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群中學

育群中學

上海市育群中學,原名為私立紹興七縣旅滬中學(簡稱紹興中學)創辦於1938年9月。 1952年秋原同德中學高中部併入紹興中學。1953年4月,改名為育群中學。1955年同德中學全部併入育群中學。1962年秋閘北第四中學和閘北區第六中學高中部全部編入育群中學。學校規模發展到29個班級,校址由安慶路330遷到中華新路482號(中華新路小學原址)。1956年8月最終遷至共和新路1000號校舍佔地面積九畝。1993年由於市政建設建造內環線及南北高架橋致使校舍減少2/3。學校克服重重困難分幾地過渡辦學5年。1998年秋新校舍竣工正式起用,同時原中山北路小學校舍全部歸屬育群中學,原大寧中學併入育群中學。同年創辦了民辦育美中學。從此育群中學以嶄新的面貌和相當大的規模重新屹立在共和新路1000號。2014年9月搬入位於中山北路899弄內的新校舍

學校風采


歷史

育群中學不僅有著七十年的悠久歷史,而且有著光榮的革命歷程。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學校愛國師生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爭取民主和自由,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喬石同志(原人大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常委)當年創建和領導紹興中學共產黨地下組織,曾任學校學生自治會的指導老師,派地下黨員沈昌旭同志來校開闢中共地下黨組織工作。在他的領導下,紹興中學學生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發起宣傳抗日戰爭勝利的“告全市人民書”;組織全市性“助學運動”、“要民主爭自由,反內戰爭和平”演講活動;舉行“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鬥爭,“領導護校,迎接解放”的革命行動等,許多進步學生為了追求真理,為了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顧個人安危,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革命烈士倪愚霖、譚文亮、張敦旭、張安、鄭潔芬、鍾旋、孫杏珍、沈歐、田如堂等校友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解放后,學校在歷任領導的努力下,全校師生團結奮鬥,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碩果累累。特級教師丁盛寶教師輔導學生從0分到100分的先進事迹刊登在市級各大報刊,曾轟動全市影響深遠,丁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並參加全國群英會。她的銳意改革、敬業奉獻精神,她的“動手探究法”的教學改革成果,成為育群中學的寶貴財富,激勵大家深化教育改革走出新路。
近年來,學校為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探索出了“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即以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主體,以深化教科研和注重美術,外語特色教育為兩翼。學校以“做競爭之強者,塑世紀之新人”為校訓,以“勤奮、求實、創新、文明”為校風,以“嚴謹治教、為人師表”為師風,以“勤學多思刻苦多練”為學風,形成了良好校園氛圍,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培養一大批有美術特長的優秀學生參加上海市大中學生美術作品評選,多次獲一等獎。教學質量名列同類學校的前列。深受社會、家長、學生的信賴。96年率先創辦高中美術雙證班受到市區教育部門的肯定,走出了一條高中辦學的新路,涌動出了數學組、生物組、美術組、化學組等一批區先進組以及一大批獲市區園丁獎的優秀教師。學校兩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此連續三年評為區文明單位。
目前,全校師生正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為把育群中學辦成一所高質量高聲譽有特色的示範性完全中學而腳踏實地地奮鬥著

地圖

學校現有教職工120多名,教學班21個,學生近七百多名。有一支較強的師資隊伍。其中高級教師,一級教師,青年教師眾多。學校佔地九畝,有教學樓、實驗樓,配有電腦房,語音室,多媒體演示室,圖書館,閱覽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室內體操房,音樂室,兩個室外籃球場與協調的雕塑,浮雕及外語長廊構成優美、規範、雅緻的校園環境。

學校教學


班級及特色

育群中學素來以美術特色聞名,70年歲月造就幾代美術天才。育群出來的美術學子,每年新八中(閘北八中)都會來育群初三的一班來挑選人才直接和他們美術班簽約。
育群中學的一班都是美術特色班,每周都有一天會寫生繪畫,二班被學生們稱為雙語班,三班四班都是平行班。

文化節與體育節

育群中學每學期都會有一次活動,一般都是第一學期體育節,第二學期藝術節。
體育節主要活動就是每個年級的活動,一般三周就會結束。主要項目是50米跑步、立定跳遠、排球、跳繩,團體項目有接力、障礙賽等。體育節閉幕式是學生最開心的時候,一般會定在周五下午,在操場舉行頒獎和部分比賽決賽等等。
藝術節年年都不一樣,除了板報大賽、合唱等每年必有的項目外,09年還有特色班級活動,每個班級都做一個國家的展館,同學們以便了解知識一邊參與活動;12年6月1日的藝術節閉幕式還是在星火電影院開的,當時還有各種師生的表演,有cosplay展示等等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