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採蓮船

沔陽採蓮船

採蓮船在仙桃春節文藝活動中,是深受群眾歡迎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仙桃採蓮船,又叫“划綵船、跑旱船”,為湖區人民模仿駕船採蓮而創作一種歌舞形式。

仙桃彩蓮船製作別具一格,是用竹木精心製作而成,下為船形,五、六尺長,上是寶塔亭閣型蓋頂,船高兩米左右,船身皆用彩紙裱糊。一支彩蓮船安排六至七人跑船,由一少女(或一青年男子)扮成採蓮女,一男子扮成梢公撐篙,牽引綵船跑圓場或作蕩船狀,船后一梢公婆手握破芭扇隨船而行,還配有敲鑼打鼓、拉琴等。仙桃彩蓮船在表演上獨樹一幟,先撐篙的大漢即興創作的四句開場,句式以“三三四三"的主詞和襯字組成,多為恭喜之詞;後由撐篙的大漢與坐船的姑娘對唱,內容多為民間愛情故事,一唱眾和烘托氣氛,坐船的姑娘隨著音樂在撐篙的大漢竹竿牽引下翩翩起舞,邊唱邊舞,把舵的艄婆與兩位主角配合,耍滑稽動作引觀眾發笑。

唱腔為沔陽花鼓戲腔,如"采船、游江、趕旱船、八段錦、手扶攔桿"等。每逢春節的初一至十五,彩蓮船便沿街串鄉拜新年,邊舞邊唱。

創作背景


沔陽,現改為 湖北省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位於湖北省中南部之長江、漢水交匯的沖積三角洲上,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人口148萬。據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夏、商、周為荊州域,春秋、戰國屬楚,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置沔陽郡
設沔陽縣,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建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沔陽素稱“歌藝之鄉”,民間藝術比較繁榮。
唐代《太平廣記》有載。宋代范成大(1126—1193)有“旱船遙似泛”的詩句。北方稱水船,南方稱採蓮船。而仙桃人又把採蓮船叫“跑采船”。聽老藝人們講,採蓮船與仙桃所處的地域有關,是根據湖區人民駕船採蓮的情景摹仿而成的。這裡湖水茫茫,蓮花飄香,乃魚米之鄉。歷來盛產蓮藕,因而採蓮船這一藝術形式在仙桃廣為流傳。仙桃採蓮船又以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而聞名於荊楚大地,曾多次參加省民間舞蹈匯演,並獲好評。所以說,它是仙桃這塊神奇沃土孕育出來的一朵奇葩。
仙桃採蓮船的製作別具一格。它是用竹木精扎而成。下為船型,五、六尺長,上是寶塔亭閣型蓋頂,船高兩米左右。船身皆用各種顏色的彩紙裱糊,扶攔和亭閣上掛有綵球,船上貼有各色各樣的沔陽剪紙圖案。看上去,好似披紅戴綠的一葉扁舟,美麗無比。

作品鑒賞


沔陽採蓮船
沔陽採蓮船
仙桃採蓮船的角色與眾不同。一般採蓮船由兩個人玩耍,而仙桃的採蓮船卻由三人組成。船中坐一年輕姑娘(舊時多為男子裝扮,現在改男子為女子裝扮),化好妝,穿上綵衣,一手拿手帕,一手扶船欄,如坐船姿勢;船頭有一男子,一手拿竹篙,一手牽引綵船不住地擺動,又稱為撐篙人;船尾加一丑角,名為“擺梢婆子”。擺梢婆子與兩主角配合,耍滑稽動作,逗觀眾發笑,其演出效果比兩人玩耍要明顯得多,活潑得多。
沔陽採蓮船
沔陽採蓮船
仙桃採蓮船在表演上獨樹一幟,先由撐篙人說四句,多是恭喜之詞。是由撐篙人即興創作而成,為開篇。然後,由撐篙人與坐船的姑娘對唱,各逞其能。所唱內容有自編的,民間愛情故事為多。有時一人唱,眾人和。“和”又叫幫腔,幫腔能烘托氣氛,把觀眾帶入如痴如醉的境地。它的曲調多為沔陽花鼓戲腔和民間小調,表演時,船中姑娘隨著鑼鼓和音樂聲開始踮起尖腳、扭動身體、仰面一抖,在撐篙人的竹篙牽引下翩翩起舞,時而唱,時而跑,或邊唱邊舞,那飄然如飛的舞姿,那情意綿綿的笑臉,那悠揚動聽的唱腔,動人心魄。現在仙桃,每逢春節一到,許許多多的採蓮船出現在機關駐地、城鎮鄉村,從初一玩耍到十五,慶盛世,挨家挨戶送恭賀,既娛樂又健身,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