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生、學者

石學敏男,1938年生於天津,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天津中醫學院畢業。1965年衛生部針灸研究班畢業。1968年 — 1972年隨中國援非醫療隊阿爾及利亞任隊長。歷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副院長,博士生導師,1983年任院長。1991年任天津中醫學院副院長。

2001年求是傑出科技成就獎。2002年捐獻其“中國傑出科技成就獎”10萬元給天津中醫一附院,用於開發、研製中醫新葯。榮膺全國優秀院長,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政協常委。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38-06-06

出生

1938年6月6日生於天津。

1962

正式成為醫生

1962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10月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師。

正式成為醫生
1968

中國針灸外交第一人

1968年隨中國援非醫療隊赴阿爾及利亞任隊長,因治癒該國部長,獲“針灸大使”稱譽,成為新中國針灸外交第一人。

1985

建立第一個針灸專科病房

1985年建立全國第一個針灸專科病房,針灸史上第一個針灸電生理室。

1986

提出針灸新慨念

1986年率先提出並建樹針刺手法量學新概念:首次清晰推出一個既形象直觀,又具體精確——以“定量學新概念”科學衡量針刺手法的當代針灸形象思維新紀元。

1999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首位以“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 跨世紀斐然中西的針灸院士。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4-10-30

獲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在京舉辦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授予石學敏等29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

2017

獲天聖銅人獎

2017年榮獲標誌著全球中醫針灸的最高獎──“天聖銅人獎”。

獲天聖銅人獎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石學敏
石學敏
1962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丙行天津中醫學院副院長兼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成都市錦。

工作經歷

江人民醫院名譽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主任,天津市重點學科針灸學科學術帶頭人,天津市政協常委。
1962年10月~1968年6月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師。
1964年9月~1965年9月衛生部針灸研究班學員。
1968年9月~1971年4月中國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主治醫師。
1971年4月至今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1971年被任命為針灸科主任。
1979年晉陞副主任醫師。
1981年被任命為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
1983年晉陞副教授,同年被任命為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1987年晉陞主任醫師。
1991年晉陞教授,同年被任命為天津中醫學院副院長。
人才培養
培養國內外碩、博士、博士后300餘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石學敏
石學敏
自 20 世紀70年代初開始潛心研究世界公認的三大疑難病之一的中風病(腦梗死、腦出血)的針灸治療,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開闢了中風病治療新途徑,提高了中風病的治癒率,降低了致殘率。現在“醒腦開竅”針刺法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現已達分子基因水平。20世紀80年代初創建的“針刺於法量學”的學術概念,填補了針灸學發展的空白,並廣泛應用於多種疑難雜症的治療中。多年來,巳取得20餘項科研成果,發表論文 30 余篇,培養博士研究生20 余名。先後出版《中醫綱目》《石學敏針灸學》等著作 20 余部。“醒腦開竅”針刺法及“手法量學“己多次入選高等教育教材中。近年來,在“醒腦開竅”針刺法的理論基礎上,創立了“中風單元”療法,先後發明“腦血栓片”、“丹芪偏癱膠囊”針葯並用,為治療腦血管病開創了新的思路。
石學敏院士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學科學術帶頭人,從事針灸學和老年醫學的臨床、科研以及教學工作已愈40餘年,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使得他師古而不泥古,勇於創新,敢為人先,形成了其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石學敏院士始終如一地堅持繼承發展和弘揚中國傳統醫學,堅持“中西結合、融西貫中”、針葯並用、形神兼備。他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了顯著療效,創造了世界醫學史上的神話。他率先提出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並開展相關研究,對捻轉補瀉手法確定了新定義和量化操作,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量化發展,極大的推動了中醫現代化進程。依據四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獨特的學術思想,開發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三類新葯“丹芪偏癱膠囊”,本品臨床療效顯著,充分體現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精髓,已順利取得新葯證書,並投入市場。
學術思想
1、創立醒腦開竅針法,開闢中風治療新途徑:
石學敏
石學敏
70年代末,石學敏提出中風病根本病機在於“肝風挾痰濁、瘀血上蒙腦竅,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的創新性認識,創立醒腦開竅法則及針刺方法,治療中風病取得顯著療效,並且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確立了從腦論治中風、以取陰經穴為主的治療體系,並在針刺手法上制定了明確的量學規範,一改以往以取經穴為主、針刺缺乏明確量學規範的傳統選穴原則及針刺方法。經過對4005例腦血管病臨床各期住院患者採用國際公認的診斷標準和愛丁堡斯堪地那維亞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系統嚴格的對照觀察,臨床治癒率、治癒加顯效率分別為:急性期為48%及83%,恢復期為42%及62%,先兆期為67%及90%,顯著優於傳統針法及中西藥物療法。對於針刺作用的機制,他先後從腦血流、血液流變、腦神經遞質代謝、腦血管功能、形態及腦代謝、細胞內鈣離子超載以至基因
水平開展了深入系統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揭示了該針法治療中風病的主要機制。研究結果證實,該針法對於腦梗塞所出現的上述方面的異常改變及有關危險因素具有多方面的良性調節作用,特別是針刺可調節血管功能,促進缺血區代償血管開放,改善腦代謝,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調節興奮性氨基酸代謝亢進,抑制細胞內鈣離子超負荷,改善腦細胞及超微結構損傷,並可促進熱體會克蛋白合成及調節c-fos基因在不同腦區的表達,從而把針刺治療中風的研究提高到現代科學水平。由他設計、實施和主持完成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於95年通過天津市科委成果鑒定,並獲得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系目前中轔針灸研究所獲得的最高科技獎勵,現已作為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在全國推廣應用。
2、確立“針刺手法量學”新概念,開闢針刺手法研究新領域:
針刺手法的實施是針刺治療疾病的關鍵環節,歷代針刺手法在刺激量的計量方面概念模糊,缺乏規範量化操作,使得醫生難以掌握,並影響了臨床療效的提高。他在針刺治療中風病的量化手法研究基礎上總結了9種疾病的針刺手法量學規律,並通過嚴謹的實驗研究,率先提出針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術時間及兩次針刺間隔時間作為針刺手法量學的四大要素,使傳統的針刺手法向規範化、量化發展。此外,他對最常用的捻轉補瀉手法,根據捻轉的頻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補瀉定義及規範操作,即捻轉幅度小於90度角頻率快(大於200轉/分鐘)為補法;相反捻轉幅度大於180度角、頻率慢(小於60轉/分鐘)為瀉法,更新了“大拇指向前捻轉為補,向後捻轉為瀉”的傳統定義及操作。他主持完成的“針刺手法量學研究”成果獲86年度全國(部級)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級獎。
3、對針灸學基本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他在針灸學基本理論—腧穴功效和經絡病侯學方面的研究有較深造詣。在腧穴學方面,歷代文獻對於腧穴功效主治的認識只是羅列了一些病症,而缺乏用中醫理論對穴位的功效進行高度地歸納和總結從而確立其主治證侯。石學敏教授根據歷代文獻並結合現代臨床實踐,首次對14經脈361個穴位的功效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完善了腧穴學的理論體系。
在經絡學中,成書於2000年以前的《靈樞。經脈》篇是經絡理論的基礎,12條經脈搏的主治病侯是其中的重點內容,是指導針灸臨床實踐的重要依據。然而由於古代漢語深奧難懂,歷代對於病侯的詮釋和闡發多“以字解字”,使學習者很能難領會其實質。石學敏院士結合現代臨床實踐,對每一條經脈搏的病侯群進行了剖析、劃分,並與現代相關疾病進行了對照研究,科學地對12經脈搏的病侯體系進行了破譯和闡發。
成果目錄
1、《“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臨床及實驗研究》 附1-2
獲獎199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第一完成者
並獲1998年天津市第三屆科技興市突出貢獻獎
2、《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 附3-4
獲獎1993年普通高等黨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3、《獨辟新徑,探索中醫博士生培養之路》 附5
獲1996年天津市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4、《針刺手法量學》 附6-8
獲1986年全國(部級)中醫藥重大科學成果乙級獎
第一完成者
5、《針刺對快速老化痴獃小白鼠(SAM-P/8)腦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
獲1995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附9
6、《針刺對大鼠急性腦局部缺血模型腦微血管系統機能和形態的影響》
獲1995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完成者 附10
7、《針刺治療“喑痱”、“類噎膈”325例臨床分析及實驗研究》
獲1993年國家中管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附11-12
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完成者
8、《針刺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與電生理實驗研究》附13
獲1994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9、《針刺治療中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附14
獲1991年國家中管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10、《“醒腦開竅”針法對中風病療效機制的實驗研究》 附15
獲1991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11、《“醒腦開竅”針法形態及組織化學實驗研究》 附16
獲1992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12、《針刺的腦機制――正常大鼠腦對不同穴位刺激反映的形態學研究》
獲1994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一完成者 附17
13、《針刺治療中風(腦梗塞)臨床研究》
獲19徠81年市科協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14、《中醫針灸高級人才培養模式及機制》
1996年11月通過市級課題專家鑒定,已成果登記
第一完成者
15、《芒針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 附18
獲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二完成者
16、《針刺對快速老化痴獃模型鼠活性基因作用機制與臨床關係的研究》
獲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附19
17、《“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急性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
獲1997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18、《針刺防治急性腦梗塞併發心臟損傷的研究》
獲1998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19、《針刺對快速老化腦萎縮模型小白鼠(SAM-P/10)行為學細胞凋亡
影響的實驗研究》 獲1998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20、《針刺干預急性腦出血大鼠的實驗研究》
獲1998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21、《針刺對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腦、肝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達水平
影響的實驗研究》 獲1999年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完成者
22、《血液流變學對腦血栓形成的作用機理探討》
獲1991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者

論文著作

1、醒腦開竅針法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心肌趨微結構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國針灸 1998;7:18
2、 Acupuncture Effects on Levels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in Brain of SAM-P/8.C.J.I.M 1998.4.(2)
3、 Brain Activity Of Rat Reflects Apparently theStimulayion Of Acupuncture Cellular and MolecularBiology? 41(1).161-170 .1995年
4、針刺治療腦出血54例臨床分析. 中國針灸 1984;5:11
5、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2336例的臨床分析及實驗研究天津中醫 1989;6:2
6、針刺治療無脈症30例臨床小結. 《中醫雜誌(英文版)》 1986;3:11
7、轉補瀉手法的應用及其量學概念。中國醫藥學報 1987;5:16
8、針刺對腦梗塞模型大鼠微血管的形態學影響。中國微循環學會,1995年
9、針刺對腦梗塞模型大鼠腦微血管系統的影響. 中國微循環學會,
1995年
10、醒腦開竅針刺法對快速老化鼠(SAM)痴獃狀態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中華醫學會 1995年
11、針刺搶救中樞性呼吸衰竭5例。上海針灸雜誌.1987;4
12、針刺治療便秘50例臨床研究。中醫雜誌(英文版).1982,2;162
13、針刺治療腦出血54例臨床分析。中國針灸.1984,5:11
14、針刺治療無脈症30例臨床小結。中醫雜誌(英文版).1986,3:11
15、針刺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上海針灸雜誌.1992,4:4
16、以針灸治療為中心的中風診療體系。江蘇中醫.1999,8:3
17、針刺對多發梗塞性痴獃模型大鼠海馬錐體細胞體視學的影響
.針刺研究.1998,4:245
18、“醒腦開竅”針法對實驗性腦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結構損傷的保
護作用。中國針灸.1998,7:48
19、針刺對老化痴獃模型鼠腦興奮氨基酸自由基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針.1998,11:689
20、針刺對皮層組織神經元細胞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美國針刺研究.1999,1
21、針刺對腦萎縮模型小白鼠腦細胞核蛋白及染色質非組蛋白的影響.
中國針灸.1999,1:43
22、發歧黃之精髓,創時代之新意-從醒腦開竅針法的開發談針灸專
科的實驗研究。中國市場經濟文論大典.1999,9:1397
主要論著
1、《石學敏針灸學》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年
石學敏實用針灸學
石學敏實用針灸學
2、《中醫綱目》主編人民上報出版社1992年
3、《腦血管障害的針灸治療》獨著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1991年
4、《針灸臨床的理論與實際》主編日本國書刊行會1980年
5、《中國針灸治療學》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
6、《石學敏針灸臨證集驗》主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
7、《中國針灸奇術》主編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年
8、《中西醫急症學》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年
9、《漢英中醫辭典》主編華夏出版社1998年
10、《針灸治療學》主編全國高等院校六版統編規劃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中風病與醒腦開竅針刺法》第一著者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年
12、《當代針灸治療學》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
13、《針灸推拿學》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年
14、《中華推拿奇術》主編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人物事件


1.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中醫大學生(1962年畢業);
2. 隨中國援非醫療隊赴阿爾及利亞任隊長,因治癒該國部長,獲“針灸大使”稱譽,成為新中國針灸外交第一人(1968年);
3. 蟬聯20年擔任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始自1983年);
4. 國內第一次提出並實行8小時以外“業餘晚診”和家庭病床服務 (1984年);
5. 建立全國第一個針灸專科病房 (1985年);
6. 建立針灸史上第一個針灸電生理室 (1985年);
7. 率先提出並建樹針刺手法量學新概念:首次清晰推出一個既形象直觀,又具體精確——以“定量學新概念”科學衡量針刺手法的當代針灸形象思維新紀元 (1986年);
8. 天津歷史上第一位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
9. 成功實現天津中醫一附院持續16個,年門診總量超100萬人次(始自1987年);
10. 重建天津中醫一附院,以建成鞍山西道新院為標誌,實現第一次騰飛(1990.12.9);
11. 教學獲國家一級成果獎 (1993年);
12. 獲建國以來中醫臨床研究教學之最高國家級別獎項(1993年);
13. 始創“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的臨床及基礎實驗研究”獲國家級科技進步3等獎,為國內針灸研究領域最高獎(1995年);
14. 飲譽——“華夏第一針”(1996年6月);
15. 業已成功培養一批針灸新型人才,組成一支針灸學術梯隊,建成一流全國最大針灸醫療、科研、教學基地(1996年);
16. 內引外聯,發展實體,走出了一條“天津中醫一附院”產業集團化發展新路(1997年);
17. 開創並實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醫院新模式(1998年);
18. 首位以“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跨世紀斐然中西的針灸院士(1999年);
19. 第一位“天津市科技興市突出貢獻醫學獎”獲得者(1999年);
20. 香港中醫醫院首任院長(2000年);
21. 首例榮膺港人推崇,而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祖國大陸針灸院士;(2000年)
石學敏
石學敏
22. 以借款方式,不靠政府投資,建起第一座“天津國際醫療康復大廈”的第一位董事長;(2000年)
23. 榮獲2001年度求是傑出科技成就獎(2001年);
24. 全國中醫醫院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會在天津中醫一附院成功舉行,“石學敏院士現代醫院管理思想”深入人心。石學敏院士是一位富於創新的醫學科學家和現代醫院管理學專家。(2001.10)
25. 石學敏院士成功領導天津中醫一附院針灸臨床學科,第一次被批准成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從而成為全國針灸學科中唯一重點學科(2002.1.18);
26. 石學敏院士創建“天津市針灸研究所”,正式掛牌宣告成立(2002.3.27);
27. 第七屆中國·天津國際針灸暨中醫臨床學術大會於天津中醫一附院隆重舉行,石學敏院士再次當選大會主席,成為首位蟬聯7屆主席(2002.4.28);
28. 我院針灸部首次被批准為針灸項目博士后工作站,9月1名針灸項目博士後進站(2002.4)。
29.石學敏院士“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獲得榮譽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在京舉辦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授予石學敏等29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 2006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8年,榮獲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藥國際貢獻獎”。
2016年,榮獲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傳承貢獻獎”。
1999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9月29日,被授予“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

社會活動


他先後在國內及國外多個學術組織及學術期刊兼任職務,現任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天津針灸學會會長,中國針灸臨床研究會副理事長,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國傳統醫學研究院第一副院長,歐洲傳統中醫協會顧問,美國東方醫藥基金會顧問,美洲中醫學院及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針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中西醫結合衫臨床急救》雜誌編委,《中國醫院管理雜誌》副主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