大坡村
大坡村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鄉大坡村
大坡村隸屬於魯布革鄉大坡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魯布革鄉西邊,是村委會所在地,距離魯布革鄉19公里,。國土面積有3.2平方公里,海拔113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生薑等農作物。有耕地362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2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3戶,有鄉村人口302人,其中農業人口300人,勞動力2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6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4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萬元,佔總收入的27.1%;畜牧業收入12萬元,佔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頭,肉牛2頭、肉羊10頭);無漁業收入;林業收入10萬元,佔總收入的20.8%;第二、三產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12.5%;工資性收入7萬元,佔總收入的14.6%。農民人均純收入21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7人(占勞動力的27%),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45人。該村現有農戶460戶,共鄉村人口2036人,其中男性1040人,女性996人。其中農業人口202人,勞動力115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4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7戶。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未通自來水,有73戶飲用井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3戶通電,該村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0%和5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佔總數的43.8% 和27.4%)。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村邊就是車站,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輛,摩托車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該村無農戶安裝太陽能;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畝,有效灌溉率為15.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石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6戶居住石木結構住房。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6.4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生活在石灰岩地區,石頭多,土地少,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增收困難;飲水十分困難,多為雨水收集的水窖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輸出富餘勞動力到外地務工,拓寬增收渠道;積極發展林業;動員群眾修建水窖,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修建村社公路,解決群眾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