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語系
德國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族之一
日耳曼語Germanic group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族之一。印歐語系又稱為印度—日耳曼語系(indogermanische Fmilie)。所屬各語言使用於北歐、中歐(德國、奧地利、盧森堡等)、西歐(英國、比利時、荷蘭),以及歐洲之外的英語國家和地區,總人口在4.8億以上。
語言語系。語——漢語,屬漢藏語系。有人也將其稱作藏漢語系或印支語系(indo-chinesische Familie)。此外在不考慮政治因素的前提下,也有人提出漢泰語系和漢-印歐語系的劃分。
日耳曼語系
語日耳曼人自己創造的,而是在與具有先進文化的羅馬人的交往中從羅馬人那裡借用過來的。其實,羅馬人的文字也不是自己創造的,而是從下義大利地區的希臘文中借用過來的。這種文字,對於羅馬人來說就已經不能完全令人滿足了。用它來表示德語,困難當然就更大了。
因此德語不是像英語那樣有26個字母,而是有30個字母。除了與英語相同的26個字母之外,還有3個上面帶兩點的字母(Ää, Öö, Üü)及一個很像希臘字母β的字母ß。變音字母Ää, Öö, Üü是由a, o, u與字母e複合而成的。在哥特體中人們把字母e寫在母音字母a, o, u的上方。現在使用的變音字母上部的兩豎或兩點都是字母e的殘餘。字母ß是由字母s和字母z複合而成的,且只有小寫,沒有大寫。
增加了4個字母后,德語仍然不能做到音素與字母之間的一一對應。有的字母要讀兩個音。如字母x = [ks]; z = [ts]。反過來,有的音素又需要用多個字母來表示。如sch, ch, ng。有的字母或字母組合有兩種或多種讀音。如在Celsius中c = z[ts],在Cafe中c = k[k];在lachen中ch = ch[x],在riechen中ch = ch[ç],在Christ中ch = k[k],在Chef中ch = sch[ƒ]。反過來,有的音素又用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來表示。如在Philosophie, Fach, Vater中,ph = f = v = [f];在Achse, Hexe, Knicks中,chs = x = cks = [ks]。
這些都是書寫符號不能滿足語言的需要而造成的結果。
儘管如此,與英語相比德語的讀音要規則得多,因而也比英語容易得多。這對德語的初學者來說,是很有好處的。由於德語發音比較規則,所以在學習德語時可以不必學習國際音標。德國人在教德語時也往往不教音標,甚至於根本不安排語音教學。課本中也多不包括語音教程。在需要對字母的讀音加以說明時,德國人也常常不使用國際音標,而更習慣於用德語字母來標音。教材《目標》綜合課第一冊第7頁字母表中的名稱用的就是德語的注音,而沒有用國際音標註音。同學們可以把它和下面語音教程中的德語字母表加以對照使用。該教材中音標、字母含混不清的地方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在使用本教材時加以注意。用圓括弧:“ ( )”來表音也不規範,應一律改為方括弧“[ ]”
現在通常認為,日耳曼語言是印歐語言內發生“日耳曼語音變”時分化出來的;這個音變就是:原始印歐語的p、t、k變為日耳曼語的f、p、h,同時b、d、g變為p、t、k,而f、p、h則變為b、d、g。例如拉丁語的 decem(十)變成了哥特語的taihun。學者們習慣把現代日耳曼語原始印歐語中的詞根母音交替現象在日耳曼語言里還表現得很突出。原始印歐語的單詞重音不固定,日耳曼語言的重音卻常常固定在第一音節上。原始印歐語的複雜詞形變化到了現代日耳曼諸語言里又進一步簡化。句法上詞序趨於固定。辭彙方面,日耳曼諸語言內部的相似性很明顯。分為3支:北支、西支和東支,其中西支包括原來的3個方言。
北支: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冰島語
東支:東日耳曼語支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之下一個已經滅絕的語支,唯一已知文字的東日耳曼語支語言是哥特語。其它被認定同是東日耳曼語支的語言有汪達爾語、勃艮地語、倫巴底語和克里米亞哥特語。克里米亞哥特語使用者相信在18世紀之前它仍然被使用。
一些早期(約公元2世紀)的日耳曼語言發展出自己的如尼文字(runic alphabet,北歐文字),但這些文字相對來說運用並不廣泛。東日耳曼語支使用哥特字母,由烏斐拉主教將聖經譯為哥特語時發展創立。其後,因為基督教神甫與僧侶既講日耳曼語,也能夠讀說拉丁語,所以開始用稍加修飾的拉丁字母來書寫日耳曼語言。
除去標準拉丁字母,各種日耳曼語言也使用一些標音符號和其他字母。其中包括母音變音(umlaut)、ß (Eszett), Ø, Æ, Å, Ð, Ȝ和從如尼文中繼承下來的Þ及Ƿ。傳統的印刷體德語經常用黑體字,如fraktur體或schwabacher體。
根據中國學生的情況和他們學習的習慣,語音階段的教學還是有用的和必要的。因為“聽”和“說”的技能訓練主要要靠這一階段的學習來打好基礎。但不少同學卻不很重視或很不重視這個階段的學習。尤其是在強化班中,我們不可能用更多的時間去進行語音教學,從客觀上使同學們產生了語音階段學習不重要的誤解。有的同學到了中級班還不能自己預習單詞,單詞的重音還讀不對,更不用說正確而流利地朗讀課文了。如果是這樣,他們“聽”和“說”的能力又如何去提高呢?自己都不能正確地和較快地朗讀單詞和課文,又如何能聽懂錄音和外國人的講話呢?
德語的語音學習要抓住重點去學。這樣收效就會較大。其實,難學的只有很少的幾個音。在這些音上可以多花些力氣,多花些時間。不要把時間平均分配。用平均主義的學習方法,學習語音不行,學習任何知識都不行。任何學習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弱點和難點。針對自己的弱點和難點去下工夫,就很容易受到成效。
德語中的[r]是一個捲舌音。在德語中,這個音既可以像俄語一樣發大舌的捲舌音,也可以像法語一樣發小舌的捲舌音。關鍵是要讓舌頭能顫起來。不少同學感到很困難。越發不出來越著急。急是急不出來的。如果發這個音有困難,我勸你千萬不要著急。方法對頭地去認真練,是可以練會的。怎麼練呢?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在每天早上洗漱時嘴裡含上半口水,揚起脖子,向外吐氣。這時嘴裡便會咕嚕咕嚕地冒起泡來。你在有意識地發[h]的音。練上一段時間,舌頭往往就在不知不覺中顫了起來。舌頭能顫后再慢慢地將前面的[h]音去掉。這個音就學會了。另一個辦法更方便,隨時都可以練,而且不需要其他東西。這就是在發[t]這個音時,加大力度和突然性。這樣也很容易就把舌頭帶動得顫起來。舌頭能顫后當然也要慢慢地將前面的[t]音去掉。
除了這個捲舌音之外,絕大多數同學就沒有什麼困難了。可能有個別同學在發[Ø:]這個音時有些困難。這個困難要比捲舌音的困難容易克服得多。辦法是先發[e:]這個音。然後舌頭保持不動,但要把雙唇前伸,作成發[o:]的樣子,即使口形變成圓形。你會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發出了[Ø:]這個音。反過來做也可以。這就是先發[o:]這個音。然後口形保持不動,但要把舌頭往下放,作成發[e:]的樣子既可。換句話說,[o:]的口形加[e:]的舌位就可以發出[Ø:]這個音。
再有就是[e:]和[o:]這兩個音。在國際音標中,寫法與英語中相應的音素相同,其實音並不同。要發准德語中的[e:]和[o:]這兩個音,可從發英語的雙母音[ei]和[ou]著手。但注意不要使舌位及口形發生變化,而是將發音開始時的姿態一直保持下去,[e:]和[o:]這兩個音就發對了。
語音正確了,詞的重音也很重要。德語教材中一般不注音標,也不注重音。所以掌握重音的規律和發音規則是十分重要的。經過語音階段的學習后,除去個別的外來語之外,一般的辭彙,同學們都應該能夠正確地朗讀出來。
德語詞的重音一般都在詞幹母音上,而外來語的重音則多在後面。前綴be-, ge-, ent-, er-, ver-, zer-永遠不重讀。如有這些前綴,重音一定在這些前綴的後面。代副詞的重音都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