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靜宜
蔣緯國的夫人
石靜宜(1918—1953),湖北孝感人,西北富商石鳳翔的千金小姐,畢業於國立西北大學。1944年12月25日石靜宜與蔣緯國喜結連理,1949年隨蔣緯國前往台灣。1953年因捲入蔣家宮廷鬥爭,被蔣介石下令“賜死”。
蔣緯國與石靜宜結婚照
後來,石靜宜跟隨父親石鳳翔來到古城西安。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自古就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譽,受三秦大地古樸民風的熏染,。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石靜宜的身上有著平民姑娘的風範,從一些小事中可以略知一二。
由於學校與家裡距離較遠,她經常是坐家裡的車去上學,但是每到距學校幾百米遠的地方,她就堅持下車,步行進校,為的是同學們不因為她顯赫的身世而疏遠她。她身上不僅沒有富家小姐的嬌氣,而且樂善好施,經常接濟學校附近的窮人。日寇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山河,風景如畫的錦繡中華狼煙四起,和許多愛國同學一樣,石靜宜經常上街遊行,而且利用她的文藝天賦,參加各種文藝演出,藉以激發民眾的拳拳愛國之心。
石靜宜還有一個姐姐叫石淑儀。石淑儀也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她畢業於北平清華大學,丈夫呂鳳章是陝西省中國銀行總經理,婚後二人生活琴瑟和鳴,幸福美滿。哪知命運無情的大手偏愛將人反覆撥弄,石淑儀因難產去世。姐妹二人的境遇不可謂不同,妹妹石靜宜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撒手人寰。石鳳翔夫婦陡遭喪女之痛,便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石靜宜這個唯一的小女兒身上。石鳳翔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都將小女兒帶在身側,楚楚動人的石家二小姐是他這個做父親的驕傲。
夜色下的西安燈火迷離,彷彿在訴說著它的前塵往事。這是一個承載了太多故事的城市,石靜宜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交付給它,註定要發生一些故事。
蔣徠緯國與妻子石靜宜的戀情充滿了浪漫的情調。有兩種迷人的傳說。一種是兩人“列車上一見鍾情”,一種是兩人“宴會上一舞定情”。
石靜宜舊居
“小姐,我閑著沒事,可以看看你的報紙嗎?”蔣緯國舉止大方地對那位姑娘說。
那位高傲的小姐聞言,抬頭瞥了蔣緯國一眼,見是位初級軍官,心裡感到好笑,他怎麼能看懂英文報紙呢?於是,她禮貌而瞧不起地提醒蔣緯國說:“對不起,這是英文報紙,你沒法看。”
“我知道這是英文報紙,我就喜歡看英文報紙。”蔣緯國不卑不亢地對姑娘說。
石靜宜故居
蔣緯國接過報紙,說了聲“謝謝”,便聚精會神地看起來。他先把報紙的各個題目大體瀏覽了一下,便輕聲朗讀起一篇文章來。他發音正確,朗讀流利,使那位小姐目瞪口呆。
小姐禁不住仔細打量了一番蔣緯國,繼而又主動與蔣緯國攀談起來。很快,蔣緯國就知道了那位小姐原來是西北紡織大王石鳳翔的女兒石靜宜,正在大學讀書。而石靜宜也知道了這位初級軍官蔣緯國原來是蔣委員長的二公子,兩人相互仰慕,一見鍾情。
石靜宜在抗戰時期,就讀於“國立西北大學”,她聰明伶俐、品貌端莊、性情活潑,被石鳳翔及其夫人視為掌上明珠。他們每逢參加各種社交宴會,大都帶著女兒去。
1943年秋,西安知名士紳劉楚才舉辦生日宴會,邀情政、商各界人士參加。當時蔣緯國的部隊正駐守陝西潼關,因接洽公務來西安。自然是劉楚才邀情的對象。蔣緯國性情活潑,好交際,欣然赴宴。
在宴會上,石靜宜見蔣緯國不僅出身不凡,而且年輕英俊,禁不住動了芳心。而蔣緯國見石靜宜才貌出眾,舉止大方,也禁不住動了感情。
家庭舞會上,蔣緯國主動邀請石靜宜伴舞,而石靜宜樂此不疲。兩人配合默契,舞姿優美,贏得了人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兩人邊跳邊談,一舞下來,已心心相印。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雙方感情愈深。蔣緯國即將此事函告父親。蔣中正在了解了有關情況后,給蔣緯國發電:“石門親事,可結合。”於是,1944年12月25日,蔣緯國與石靜宜在西安結婚,婚禮由“西北王”胡宗南主持。蔣緯國與石靜宜婚後感情很好。
石靜宜
“我們結婚後,我奉調到青年軍當營長,石靜宜和我一起來到漢中軍營,我們和張慕飛排長夫婦同住在一個破廟中。這一個富家小姐,能夠跟著我跑,隨身只有一個炭爐子及兩個鍋子,一個煮飯,一個燒菜,每天做飯給我吃,她毫無怨言”
1949年,國民政府撤離大陸,石靜宜跟隨蔣緯國一起去了台灣。1950年,蔣緯國升任裝甲兵司令,在部隊建起了裝甲兵子弟中學,請夫人石靜宜出任校長。裝甲兵子弟中學有學生100多名,除了少部分是裝甲兵部隊子弟外,大多是蔣緯國從南京撤退時帶到台灣來的。這些學生大都十五六歲,遠離家鄉和親人,來到這孤寂的海島上,眼前一片陌生,每到夜深人靜時就思念家鄉和親人。石靜宜除了當好老師之外,還要擔當起母親的角色,對這些學生給予了特別的關愛。每逢星期天,她就把這些學生帶到家裡玩,給他們弄些好吃的。當同學們想家時,石靜宜就把學生們帶到校外觀光遊覽,使他們寂寞的心得到一點寬慰。為了教好這些學生,石靜宜幾乎將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他們身上,漸漸地,石靜宜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學們也把石靜宜當成親人。蔣緯國與石靜宜一樣好客,來者不拒,有求必應,待人親切,同學們把石靜宜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時常去玩。
石靜宜一有空兒,還常去“裝甲兵之家”和裝甲兵聚會。石靜宜的豪爽個性,頗有男子風範,每次去裝甲部隊都穿著長筒馬靴,自己開車。她與裝甲兵部隊的官兵相處甚好,士兵們一見到她,都親切地稱呼她“司令夫人”。
石靜宜性格開朗,善於交際,無論是官場上還是社會上,朋友甚多。與大嫂蔣方良相比,兩人性格截然不同。蔣方良1937年來到中國。不到一年時間學會了漢語,還能講一口地道的寧波話。她遵循浙江的傳統風俗習慣,逢年過節都要帶子女祭拜祖先,燒香磕頭。在家裡處處恪守蔣家的家訓,體貼和關心丈夫與孩子,孝敬公婆,一心一意地做蔣家的媳婦和賢妻良母。蔣中正從心裡喜歡這個洋兒媳,“方良”這個名字就是蔣中正起的,意為“方正賢良”。相比之下,石靜宜就沒有蔣方良那麼乖巧,她跟婆婆還算投緣,卻不被蔣中正和蔣經國所接受。
1952年9月,蔣緯國奉命隨徐培根赴美,石靜宜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台北家中,後來傳言是“難產而死”。
當時,石靜宜的家住在台北市廣州街武昌村,與閻錫山緊鄰。那時台北惟一的貴族醫院--中心診所就在廣州街。石靜宜結婚八年第一次有了身孕,全家人為之高興,隔三差五到醫院檢查。經醫生檢查,預產期為當年農曆九月中旬。農曆九月十五恰逢蔣中正生日,石靜宜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和公公同一天生日,便請醫生為她控制產期。起初,石靜宜請求醫生給她打安胎針,避免提前生產。胎兒是安住了,可到了農曆九月十五晚上也沒有一點生產的先兆,任性的石靜宜又要醫生為她實施催生。安胎和催生的藥物在體內發生反應,她頓感不適,去到診所檢查,中心診所發出了“病危”通知。事不湊巧,蔣緯國赴美未回,石靜宜的父親石鳳翔一時也沒有找到,後來輾轉找到了蔣經國。等蔣經國趕到中心診所時,石靜宜已停止了呼吸,蔣經國命醫生全力挽救,終無回天之術。
再說遠在美國的蔣緯國接到夫人石靜宜“病危”的消息,馬不停蹄地趕回台灣,為時已晚。對夫人的死因,蔣緯國只聽說是“難產”而死,信以為真。蔣緯國懷著悲痛的心情料理了夫人的後事,將石靜宜安葬在台北六張犁山。蔣緯國在那裡同時修了3座墓,一座是夫人的,一座留給自己,還有一座是母親姚冶誠的。蔣緯國從小與姚冶誠生活在一起,二人親同母子。國民黨退台時,蔣緯國將姚冶誠和侄子姚金和帶到台灣,在桃園與岳父石鳳翔住在一起。他們也算得上是親家,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也便於探望。1966年,姚冶誠病逝,蔣緯國將姚氏葬於石靜宜墓旁。蔣緯國面對孤墳,思緒萬千。回想與夫人一起生活的日子,是多麼幸福和快樂,如今她丟下自己無聲無息地去了,永遠地去了,禁不住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蔣緯國為了紀念這位原配夫人,在台北原“裝甲兵之家”舊址,辦起了“靜心小學”和“靜心樂園”,把裝甲兵子弟中學改為“宜寧中學”,“宜”取自石靜宜,“寧”是南京的簡稱。他還在台中辦起一所“靜宜女子英專”,並親自兼任“靜心小學”和“靜宜女子英專”的董事長。當時這樣做雖然與軍隊的有關規定不相吻合,然而蔣緯國卻兼任了20餘載,直到1976年才在蔣經國的一再勸說下,辭去了董事長的職務。
然而,好景不長,年輕美貌、活潑可愛的石靜宜,卻於1953年在台灣廣州街的中心診所神秘地死去。好端端的石靜宜怎麼說死就死了呢?人們在惋惜之餘,紛紛猜測,久而久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傳說:一說石靜宜是被蔣中正“賜死”的;一說石靜宜是被蔣經國“害死”的;一說石靜宜是“自殺而死”的;一說石靜宜是因“難產致死”的——於是,繼蔣緯國“生之謎”后,又有了石靜宜的“死之謎”。
在石靜宜去世40餘年的1996年,其死亡原因終於由她的學生陳亨(原名陳明,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生化系主任、視覺分子與調控分子生物系專家)道出真相。
1953年,陳亨15歲,在裝甲兵子弟中學讀書。農曆九月的一個星期天晚上,陳亨與同學邱明山等和往常一樣去石靜宜家玩。老遠看見石靜宜家燈火通明,他們走近前去透過玻璃窗往裡看,只見四個彪形大漢架著石靜宜,強迫她吃一包東西。石靜宜拚命掙扎,拒絕吃下那包東西,終因勢單力薄無濟於事。見此情景,他們沒敢進屋,嚇得掉頭就跑,一口氣跑回到學校,第二天一早就傳出了石校長病逝的消息。他們心裡很清楚,強迫石校長吃下的那包東西,分明是毒藥,但誰也不敢說。石靜宜的死與蔣經國脫不了干係,這裡頭牽涉到錯綜複雜的“宮廷”爭鬥。當時蔣經國是台灣的情報頭子,在一次美國援助的軍用品被掉包案中,指責石靜宜涉嫌此案。蔣經國密告蔣老總統,聲稱蔣老總統發了怒,為維護所謂“蔣氏門庭的尊嚴”,蔣經國假傳聖旨,“賜死”石靜宜。陳亨回憶到這裡,深感內疚地說:我能赴美留學,是緯國將軍之恩賜,因此把緯國先生看作恩人。但是,作為緯國先生夫人石靜宜女士被害的目擊者之一,卻未能站在正義的立場將此事公諸於世,心中有愧。他感嘆道:宮廷爭鬥實在是不擇手段,極盡殘忍之能事。然而,蔣緯國對石靜宜的死,至死還一直蒙在鼓裡。蔣緯國只有到天國與石靜宜相會之時,才能知道夫人石靜宜蒙冤被害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