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渡航電樞紐
大源渡航電樞紐
大源渡航電樞紐(Dayuandu Navigation and Hydropower Project) 位於位於湖南省衡陽市湘江幹流,距衡陽市中心城區32km,是湘江衡陽至城陵磯439km千噸級航道的第一個以電養航的航電樞紐工程。渠化衡陽至大源渡62km航道,改善航道120km。
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是湖南省交通行業實施“航電結合、以電促航”的試點、“九·五”期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我國內河航運建設首批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
大源渡航電樞紐項目總投資20.97億元,位於湘江下游的衡陽市下轄的衡東縣、衡山縣分界處,主要建築物包括船閘、電站、泄水閘和壩頂公路橋四部分。船閘年通過能力1200萬噸,總裝機容量120MW。
大源渡航電樞紐為國家重點工程,集能源、灌溉、交通、旅遊等多功能為一體,是我國第一個航電結合、以電養航、綜合效益高的項目,交通部在內河進行“航電結合、以電促航”的試點項目。由國家支持、省里自籌、世界銀行貸款3部分投資構成,其中向世界銀行貸款9000萬美元,為中國內河支流改造之“最”。工程包括大壩、電站、船閘等主體項目。電站安裝4台單機容量為3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年發電量達6億千瓦時,船閘室平面尺度為180×23米,能通過一頂2艘1000噸級頂推船隊。
大源渡航電樞紐
1995年底,衡陽市境內的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1998年12月31日,大源渡航電樞紐首台機組併網發電。從截流到首台機組併網發電,創世界安裝調試同類機組的最快記錄。
2000年5月,以大源渡航電樞紐為主體的二期工程開工,衡陽至大源渡62km達到Ⅲ級航道標準,通航一頂四艘千噸級船隊。
2001年,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通過部、省聯合組織的竣工驗收 。
2003年,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榮獲度國家優質工程銀獎,成為國家優質工程銀獎設立23年來,我國內河航運建設領域首個獲此殊榮的工程建設項目。
2013年5月21日,衡陽市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辦在大源渡航電樞紐管理處主持召開大源渡航電樞紐水域安全管理座談會。會議就《大源渡航電樞紐水上交通管制區安全管理辦法》作了說明,與會人員提出了修改的意見建議。
大源渡航電樞紐
大源渡航電樞紐工程坐落于衡陽市,概算總投資20.97億元,其中利用世界銀行貸款9000萬美元,計劃總工期5年。樞紐工程由船閘、電站、泄水閘、壩頂公路橋等主要建築物組成。
船閘:布置在樞紐左岸台地,為III級船閘,閘室有效尺度為180m×23m×3.0m(長×寬×門檻水深),能一次通行一頂四艘千噸級駁船隊,設計年通過能力1200萬t。
電站:布置在樞紐右岸,共安裝4台30MW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0MW,平均發電水頭為7.2m,最大水頭11.20m。多年平均發電量5.8億kWh。
泄水閘:樞紐大壩溢流總寬度460m,溢流壩全長556m。共23個泄水閘孔,每孔寬20m,共安裝20×13.5m的低堰弧形門8孔,20×11.5m的高堰弧形門15孔,液壓啟閉。
壩頂公路橋:壩頂公路橋全長678m,橋面寬8m,可通行20t汽車。
大源渡航電樞紐
湘江航運開發建設示意圖
河段處於一個大河灣處,左岸為凸岸,台地開闊;右岸為凹岸,台地狹窄。壩址河面寬600m。壩址基岩由板溪群系五強溪組灰綠色砂質、粉砂質和硅化砂質板岩組成,節理裂隙密集,軟弱夾層發育;岩層傾向左岸偏下游,傾角60°。
大源渡航電樞紐
施工採用二次導流,一期為右岸廠房和8孔閘壩,廠房、船閘同時施工;二期圍左岸,利用右岸閘壩導流並利用圍堰擋水發電及船閘通航。
主要工程量:土石方開挖355.44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築135.45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68.35萬立方米,漿砌石12.05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7000 t。按1995年價格,工程總投資18.95億元(包括衡陽、株洲2個千噸級碼頭)。
大源渡航電樞紐
大源渡航電樞紐是湘江航運建設二期工程,總投資20億元,其中向世界銀行貸款9000萬美元。大源渡航電樞紐於1995年12月動工興建,歷時五年,於2000年6月全部建成投產。壩頂公路總長679米,連接了衡陽市衡山、衡東的交通,給兩岸百姓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站在壩頂公路橋上,我們可以想象在豐水季節放水泄洪時,23扇閘門一齊打開后洪水勢不可擋、一瀉千里的雄偉景觀。在大壩的西面,就是水利發電站,電站共有4台機組,年發電量達到5.56億千瓦小時。1998年10月中旬,大源渡航電樞紐實現湘江截流,12月31日,首台機組併網發電。它的正常運行,標誌著我國在內河航運發展中實施的“航電結合、以電促航”的滾動發展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從此,每年5.56億千瓦小時的發電量從這裡發送到衡湘大地,大大緩解了湘江流域沿線城市的供電緊張狀況。
大源渡航電樞紐的建成,使湘江從衡陽港到大源渡62公里成為庫區航道,建成后的大源渡通航船閘一次可通行四艘千噸級輪駁船隊,規模為全省最大。同時,它也連通了四水的航道,為千噸輪船順利通航打通了血脈。 1998年前,這裡只能通航幾十噸的船舶,建成后通行幾百噸上千噸的航閘。從衡陽到岳陽的439公里的湘江已是千噸級航道,湘江的年運量達到了1200萬噸,較之前提高近5倍,且大源渡航電樞紐每年的貨運量還在按10%的增長比例逐步上升。大源渡水庫總庫容4.5億立方米,利用水庫發電下泄流量,還可增加壩址以下到株洲120公里的航道流量,進行適當的航道整治后,大大地改善了樞紐下游的通航條件。
以前的大源渡只是衡東霞流鎮大源渡村與衡山永和鄉永和村之間的一個渡口。當時,所有的販夫走卒都從這裡經過衡東入衡山,要前往衡陽、長沙的都必須從這裡登上渡船渡過奔流不息的湘江。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源渡村這個九曲彎拐角的地方,漸漸地成為了當地一個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和交易中心,這個碼頭也成為那時最繁華的地方。但由於當時湘江航道通航能力的限制,從長江入口輾轉洞庭湖的船隻無法到達衡陽段,嚴重地制約了衡陽港經濟的發展。
大源渡航電樞紐的建成,可謂有利有弊。
有了大源渡航電樞紐,汛期可以提前放低水位,儲蓄上游洪水,錯開下游的洪峰。此外,解決了下游枯水期城市的供水問題。從氣候條件看,我省秋冬季節少雨,湘江河段常年出現枯水。而且,枯水期平均時間5個月,特長年份長達7個月,近年甚至出現湘江斷流,嚴重影響長、株、潭生活和工業用水。
大源渡航電樞紐的建成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比如影響了洄遊魚的繁殖。鳳尾魚、刀魚、胭脂魚、鰣魚都是洄遊型魚類,喜歡在湘江水流平穩的淺灘覓食、產卵。這些洄遊魚從下游沿江而上在淺灘雜草中產卵,孵化后的幼魚長到一定程度后,又順江而下。航電樞紐的建成,使得這些洄遊魚失去了“天然的生活環境”。因此,為了保護洄遊魚,管理者每年會在上游放養魚苗,確保洄遊魚的繁殖。
在大源渡航電樞紐的下方,湘江還吸來了洣水匯合。由於受大源渡庫區蓄水的影響,匯合之處水位不高,水流緩慢,但水質清澈。在江中,一塊面積較大的沙洲格外引人注目。從這裡向上望去,大源渡航電樞紐壩頂公路橋“一橋飛架南北”,傲然佇立於湘江之上,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