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橋鎮

福建省閩清縣下轄鎮

東橋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位於閩清縣北部,東南與閩侯縣洋里鄉,西南與閩侯縣小箬鄉交界,北鄰古田縣泮洋鄉,東北與下祝鄉,西北與桔林鄉雄江鎮,西與梅溪鎮毗鄰。

東橋鎮轄有22個行政村(過洋、南坑、大溪、大箬、安仁溪、義由、山限、溪芝、湖洋、朱山、黃坪、官圳、劉山、北洋、下宅、坪溪、溪沙、新橋、黃土嶺、村后、高港、竹嶺)和一個社區居委會(東橋社區居委會)。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3所。(南坑小學、溪沙小學、湖洋小學、新橋小學、黃土嶺小學)的學生全部轉入北洋小學和東橋鎮中心小學。201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2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632萬元,農業總產值1.7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25元,森林覆蓋率69.6%。

2017年,東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8734公頃,常住人口16450人。

歷史沿革


宋代歸縣制下奉政鄉安仁里管轄(“安仁”也一直成為境內主要河流的名稱——安仁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
風景
風景
中狀元之後開始分都,全縣設24個都,奉政鄉安仁里下又劃分為七個都,為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元代仍在奉政鄉安仁里下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所轄。明朝沿用元時行政劃分。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閩清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都統歸於懷德鄉所轄。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東橋在第三區署治下。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東橋為下洋鄉全部及杉村鄉部分。
1949年8月15日閩清解放。9月4日,縣人民政府成立后,全縣建立5個區公所。同時開始建立鄉一級政權。
(1950年5月,廢除民國時期的保甲制,閩清縣在5個區之下建72個鄉,1個鎮。之後閩清行政區劃又經過多次變動)至1957年7月,調整為4個區與6個縣直轄鄉鎮。其中東橋區管轄東橋、大安、溪芝、新橋、杉村、前洋、洋頭7鄉。1958年設東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復改鎮。

地理環境


東橋處於鷲峰山脈南麓,地勢急劇上升,千米山峰遍布,群山連綿,坡陡壁峭,整個地勢從四周山地向中央的安仁溪河谷逐漸降低,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山丘廣布,平原狹小,層狀地貌明顯。安仁溪兩大支流在南坑村交匯,並在群山環伺中形成縣內第二大的東橋下洋平原。
全鎮山地面積24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2萬畝。地形以低山為主,植被茂盛。整個地勢北西低、南東高,中部下洋平原為鎮政府駐地,周邊村莊密集,地勢低,沿公路兩旁分佈。山頂海拔高程多為300-750米,相對高差大,山坡多凸坡,坡度一般大於30度。
主要山脈與河流:
須彌山位於境內與古田縣交界處,海拔1368.7米,是閩清縣第一高山峰;須彌山名稱取自佛教經典中所描述的神山。另有蓮花峰,海拔1213.2米;梧溪寨,1016.8米。
安仁溪區內主要溪流,發源於閩侯縣洋里雪峰山西側,納新橋、杉村小溪流之水,流經東橋鄉的7個村,至安仁溪村注入閩江。全長39公里,總落差1080米,流域面積327.65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為222.9平方公里,年流量3.1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過洋新橋湖洋北洋南坑溪沙安仁溪義由朱山黃坪高港虎東劉山下宅坪溪村后竹嶺黃土嶺官圳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4107
24949
29158
家庭戶戶數14666
家庭戶總人口(總)52809
家庭戶男24137
家庭戶女28672
0-14歲(總)18829
0-14歲男9037
0-14歲女9792
15-64歲(總)31912
15-64歲男14707
15-64歲女17205
65歲及以上(總)3366
65歲及以上男1205
65歲及以上女21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1924
2017年,東橋鎮常住人口16450人。

經濟


農業生產方面:東橋鎮是閩清縣的農業大鎮。食用菌、畜禽養殖(蛋鴨)、名優水果(檀香橄欖臍橙52)是該鎮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食用菌:品種有秀珍菇、香菇、白木耳毛木耳、黑木耳、茶樹菇、蘑菇、雞松茸、金針菇草菇等;2012年綠健食用菌基地投產使用。是福州市聞名的食用菌之鄉和閩清縣最大的食用菌產區。名優水果:主要當家品種有三個:檀香橄欖,主要分佈於閩江兩岸;臍橙52和無核雪柑,主要分佈於內陸腹地。畜禽養殖:全鎮蛋鴨存欄數達18萬隻,年產蛋品720噸、出欄菜鴨8萬隻。同時,山羊、黃兔等畜禽養殖也有較大的規模。
工業生產方面:東橋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多家:小神龍表業有限公司、福晶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閩華工貿有限公司、福閩商貿工藝有限公司、富森竹業有限公司。還有、龍標制衣有限公司、三霸水泥膠建材有限公司等正在建設和試生產的若干家工業企業。
鎮內竹木加工業發展蓬勃,全鎮現有竹木加工廠10多家,主要生產竹涼席、竹地板等竹木產品,年生產竹涼席、汽車坐墊等竹製品達50萬件,產品銷往國內大中城市及東南亞一帶國家。
全鎮共開發大小電站19座,總裝機達3.8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52億度。華東地區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水口水電站及閩清縣最大水力發電站安仁溪電站均建在境內。
經濟生產方面:東橋鎮上有阿霖河鮮酒樓、東橋大酒店、海絲五福飯店等眾多餐飲場所,有星夜音樂會所、好歌迪KTV等娛樂場所,有萬福隆、福到家、天福等商城超市。上世紀90年代眾多東橋人走出大山,北上南下闖蕩拼搏,建立了各自的事業。其中,以在深圳、廣州的手錶從業者,更創造了輝煌的成績。東橋人遍布手錶行業上下游及手錶高、中、低檔市場。其中佼佼者有:神龍集團(下轄小神龍表業)、菲鴻達表業、艾諾表業等。鎮政府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引導與規劃下,正積極在境內籌建萬國鐘錶城,規劃建成集工業區、商貿觀光區、住宅區為一體的城鎮新區。
旅遊業方面:東橋鎮境內生態優美、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2017年9月30日,福建省旅遊發展集團與閩清縣人民政府旅遊開發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福建省重點旅遊項目--中國“瓷天下”旅遊區閩清縣東橋鎮動工建設,旅遊區第1期“海絲精靈谷”景區定於2018年11月17日營業。“永傑魚天下”項目也在建設之中。

文化


歷史文物

鎮內義由、青由等村的宋代古瓷窯遺址分佈十多公里,義窯是宋元時期江南地區重要的青瓷生產基地,青瓷遠銷海內外,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遺址。朱山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理學鼻祖朱熹手書岩刻“雲岫”。2013年挖掘發現南木墩史前墓葬群,發掘出100餘件史前原始人所用新石器時期器具,是該年度的中國考古重大發現。

交通


鎮政府駐地過洋村,海拔140米,距縣城32公里,鎮區交通便利,京台高鐵、京台高速、外福鐵路、316國道、123縣道穿境而過,京台高鐵閩清北站設在境內大箬村,京台高速在南坑村設互通口,由京台高速去福州市區僅需30分鐘。轄下大溪、大箬、安仁溪處於福建省內第一大河流閩江邊,有碼頭靠泊船隻通航福州南平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