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大橋

晉江大橋

晉江大橋(Jinjiang River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境內的連接泉州市與晉江市的過江通道,位於晉江水道之上,為228線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晉江大橋於2005年5月8號動工興建;於2008年4月30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於2008年12月30日通車運營。

晉江大橋南起泉州市豐澤區江濱路互通立交,上跨晉江水道,北止晉江市東海路互通立交;線路全長3600米,主線大橋全長2740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2008年,晉江大橋通車運營。
2008年,晉江大橋通車運營。
2005年5月8號,晉江大橋動工興建。
2006年10月6日,晉江大橋完成最後一個承台澆注。
2007年8月,晉江大橋主橋塔竣工建成;同年10月10日,晉江大橋主塔成功封頂,同月21日,泉州晉江大橋完成東海互通立交主體工程。
2008年4月30日,晉江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同年10月24日,晉江大橋試驗通車;12月30日,晉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晉江大橋一跨過晉江
晉江大橋一跨過晉江
晉江大橋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為228線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橋距晉江入海口約3千米,南起於泉州市豐澤區江濱路互通立交,跨越晉江水道,北至晉江市,止於東海路互通立交。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晉江大橋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晉江大橋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晉江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東海路互通立交、江濱路互通立交、橋塔、南北兩岸引橋及各其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 設計理念
設計者以“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文化多元化的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為出發點,以凸顯泉州“開放、交流”的城市理念作為定義,對晉江大橋進行設計,同時將泉州歷史文化及地方特色有機結合,創造出有泉州地域特徵、具備泉州文化內涵的特色橋樑景觀。
景觀設計
主塔
晉江大橋的主塔在設計中,應用了符號學的方法,結合泉州“開放、交流”的理念作為造型設計,同時參照泉州居民建築特色,選取“開”字作為該橋設計理念的符號載體;採用雙索麵門式橋,其整體造型為“開”字,有開放、開端、開創、開啟等解釋,具有無窮寓意,表明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為泉州乃至當時的中國開啟了一扇與世界全方位交流的大門,也概括了泉州過去及現今數千年城市文明的發展史,承載著泉州的未來和希望。
橋塔頂部造型的靈感來自於泉州居民高高翹起的脊尾,姿態飛揚、個性奔放;加上塔柱外側精緻的刻槽處理,具有濃郁的閩南民居特色。
梁體晉江大橋樑形成雙波浪截面,波浪狀符號與橋塔具有同義主題,主跨部分梁底加上橫向肋,具有整齊劃一的韻律美,使該橋充滿變化,產生豐富的層次感。
欄桿在橋面系中,欄桿相對於橋樑主體來說,是易於製作的構件,與人關係最為親和,是人可觸摸範圍,也是視覺可精細辨別的領域;晉江大橋欄桿以弧形的桿件組合成中國國畫中的波浪紋,與橋塔上的古船造型遙相呼應,點明泉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的主題。
• 設計特點
晉江大橋主橋採用獨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梁由兩個魚腹式砼箱梁通過橫樑連接組成,為混凝土箱形梁,採用C50混凝土,採用縱、橫雙向預應力體系。斜拉索索麵採用扇形布置,裝設熱鍍鋅ø7高強平行鋼絲束斜拉索,斜拉索護套為雙層,內層為黑色高密度聚乙烯,外層為彩色高密度聚乙烯,兩層之間設置一隔離層,使外層適中處於低應力狀態下,以防開裂。主塔為“開”字形鋼筋混凝土結構,C50混凝土,整個主塔由下塔柱、中塔柱、斜拉索錨固區、下橫樑、中橫樑及上橫樑組成。塔柱採用貶義矩形截面,將塔柱橫橋向迎風面設置成曲面;主塔下橫樑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單箱單室截面;中橫樑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單箱單室截面;主塔墩採用兩分離式基礎。

設計參數

晉江大橋“開”字型橋塔
晉江大橋“開”字型橋塔
線路全長3600千米,主線大橋(含主橋、引橋)總長2740米,橋面寬38.0米,北引橋長1365米,南引橋長1010米,南北引橋寬33米。主塔高132.1米,塔底高程+2.0米,塔頂高程+134.125米,主塔字承台頂以上塔高132.125米,橋面以上塔高106.327米;主塔墩樁徑2.2米,樁距4.5米。主梁頂板寬38米,兩分離式單箱中心距22.2米,單箱中心線處梁高3.158米,至橋樑堆成中心線處梁高3.38米。斜拉索錨固的鋸齒塊橫橋向中心距34.0米。斜拉索張拉應力1670壓強,梁索麵橫橋向間距34.0米,全橋共布置52對104根斜拉索。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城市快速路
設計速度主線:80千米/小時,主匝道:50千米/小時、次匝道:4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兩側預留緊急停車帶
荷載標準公路-Ⅰ級
縱坡係數主線≤3.0%,匝道≤4.5%
橫坡係數雙向2%
通航水位+5.06米(黃海高程)
通航凈空115米x17.5米
通航噸位500噸級客、貨輪自出入,單孔雙向通航
遇洪頻率1次/300年
設計風速41.6米/秒
抗震烈度基本烈度VII度,按VIII度設防

設備設施


• 照明設施
晉江大橋全橋裝設有上萬盞夜景燈
晉江大橋全橋裝設有上萬盞夜景燈
2013年11月1日,晉江大橋夜景設施修復工程竣工,更換2000餘盞白光夜景燈,並在周末或節假日時間通電亮起。
• 交通監控
2014年12月1日起,福建省恢復監控抓拍交通違法行為記分制,晉江大橋豐澤段至后渚大橋紅綠燈路口安裝車輛測速設備,採集來往車輛的現場違章行為。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晉江大橋不實施收費制度
晉江大橋不實施收費制度
2008年12月,中國國務院下發《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額方式取代了公路養路費等六項交通規費,晉江大橋全橋段為城市快速公路,包括其中,不實施收費制度。

通行事項

截至2017年6月4日,因通港西街后渚大橋至晉江大橋段路面“白改黑”改造工程需要,從6月28日至改造路段主車道路面完工止,通港西街后渚大橋至晉江大橋段將實施交通管制,禁止公交車、客運車、摩托車除外的其他機動車通行。

交通流量

2010年,晉江大橋車流量為5.6萬輛/日;2013年,晉江大橋車流量為6萬輛/日。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晉江大橋引橋為40米連續箱梁,具有混凝土梁較重、結構較剛、聯長較大、各墩剛度變化較大的結構特點。為了解決高地震烈度區域混凝土橋樑抗震設計難題,晉江大橋採用減隔震設計方案,利用鉛芯橡膠隔震支座改善結構動力特性,從而大大降低了結構地震響應結構,在整體上提高了結構的安星星及抗震性能,並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價值意義


晉江大橋實現泉州市過境交通“東進東出”
晉江大橋實現泉州市過境交通“東進東出”
晉江大橋建成后,實現泉州市過境交通“東進東出”,同時,加強中心市區與晉江、石獅惠安泉港之間的聯繫,方便中心市區對外延伸,對建設海灣型城市,改善泉州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時任泉州晉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尤建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