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對田納西河進行多元開發利用,建造水電站,經過40多年的努力,田納西河上已建成了35個大水庫和8個小水庫,水力發電廠達49個,田納西成為美國電力的最大供應者。
名稱: 大型水力發電站
主題詞或關鍵詞: 發電站 水力 能源科學
伴隨水電站的發展,相應的大型水壩工程的建設也不斷出現。自1936年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高度超過150米的胡佛大壩以來,到1980年,世界上建成的150米以上的高壩就有65座,到1990年,又建成了44座。
水電站有高度超過150米的大壩。
美國從田納西的水力發電中獲得巨大收益后,於1941年在哥倫比亞河上建立了大古力水力發電站,設計的發電能力為1083萬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直到1984年,巴西和
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建成(發電能力為1260萬千瓦)的
伊泰普水電站后才退居第二位。
中國於1992年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通過三峽工程的規劃,是人類利用開發水電能的一個偉大行動。
三峽的水電蘊藏量達3000多萬千瓦,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水能富足之地,建成后的三峽電站,發電量相當於1991年全國發電總量的1/8,可替代8座裝機240萬千瓦的火電站,相當於10座
大亞灣核電站或七座葛洲壩電廠。三峽工程的建成還將對防洪、航運、供水、灌溉、養殖、旅遊、生態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產生出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