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5條詞條名為王紅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市副市長,民革中央副主席
- 國家一級演員
- 歌手
- 貴陽市監察委員會原委員
-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
- 武漢大學教授
-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 北京市監察局副局長、市政協常委
- 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黨組書記
- 攝影家
-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 煙台市高中教學先進個人
- 天津中醫大學針灸系副教授
-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教師
- 成都鐵路局運輸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 中國自行車運動員
- 湖北經濟學院教授
- 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
- 南寧303醫院眼科專家
- 杭州邊防檢查站站長
- 劉保端
- 藝術家
-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 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司長
- 中國民航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教師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農學教授
- 保津高速公路雄縣東收費站辦公室主任
-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 廊坊血站站長
- 政協北京市東城區委員會副主席
- 葫蘆島市政協調研室副主任
- 北京家恩德運醫院醫生
- 深圳市龍崗區總工會副主席
- 畢節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湖北省公安縣獅子口鎮黨委組織委員
-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華中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
- 貴州大學教師
- 寧夏中衛市文昌鎮團委書記
-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
-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 未來中國助學聯盟創始人兼總幹事
- 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 重慶市鄰封中心校教師
- 安徽藍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 北京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 呼圖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紅主治醫師上海江東醫院婦科專家組專家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人事局副局長
- 山東莒縣籍烈士
-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白雲醫院醫務人員
- 方圓標誌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人員
- 北京市隆福醫院工作人員
- 中山大學EHS中心金牌高級講師
- 南開大學副教授
- 中央歌劇院女中音歌唱家
- 廣州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 空軍預警學院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蚌埠市農林委黨委書記、主任
- 天水市招生考試辦公室副主任
- 中國射箭教練
-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 霍邱縣國土資源局副主任科員
- 高級講師
- 湖北省十堰市東風總醫院皮膚科主任
- 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教授
- 漢國中堂風濕診療醫院主任醫師
- 天水市招生考試辦公室主任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 醫生
-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
- 莒縣民政局政工工作負責人
- 武漢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 桂林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
- 德州市鐵路(航空)與縣鄉公路建設服務中心護科副科長
- 清華大學博士
- 南譙區人民法院執行庭原副庭長、審判員
- 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護士
- 獲嘉縣城關鎮東關小學教職工
- 安徽省文化館館員
- 華中科技大學僑聯同濟醫院僑聯小組組長
王紅
武漢大學教授
王紅,1967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分析科學學報》編委、編輯。1988年7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6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南京大學博士后。1996年7月至今,武漢大學化學系任教。承擔各類基金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項目等),已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源刊60多篇),合作出版專著一部。代表性論文8篇;1999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2005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988年7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6月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南京大學博士后。1996年7月至今,武漢大學化學系任教。
《分析科學學報》編輯。
教學:儀器分析(化院應化班);分離化學(化院本科生);現代分離科學(化院分析化學研究生);分析科學進展(化院分析化學研究生) 。
分析化學。
承擔各類基金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武漢市晨光計劃項目等) 。
已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SCI論文60多篇),合作出版專著一部。
1.Ke-Jing Huang, Min Zhang, Wan-Zhen Xie, Hua-Shan Zhang, Yu-Qi Feng, Hong Wang*.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ultra-trace nitric oxide in blood using derivatization-polymer monolith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 Chim. Acta, 2007, 591, 116-122
2.Hong Wang, Wei-Rong Li, Xiao-Feng Guo, Hua-Shan Zhang.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rotein in serum using a novel near-infrared cyanine dye, 5,5 "-dicarboxy-1,1 "-disulfobutyl-3,3,3 ",3 "-tetramethylindotricarbocyanine. Anal. Bioanal. Chem.,2007, 387, 2857-2862.
3.Ni-Na Fu, Hua-Shan Zhang, Ming Ma, Hong Wang*.Quantification of polyamines in human erythrocytes using a new near-infrared cyanine 1-(e-succinimydyl-hexanoate)-1’-methyl-3,3,3’,3’-tetramethylindo- carbocyanine-5,5’-disulfonate potassium with CE-LIF detection. Electrophoresis, 2007, 28, 822-829.
4.Hong Wang, Xin Liu, Niu Zhang, Li-Wei Cao, Hua-Shan Zhang. 6-Dimethyl-4-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N-hydroxysuccinimide ester: a fluorogenic hydrophilic derivatizing reagent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aliphatic amines. J. Sep. Sci., 2006, 29, 635-640.
5.Li-Wei Cao, Hong Wang, Ming Ma, Hua-Shan Zhang.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in HeLa cell lysate by 6-oxy-(N-succinimidyl acetate)-9-(2"-methoxycarbonyl) fluorescein and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wit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Electrophoresis,2006, 27, 827-836.
6.Ke-Jing Huang, Hong Wang, Ming Ma, Mei-Lan Sha, Hua-Shan Zhang. Ultrasound-assisted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NO produced in PC12 cells using 1,3,5,7-tetramethyl-2,6-dicarbethoxy-8-(3’,4’-diaminophenyl)-difluoroboradiaza-s-indacene. J. Chromatogr. A,2006, 1103, 193-201.
7.Li-Wei Cao, Hong Wang, Jin-Shu Li, Hua-Shan Zhang. 6-Oxy-(N-succinimidyl acetate)-9-(2- methoxycarbonyl)fluorescein as a new fluorescent labeling reagent for aliphatic amines in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ample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 Chromatogr. A, 2005, 1063, 143-151.
8.Hong Wang, Shu-Cai Liang, Zhi-Min Zhang, Hua-Shan Zhang. 3-Iodoacetylaminobenzanthrone as a fluorescent derivatizing reagent for thiols i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 Chim. Acta, 2004, 512, 281
1999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2005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