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橋

安徽合肥鳳凰橋

鳳凰橋(原名:環湖橋)為青草湖水庫的壩頂,並非道路或橋,約六米寬,是1956年修建水壩時才一併規劃成接連兩邊的“道路”。1971年代台灣電影《難忘的鳳凰橋》,以環湖橋為背景,由新竹在地人柯子餘、柯子清與台北影業投資者共同拍攝的電影,在當時叫好又叫座,曾創下連續播映102場的紀錄,票房更是直逼《梁祝》,其主題曲至今仍被傳唱,旋律與歌曲意境都頗受歡迎;其中歌曲中所描述的鳳凰橋,正是青草湖水庫水壩上的小橋。在電影上映后,鳳凰橋成為許多情侶們的定情地,而新竹人則開始以“鳳凰橋”稱之,原有的名稱反而被人完全遺忘。

1981年代,鳳凰橋因疏於維護、整修而漸漸沒落,而也因為交通需求日益增加,讓民眾有了重建的念頭,一方面增加結構上的安全,一方面增加美感,進而帶動觀光收入。但市政府擔憂如果要拓寬,甚至是重建,都會遇到要拆除壩頂的問題,除了經費考量外,也要評估如何繼續維持水壩功能或廢除青草湖水庫等相關問題,也因此這個爛攤子一直維持一段時間。

直到2007年,新竹市政府才開始推動“青草湖重生計劃”,於2008年封橋進行整建,並在2009年7月9日順利通車。新橋長43米、寬12米,外型仿舊橋興建,希望能復興周圍觀光。

位置簡介


安徽省合肥市長江中路東段,現為新修的橫跨南淝河 的長江東大街橋,連接著“長江中路”和“長江東大街”,也溝通了“滁州路”和“馬鞍山路”。

美麗傳說


鳳凰橋(長江東大街橋)
鳳凰橋(長江東大街橋)
站在長江東大街旁新修好的鳳凰橋畔,南淝河北岸的一片,以前這裡是 條路,叫木灘街,因為過去這一大片都是河灘,竹排和船滿載著木頭就堆在河灘上,久而久之,這裡成了合肥著名的竹木交易市場。
解放前,小汊河兩邊來往要繞道很遠的地方才能過河,很不方便。木灘街的姑娘們大都心靈手巧,每年的七夕晚上都要聚在一起,用七綵線綉各式各樣的刺繡,然後評選出最好的一位,大家把她稱為“巧手”。據說有一年剛評選完,“巧手”望見夜空天門大開,銀河初渡,牛郎、織女在此相會。“巧手”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來:“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織女會面啦!”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巧手”姑娘不時用手在嘴上遮遮掩掩。誰料天神看見“巧手”姑娘的做派,誤認為“巧手”姑娘想要在嘴上長出鬍鬚,便慷慨地讓“巧手”姑娘嘴上長出了許多濃密的鬍子來。
這一下可羞死了“巧手”姑娘,終日里躲在閨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以淚洗面,艱難度日,最終不堪忍受不見天日的生活,悲憤地投入南淝河自盡。那位讓“巧手”姑娘長出了鬍鬚的天神在南天門上聽到了“巧手”姑娘的哭訴,看到“巧手”姑娘投河而去,深感愧疚,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錦羽向“巧手”姑娘投河的地方丟去,只見瞬間河水泛波,忽然從河中飛出一隻五彩金鳳凰。
鳳凰每天清晨就會在木灘街上空飛舞,人們抬頭觀望,可見祥瑞之氣繚繞,旭日東升。鳳凰銜來了五彩石頭,在小汊河上架起了一座橋,方便了兩岸百姓的往來,人們把那座橋就稱作“鳳凰橋”。

歷史變遷


合肥人似乎特別鍾情鳳凰橋這個名字,在1916年的《香花墩志》,上面記載,包公的故宅在鎮淮樓西鳳凰橋巷子里,那裡有個讀書台,是昔日包拯讀書的地方。我曾在其周邊尋覓古老的鳳凰橋巷,卻因年代實在太遙遠而無果。但古廬州一脈相承的文化氣息卻可以代代相傳。
鳳凰橋主橋為東西向
鳳凰橋主橋為東西向
歷史上,鳳凰橋附近就十分繁榮,是各路商賈出沒的地方。清代咸豐年間,富甲一方的商賈雲集於此,把它開發成了合肥農副產品的集散地。
老鳳凰橋上世紀60年代還在,一共有3孔,有3米多寬,兩邊有護欄,是在石頭樁上打的洞,木頭做的護欄穿過石頭樁中間,橋西邊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哪些人捐了多少錢。河裡有許多人在游泳,那時的河水也很清澈。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合肥市工人文化宮以南,有一片低矮的居屋,像穿山甲層層疊疊的鱗片直鋪淝河左岸。這就是木灘街。左鄰右舍常端飯碗聚於“廊”中邊吃邊侃。出過道有一石階,街上人就在這石階上上上下下,凈菜淘米,洗衣擔水。那時街上人吃水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在自家庭院中挖井;二是到河裡擔水。從河裡擔來的水倒入水缸,用“明礬”一攪,漩渦呈陀螺狀飛轉,等水面平靜,再看這水,清澈見底,舀一瓢嘗嘗,清冽甘甜。
“文革”期間鳳凰橋一度改叫紅光橋,七幾年南淝河清淤,淤泥直接填入小汊河。至今鳳凰橋和那座捐建碑還埋在滁州路下面。
過去木灘街很開闊。後來陸陸續續成了那些貧窮討生活人的集聚地,在那裡蓋上了許多簡易的小平房,那些搬運工、篾匠、木匠都集中在這裡。
至解放初期,食品公司的宰牛場也安排在這裡。每天清晨,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鳳凰橋已早早地醒來,在晨霧中顯現出她的妙曼身姿,彷彿是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南淝河上氤氳的水汽裊裊上升,漫天霧水打濕了那些趕早的人們,大家都是行色匆匆,無暇欣賞一下鳳凰橋的風姿。橋的兩頭是早早從鄉下趕來的米販子、魚販子、雞販子以及菜農,不用吆喝,早有人圍上來討價還價。鳳凰橋畔的喧鬧要一直持續到深夜,木灘街又恢復了片刻的寧靜。再後來,這裡的人氣越來越旺,路也越來越窄。
1982年,木灘街改叫鳳凰橋路。九幾年改叫鳳凰橋巷。如今,鳳凰橋巷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段,周圍更繁華、更現代了。鳳凰橋畔永遠是那麼忙碌,她的變化也見證了歷史的變化,見證了人們生活的改變。
一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裡都是合肥人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果盤子”。

今天鳳凰橋


2001年為了緩解交通壓力,那裡進行了拆市場、還馬路工程。就在打通不久的滁州路盡頭,風光旖旎的淝河畔,有一處有著優美名字的所在:鳳凰橋巷。
鳳凰橋(長江東大街橋)
鳳凰橋(長江東大街橋)
如今,汊河早已填平,上面是寬敞的滁州路,新修的橫跨南淝河的長江東大街橋已經正式命名為鳳凰橋,目前已經建成通車的鳳凰橋主橋為東西向,銜接長江東大街。考慮到未來該 段道路由馬鞍山路、沿河路以及巢湖路相交,通行量較大,行人從橋面橫穿馬路風險較大,建設單位在施工後期特別引入景觀橋的理念,又單獨建設兩座2.5米寬的人行橋。根據設計,從巢湖路與鳳凰橋對接點處,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設計一慢行道,只供非機動車和行人單向自東向西上鳳凰橋,目前道板已鋪設完畢,正在安裝欄桿;一種是從巢湖路下穿鳳凰橋沿南淝河建一沿河棧道向西上長江路橋、長江中路,也僅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未來既可作為過街通道,也可作為觀景平台。
我特意站在沿河棧道上,極目遠眺,觀賞美麗的南淝河景色。兩岸高樓林立,鱗次櫛比,橋上車水馬龍,橋旁綠樹成蔭。
隨著合肥大建設步伐的加快,不久的將來,鳳凰橋畔又將再次蛻變,其周邊將成為合肥標誌性的路段,傳統的商業區將被新型的現代化商業街區所取代,唯一不變的是那裡的精氣神,作為一種心靈和歷史的信息,它將永遠留在合肥人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