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

西方軍事歷史學家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

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陞為軍官,並自修了戰略學、戰術學和軍事歷史學。著有《戰爭論》一書。

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803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后,任奧古斯特親王副官。
1806年10月隨親王參加奧爾施泰特會戰時,被法軍俘虜,翌年底獲釋。
1809年初調普軍總參謀部工作,任總參謀長兼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G.J.D.von沙恩霍斯特的辦公室主任,協助沙恩霍斯特從事軍事改革。
1810年秋任軍校教官,並為王太子講授軍事課。
1812年春主張聯合俄國抗擊法國,因不滿普魯士國王同拿破崙一世結盟而辭職,轉到俄軍,在騎兵軍和步兵軍司令部中任職。
1814年回歸普軍。翌年任G.L.布呂歇爾軍團第三軍參謀長,參加利尼會戰。
1818年5月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9月晉陞為少將。任校長職12年,潛心研究戰史和從事軍事理論著述。1830年任炮兵第二監察部監察。
1831年5月任駐波蘭邊境普軍參謀長。同年11月卒於布雷斯勞。克勞塞維茨去世后,他的妻子於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10卷,1~3卷為《戰爭論》,其餘為戰史著作。法國大革命、歷次拿破崙戰爭和19世紀初歐洲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對於克勞塞維茨世界觀、軍事觀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克勞塞維茨雖然對法國大革命持反對態度,但他同時也清楚地看出了這次革命在軍事上引起的根本性變化,並對封建主義軍事理論進行了尖銳的抨擊。

主要成就


戰爭影響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法國大革命、歷次拿破崙戰爭和19世紀初歐洲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對於克勞塞維茨世界觀、軍事觀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克勞塞維茨雖然對法國大革命持反對態度,但同時也清楚地看出了這次革命在軍事上引起的根本性變化,並對封建主義軍事理論進行了尖銳的抨擊。
研究了1566~1815年期間所發生過的130多次戰爭和征戰,撰寫了論述荷蘭獨立戰爭、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爭、路易14戰爭、菲特烈2世戰爭、拿破崙戰爭、1812年衛國戰爭、1813年德意志解放戰爭等許多軍事歷史著作。克勞塞維茨的主要著作是《戰爭論》。

相關書籍

《戰爭論》的結論是:“戰爭是政治的工具;戰爭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戰爭就其主要方面來說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這裡以劍代表,但並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思考了。”對於克勞塞維茨的這一論點,列寧曾給予極高評價。列寧稱他為“一位非常有名的戰爭哲學和戰爭史的作家”。然而,作為唯心主義者的克勞塞維茨,把他國家的政治視為整個社會利益的代表,而不懂得政治本身的發展動力就是階級鬥爭。
克勞塞維茨傳記
克勞塞維茨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