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翔

紡織教育家

石鳳翔,1893~1966,名志學,字鳳翔,湖北孝感孝昌縣滑石沖人,紡織教育家、紡織技術專家及紡織實業家。一生致力於發展、振興民族紡織工業,先後擔任大興紗廠、西安大華紗廠、廣元大華紗廠經理,裕大華三個公司總經理,注重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拓寬營銷渠道、講求經營方式,在經營管理上頗有成效,為抗戰時期發展內地紡織工業作出了貢獻;創辦台灣大秦紡織廠、台灣中國人造纖維公司,開創台灣生產粘纖、棉綸及滌綸之先河。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石鳳翔,原名石志學,1893年3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孝感縣滑石沖。祖輩務農,到父親石忠儀,棄農經商,家道中興。
1907年,石鳳翔15歲,少年貪玩,不用功讀書。當時正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的大哥石志泉(字友漁)回家省親,母親便讓大哥帶他去日本管教。大哥即以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之意,為他改名“志學”。從此,他的學習、成長以及以後的思想形成與事業發展,大多受其兄長影響。

教育經歷

求學日本
在日本求學期間,石鳳翔隨兄參加同盟會,並於1910年武昌起義時,一起回國參加革命。
1912年考入日本京都高等工藝學校機織科,1915年畢業后赴大阪內外棉廠實習。

工作經歷

投身校企
1917年回國,先後任保定甲種工業學校教務長、湖北楚興公司楚興紡織學校校長、楚興公司裕華紗廠總技、1922年楚興公司改為大興公司,在石家莊建大興紗廠,石任該廠廠長十年。
楚興公司是國內早期民間資本集團之一
楚興公司是國內早期民間資本集團之一,其租辦的這家紗廠的前身便是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期間興辦洋務,引進英國設備創建的早期官辦棉紡織工業機構——紗、布、絲、麻四局企業之一。
進入楚興紗廠后,石鳳翔在日本所學專業知識和在紡織廠的實踐經驗得到充分發揮,工作表現突出,很快得到管事張松樵的賞識,兩人經常一起探討民族紡織業的生存發展問題。當時,公司總經理徐榮廷也意識到先進技術和管理的重要,而公司急需要培養一批年輕的骨幹技術人才。於是,在1918年創辦了楚興紡織學校,由當時已擔任紗廠技師的石鳳翔兼任校長。
1923年,楚興公司用紗廠利潤,在武昌創辦了第一家真正屬於公司自己的紡織廠——裕華紡織廠,總公司派石鳳翔出任裕華技師,相當於現在的總工程師,而他的學生大多成為裕華紡織廠首批技術、管理業務骨幹。
在裕華創業初期,為了儘快收回成本,為公司創造利潤,主管生產的石鳳翔幾乎每天都是連續幾個班在各生產車間里巡視指導。一次在清晨巡視清花車間時,石鳳翔伸手挾取粘附在機器內的棉花團時,左手兩個手指被打掉。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低下,醫院從肘部為其截肢,使其成為終生殘廢。
“九·一八”事變后,國內形勢緊張,關內農村經濟凋敝,國民購買力下降,加之日貨傾銷,許多小型民營企業紛紛倒閉,大興紗廠也是產品積壓,連年虧損。
發展民族工商業,抵抗日本侵略的口號
在這種情況下,石鳳翔到總公司與時任董事長的蘇汰餘商討解救辦法,通過並確立了石鳳翔提出的向西部發展的思路。而當時社會各界愛國人士也紛紛提出開發西部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抵抗日本侵略的口號。
1934年春,石鳳翔派大興會計科長徐治平到陝西推銷產品,同時考察在西北建廠的條件。徐治平返回石家莊后,寫了一份在西安建廠的建議書,認為西安處於關中平原產棉區,雖然交通、原煤不便,但當時西北尚無機械紡織業,紗、布均靠外地運進,市場前景廣闊,適於建廠。恰在這時,總公司董事長蘇汰余到大興視察,便將建議書帶回漢口召開董事會,最後決定:由大興投資100萬元,向國外定購紗、布機,並從大興遷去部分設備,由石鳳翔任經理兼廠長,負責在西安籌建大興第二廠。
大興二廠終於於次年7月正式投產
經過一年半的施工和安裝,大興二廠終於於次年7月正式投產,規模為12000錠紗機、320檯布機。這便是西北地區近代以來的第一個機器紡織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投產不到半年即有盈餘。
蘇汰餘到西安考察新廠,對西北市場前景看好,決定新廠獨立經營。同時,石鳳翔建議,將生產規模擴大到紗機30000錠、布機800台的水平。但這項投資大興是拿不出來的,於是董事會當即決定由裕華增資100萬元,再由大興、裕華兩公司董事投資50萬元,向日本定購紗機13000錠、布機500台,組成新的董事會,並取二公司名稱各一字合為“大華”,將大興二廠更名為大華紡織公司西安大華紗廠。
1937年初,由於沿海工業不是被破壞就是被日軍所霸佔,而內地由於紡織企業少,市場空間大,所以紡織業空前繁榮。在這種形勢下,石鳳翔將從日本引進的設備很快投入了生產,利潤頗豐。4月,大華召開第二次董事會,協商第三次擴充。隨後便向日本定購紗機2000錠、線機4000錠、布機500台,但因不久以後抗戰爆發,訂貨無果,直到戰後清查,仍沒有結果。
大興紡織二廠
1934年9月,大興公司決定在西安創辦大興紡織二廠,石被聘任為經理兼廠長。
邵力子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支持下,在西安城北購地122畝,開始進行基建;后從石家莊運來細紗機和粗紗機,還訂購了瑞士紡紗機10000錠、日本細紗機5000錠,購買日本式自動布機320台。1936年3月,大興紡織二廠正式投產,半年後,利潤即達法幣20萬元。
“雁塔牌”細布
抗戰期間,為了抵制日本龍頭細布,石鳳翔創立了“雁塔牌”細布,他用自己全部精力,確保雁塔細布無論在外觀、色澤、手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深受用戶好評,從而暢銷西北地區。
當時的西北地區,因為只有大華一家紡織企業,手工織戶也很少,棉價通常比申、漢每擔低三至四元。為保證質量,大華購進棉花都經過精選和分級,因此,售出布價每匹又比申、漢高一元左右。這樣大華因地區差價,比國內同類企業獲利都要稍高一些。據廠志記載,公司從開工到1938年的前三年間,每年分別盈利為20萬元、133萬元、476萬元。
毀於戰火立於山洞
抗戰期間,西安也處於炮火之中,僅大華廠就遭到日軍3次轟炸。1939年10月,日機轟炸西安,大華廠被燒毀棉花三萬擔,機器也被燒壞很多,被迫停工數月,損失慘重。
1940年,工廠又因電路失火,整個織布車間被燒,再次停工修復。兩次大火,使大華元氣大傷。
除此以外,此間申新公司和官僚資本的雍興公司,都先後在西安設立了紡織廠,打破了大華獨家經營的局面,形成競爭。同時,因戰事影響,原料、燃料和設備都不能正常供應,使廠子的生產經營逐漸陷入困境之中。
鑒於這種情況,石鳳翔在積極組織恢復生產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出路。為了保全設備,避免再次被日機轟炸所毀,經過考察,石鳳翔報請董事會批准,又在秦嶺山中的四川廣元建立了大華廣元廠,將西安大華廠較好的動力設備和紗機拆遷,運往廣元,將工廠建在山洞裡,以防日軍轟炸。當時,由於交通不便,石鳳翔從美國一次購進40輛汽車,同時遷運動力設備和6000錠紗機(當時連政府也少有這樣龐大的車隊),很快便投入營運。隨後,又陸續在洞外廠房安裝9000錠紗機,投入生產。
自此大華公司便有了西安、廣元兩個廠子,都由石鳳翔負責。
大華之外的建樹
在西安期間,石鳳翔不僅經營大華紗廠,還利用大華鋼絲機與其他人合作創立了大秦毛紡廠。廠子雖小,亦屬獨家,獲利頗豐。同時,他還創建了大華酒精廠、實華實業、信義貿易公司等10餘家企業,為抗戰和西部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也是在這一時期,他完成了影響最廣的著述——三卷本《棉紡學》(其它著作還有《抗戰建國與棉紡織業》、《中國經濟建設芻言》、《中國紡織工業十年計劃》、《紡織工廠標準實驗》等),並創辦了大華紡織專科學校(一說“大華紡織訓練所”),自己兼任校長,為西部棉紡織業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
1947年,裕華、大興、大華三公司聯合組成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石鳳翔任集團總經理,併兼任集團在武漢創辦的江漢紡織專科學校校長。
長安大華紗廠
長安大華紗廠廢墟
長安大華紗廠廢墟
大興、裕華公司董事聯席會議同意石繼續擴建的建議,決定由裕華公司撥款50萬元法幣,再由股東集資成立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工廠更名為長安大華紗廠。
大秦毛紡織公司
在石的擘劃下,大華紗廠從精擇原料入手,注重設備保全保養,講究漿紗技術,精心提高質量,使雁塔牌細布譽滿西北、西南地區。1941年4月,大華紡織廠成為第二戰區機器紡織業同業公會會員單位,石當選為同業公會理事長。為了培養紡織人才,石在抗戰期間撰寫了《棉紡學》專著及《紡織業與抗戰建國》等論文,1941年8月創辦了大華紡織專科學校,石出任校長。他從重慶和西安招收高中畢業生30名,培訓兩年,成為大華紗廠的業務骨幹。
蔣石聯姻
1940年,石鳳翔的次女石靜宜與當時駐守臨潼、任胡宗南部某步兵營少尉排長的蔣緯國結識並戀愛。1943年,石、蔣兩家聯姻。
石與西安的國民黨上層人士往來密切。先後擔任第一戰區代司令長官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曾到石家拜訪,並在他家舉行周末舞會。在胡宗南部任少校聯絡參謀的蔣介石次子蔣緯國與石的次女石靜宜邂逅相遇,兩人時相往來,情愛日篤,於1944年12月23日在王曲中央軍校第七分校結為連理,石與蔣介石成了親家。
江漢紡專校長
大華紗廠
大華紗廠
抗戰勝利后,石主持收回石家莊大興產業,並貸款復廠開工。1947年出任江漢紡織專科學校第一任校長。
台灣新竹大秦紡織廠
1948年1月,他致函裕華總公司,主張在台灣建廠,遭拒絕後,辭去公司職務。他將在美國購買的舊紡織機3萬錠中的1.5萬錠和大秦毛紡織廠存放在上海的機器運到台灣,在台灣新竹組建大秦紡織廠。
1949年初,石攜眷離陝入川,後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石從上海前往台灣,在台北市修建住宅,擔任大秦紡織公司董事;還先後創辦了正義印染廠、中國人造纖維公司、聯合耐隆公司、華隆公司等,是台灣省紡織學會第一、二和五至七屆理事長。
歸宿香港
后因代織軍服用布的質量問題,接連虧本,難以維持。其女石靜宜也因病去世。1959年,石全家遷至香港,曾開設珠寶店。

後世紀念


石鳳翔先生紀念基金會
1967年9年26日,石鳳翔於台北逝世。為了紀念這位紡織技術專家和教育家,他的子女成立了“石鳳翔先生紀念基金會”,獎勵那些在台灣省紡織、化學及工業工程等科系成績優異的學生。
陝西大華有限責任公司
全國解放后,西安大華紗廠通過公私合營轉為國營企業,更名為陝西第十一棉紡織廠,是西北最大的輕紡企業。1998年底,陝棉十一廠在國企改制中被中國華誠集團兼并,劃歸華誠集團在陝西的全資子公司——唐華集團。2001年3月6日,經華誠集團批准,陝棉十一廠改制並更名為陝西大華有限責任公司,恢復原“大華”名稱。
人們都不會忘記“石鳳翔”這個名字
石鳳翔先生
石鳳翔先生
到今天,“大華”作為西北近代紡織業的奠基者和“老字號”,已歷經70年風風雨雨,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發展變化。但無論何時,只要提起“大華”,提起西北紡織工業,人們都不會忘記“石鳳翔”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