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村

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放牛坪村

位於龍王洞背的台地上的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梨園村,海拔700至950米,與重慶市南天門森林公園相依,是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

歷史沿革


梨
原是大片的灌木、雜草,有民謠:“有女不嫁放牛坪,山窮水惡路不平,每天不足四兩米,肩挑背磨累死人。”

經濟發展


在黨的十一屆三個全會召開以後,為改變山區貧困面貌,治理水土流失,促進農村經濟和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開始了改土建園。截止1999年,群眾開梯建園總投工20餘萬個,折資30餘萬元,同時自籌資金10多萬元,開梯建園1萬畝,高標準栽植優質梨苗45萬株,同時修建了沉沙凼、水平溝、灌溉水渠、山坪塘、蓄水池、中大路等大量基礎設施。在1998年以前,重視了開梯建園,忽視了梨樹科學管理,而果農在開梯建園人力、物力、財力都消耗很大,對已建果園的持續投入不到位,對果樹的管理不科學,致使果子個頭小、果核大、果肉薄,銷售不理想,價格上不去,效益差,於是開始實施科技興果工程。當時,由於科技興果尚屬新鮮事物,尤其是採用採用高樁嫁接換良種、疏果施藥防病蟲等科學方法時,要鋸掉已對果的果樹技,要疏掉剛出來的小果子,這與傳統觀念相矛盾,群眾一時難以接受。針對這些情況,在各級組織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過採取反覆宣傳、強化技術培訓、強化技術規範、引導示範、開展一幫一等措施,使果農確實轉變了觀念,將科技興果變為果農的自覺行動,實施多年的科技興果工程收到了明顯效益。2006年園內產果2000餘噸,產值240萬元,僅此一項,全村人平收入1000餘元。

自然優勢


多年的辛勤耕耘,梨園村人創造出了度良好的投資環境,引來了“金色莊園”、“渝中蔬菜發展公司”等9家企業入駐。梨園村基地已成為渝北最大的伏季水果基地,是春觀梨花、夏避酷暑、秋采梨果、冬賞雪景的休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