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橋鎮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下轄鎮

東橋鎮是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湘東區境內,草水河中游,毗鄰湘贛兩省三縣之處,東與廣寒寨鄉接壤,南與湖南省攸縣為鄰,西與湖南省醴陵市的清江水、沈潭兩鄉鎮接連,北與湘東區排上鎮為伴,距萍鄉市47公里,總面積138平方公里,東橋地形東高、西低,中間盆地,東、南、西、北四門自然形成,地勢漸次向草水河傾斜,山地佔全鎮的80%。草水河匯入湘江。

行政區劃


東橋鎮下轄18個行政村,既東橋、草市、楊源、邊山、界頭、厚田、鴨路、坑背、五豐、小坑、中院、茶紅、蘭台、南岸、長塘、江邊、黃泥湖、鳧田村、424個村民小組。截止到2008年共839戶,總人口35435人,其中男18591人,女16844人,城鎮人口1940人,有市、區駐鎮單位19家。

歷史沿革


東橋最早設鄉是在1872年,當時,萍鄉縣設兩鎮40個鄉、18個集市,在東橋設立金塘鄉,歸里仁鄉。草市為萍西六個集市之一。民國初年,在縣、鄉之間增設區級機關,東橋、排上都是屬西山區。1929年,東橋鄉又歸屬西四區。1944年,萍鄉縣分為五個區,區級建制撤銷,在湘東地區設立了十一個鄉,東橋和廣寒寨同屬昌源鄉。
解放后,湘東地區設立兩個區,昌源鄉屬萍鄉第四區,1950年,湘東設立四個區,東橋為區級機關,下轄鳧田、橋頭、天平、界頭、沿塘、石甲坊、排上、坑背、塘溪、梅林、官陂、大路里、中村、龍泉、山田、東橋十六鄉。
1956年湘東設二個區,東橋地區屬麻山區,並分為東橋、沿塘、鴨路三個鄉。1961年,東橋再次設區,下轄東橋、排上、鴨路郊溪四個公社和廣寒寨墾殖場。1970年,萍鄉劃為省轄市,全市設四個區,湘東區下轄一鎮八社、一場(墾殖場),東橋鄉的區域和後來的東橋鎮相同。2000年10月19日撤鄉設立建制鎮。

地理環境


油菜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湘東區東橋鎮舉行
油菜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湘東區東橋鎮舉行
東橋氣候溫暖多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平均氣溫攝氏17度,最冷的1月零下1-2度,最高氣溫7月30-35度,全年無霜期8個月,年平均降雨量1300至1800毫米,4至6月為暴雨期。全鎮耕地面積22795畝。其中水稻面積16855畝。(2000年後退耕還林面積2000畝已減除)。旱地面積3990畝,森林面積96900畝,境內自然條件較好,土地肥活,適宜農林、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社會


基礎設施

進入21世紀以來,鎮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省級公路5公里,縣級公路54公里,其中水泥公路12公里,村級公路110公里,縱橫全鎮21個行政村。擁有機動車輛4170輛,其中貨運汽車23輛,客運車27輛,農用小車45輛,小車和各式摩托車4075輛。通訊設施較好,程式控制電話已發到3350門,行動電話網路覆蓋面達80%以上。3.5萬伏輸變電延伸至各村莊。
水利設施完備,全鎮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6座,引水工程20處,水塘557口,引水渠道12500米,總灌溉面積17000畝,到2007年末基本上實現了水利自流化,確保了全年糧食總產17630噸的目標。

社會事業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很快,解放前夕僅有13所私立小學點,解放後市區雙層管轄的中專1所,鎮屬中學4所,小學19所,教職員工358人,在校學生3941人。私立幼兒園2所,集體辦幼兒園2所,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截止到2008年,全鎮有鄉村影劇院2個,廣播站2個,電視差轉檯1座。業務管弦樂隊6支,採茶燈隊伍21支,日龍燈15支,獅燈2支,民間戲劇藝人159人,其中鄧小岩獲得被收入到世界戲劇名人詞典的榮譽。解放前夕僅僅有私人醫芍,醫生11人,截止到2008年鄉村衛生院所45所,醫務人員121人。

經濟


東橋是一個以盛產稻穀為主的農業大鄉鎮,年產稻穀17630噸,紅薯510噸,是萍鄉紅薯干最大的產地之一,山坡山地面積較多,是發展草食動物的天然條件。全鎮發展了養羊戶205畝,山羊8750噸,年產水魚110噸,還盛產雜交板栗樹面積1500畝。
進入21世紀后,東橋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截止到2008年,全鎮農民街有7條,常住人口5150人,從事第三產業的門店756個,農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1.5億元,全鎮擁有民營二、三產業260家,長達120多年歷史的民用生活鐵鍋生產長盛不衰,年產量12萬口,在攸縣、禮陵、萍鄉、宜春、瀏陽等縣市佔有一定的銷量。製鞋業不斷發展,全鎮民營製鞋廠7家,年產量15萬雙,工業瓷廠14家,水電站2家,年發電160萬度。2007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6259億元,工業、農業總產值1.4064億元,財政收入724.3億元。
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把全鎮的優勢資源整合,其中以油菜花為主打的東橋油菜花節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在社會上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動作用,讓城市人更加的想來號稱“小桂林”之稱的東橋來採風觀光,拉動了全鎮餐飲;交通;等各方面的增收,這也得益於東橋良好的自然風光和優異的文化底蘊。

自然資源


東橋鎮儘管地下資源貧泛,但也有珍貴的礦藏,坑背、五豐村境內蘊藏著黃金、鋅、鉛、鐵等礦石,經多次勘探約礦石20萬噸,茶紅村的石膏礦,邊山、南干村的石英沙,界頭村的銅礦石,只因資金、技術的影響,期待客商行家開採。
東橋有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萍鄉四大水系的草水河,兩岸四季常青,鮮花多彩。形象逼真、資態各異的鵝公山、鐘鼓寨、鯉魚山、胎兒坐欄,虎氣森森的老虎山,懸岩峭壁的棋盤石、仙人掌、婆婆岩,5公里之長的強盜洞,萍鄉四大名山的五峰山,海拔664.3米,宋代東晉孝武帝時的廬山東林寺主持僧慧遠禪派系,衣缽教徒老和尚沿江而上來萍鄉闡揚佛法,居住在五峰隱跡修真,名聲更振,引來不少文人墨客尋芳覽勝,被稱為蘇門四學士和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與密老關係較好,也親自登上五峰,看望密老,並一同遊覽五峰秀色,現觀五峰福壽庵牆壁仍刻有他當時所作的詩:
送密老和尚住五峰山
我穿高安過萍鄉,七十二峰繞羊腸。
水邊株下縫衲子,南北東西古道腸。
五峰秀出雲霄上,有中寶坊如側掌。
去與青山作主人,不負法昌老禪將。
栽松種竹是家風,莫嫌斗絕無深巷。
但得螺絲吞大象,從象美酒無來往。
還有歷史悠久的老塘庵、回龍庵、青霞山庵,蘭台村內的馬腦寨,長塘村境內的印心塘,南岸境內石拱橋,草水河上游的南干水泥鋼筋大壩,楊源村湖廣坪300年歷史以上圍徑3米的古桂花樹,界頭村河衝上的天然瀑布和具有500年歷史的大古樟和圍徑兩米的古桎木。同時還有800年歷史以上界頭船神廟,每縫新春佳節,旗鑼鼓傘,炮聲四揚,香火旺盛,迎候船神山出駕保一方平安的傳說,數千人的人群爭先恐後觀看。

文化


歷史文化

東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史和現代的名人層出不窮,堅強的民主革命戰士毛澤東的老師湯增壁先生。民主革命時期的領導人鄧卓群,一生為革命,死亦痛革命——革命烈士余淑烈、賈克仁,徐甲春,慘遭殺戮的女紅軍賀菊英等72位烈士,還有著名世界語學者,英語教育家湯鍾琰,同盟會員漆英,歷史農民畫家湯寶誠,明朝時代清官司知縣鄧以澄,他們的故土就在東橋。
現代名人有著名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顧問,原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付培彬博士,十三集團軍參謀長,昆明陸軍學院院長鄧福全將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水稻專家,曾連選任全國五、六、七、八屆人大代表,顏龍安同志,水稻王國的保護神、高級農藝師,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世界名人、享受中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龔航蓮同志。

政治


廉政建設

橋鎮黨風廉政建設從小處著手,建立嚴格的管理、學習、考核制度,強化機關管理,規範幹部行為,有效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提高了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該鎮抓黨風廉政建設從健全規章制度入手,年初便制訂了一整套管理考核制度,包括機關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勤政廉政制度等,嚴格執行,並廣泛開展黨性黨風黨紀集中教育,組織學習鄭培民、任長霞等英雄模範事迹,開展了以狠剎鄉鎮幹部公款吃喝、賭博、走讀和“懶、散、浮”四股歪風為主題的集中整治教育活動,建立了舉報制度,使幹部隊伍建設逐步走向規範化軌道。該鎮紀委還充分發揮監督管理職能,組織黨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經常性檢查和不定期抽查。
萍鄉市東橋鎮
萍鄉市東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