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

道路上連接引線與主線的線路

匝道,又稱引道,是工程學上的術語,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車輛進出主幹線(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橋樑及行車隧道等)與鄰近的輔路,或其他主幹線的陸橋/斜道/引線連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屬接駁路段。它是構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設。

定義


匝道
匝道
在t型(y型)互通立交中,通常將相交的主要道路定義為主線,相交次要道路定義為引線,連接引線與主線互通的線路稱為匝道。
源自: card/1系統在互通立交設計繪圖上的... 《公路》 2003年 劉秋江,張曉元
叉口所謂“匝道”,是指在立交處連接立交上、下道而設置的單車道單方向的轉彎道路。匝道的曲線元也是由直線段、圓曲線段和緩和曲線段組成的。
源自: 全站儀在公路施工放樣中的應用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邱健壯,解明東,王繼芳
在線路立體交叉部位,線路的連接都是由不同種的曲線線形連接而成、稱為匝道。由於匝道形式多樣、其中樁的坐標計算就非常困難。筆者通過實際操作。摸索出將曲線分成各曲線元的方法來計算中樁坐標、以此來解決匝道各種線型的中樁坐標計算問題。
源自: 道路匝道的坐標計算方法 《森林工程》 1999年 王炳升,姜英傑,董永江
t交(圖1)普遍採用的互通式立體交叉形出入高速公路的連接道路稱為匝道,m道的Ⅲ入口處與高速公路連接的平順性影響著車輛的安全行駛,這裡也是高速公路瓦通設計的難點和重點。
源自: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體交叉設計的幾點認識 《中南公路工程》 1994年 許佑頂

分類


匝道
匝道
進口、出口匝道:進出主幹線的附屬接駁路段,可以是“平交匝道”,或是“立交匝道”。它是構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設。
上、下匝道:進出高架道路,向上或向下行車的附屬接駁斜道,通常為“立交匝道”。註:上述二者(1及2項)通常加入了集散道的設計。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將右轉車道設於右方。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將左轉車道設於右方,設置環道(loop)銜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與非直接式匝道相似,但不用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作為連接匝道。
迴轉匝道(U-Turn Ramp/Road):U型轉向的匝道。
註:以上名詞以靠右行駛的道路設計為基礎,以靠左行駛的道路設計,僅左右兩字互換而已。

數據


最小間距(m)\匝道位置駛出-駛入駛入-駛出駛出-駛入駛入-駛出
v=80km/h時
v=60km/h時
204
154
610
458
610
458
1016
762

類別


平面匝道

匝道
匝道
只出現在部份車流量不高的非架空幹線旁。例如在台灣中某些省道等級的快速公路的交流道通常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以其兩側的“匝道”來聯繫地區道路,其側車道併兼任為平面交流道的集散道,讓快速公路主幹線保有直行的路權

立體匝道

匝道
匝道
是以高架道路、橋樑或“環形繞道”形式,連接主幹線內個別的行車線至其他主幹線或鄰近的輔路。“立交匝道”的好處,是比“平面匝道”可節省路面的佔用面積(在同一面積的土地之上,形成兩層甚至多層道路交疊的結構);但其缺點,就是它的造價,卻遠比“平面匝道”為昂貴。為免直行車輛,易受從匝道轉入的車輛干擾,部份交流道加入了集散道(C-D road)的設計(即加長匝道與轉入道路間的緩衝路段),以舒緩交織路段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