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榛雞波蘭亞種
花尾榛雞波蘭亞種
花尾榛雞波蘭亞種是花尾榛雞的亞種之一。體長為26~40厘米,體重302~509克。
【中文名稱】花尾榛雞波蘭亞種
【中文別名】波蘭花尾榛雞
【拉丁學名】Bonasa bonasia volgensis
【命名者及時間】Buturlin, 1916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雞形目,松雞科,榛雞屬,花尾榛雞
雄鳥和雌鳥的樣子類似,體羽都是棕灰色,上面有暗栗色的橫斑,其餘下體為暗棕褐色而雜以白色;外側尾羽為黑褐色的花斑狀,並且具有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斑。眼睛的虹膜是栗紅色;嘴黑色;腿上被有羽毛,下面裸出的部分是紅褐色。雄鳥與雌鳥的區別主要是雌鳥的頦和喉是棕白色的,而雄鳥的頦和喉是黑色的,邊緣是白色的一圈。另外,雄鳥的頭上不僅長有個短短的羽冠,而且在繁殖期間眼眉上裸露的皮膚變為紅色,顯得十分美麗。
花尾榛雞波蘭亞種是典型的森林鳥類,大都棲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漿果豐富的紅松、冷杉、雲杉等針葉林及柞樹、樺樹等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分佈高度從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較高山地都能見到,並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繁殖季節不成群,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有3~4隻或6~7隻一群,也有多到10餘只的。一般在拂曉便開始覓食活動。尋食時榛雞群分散開,各自找食,彼此間保持有一定的距離,並不時發出“gi—gi—gi”的叫聲相互聯繫。
榛雞以各種野生植物的綠色部分、種子、果實為食。特別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楊柳及樺樹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種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如越橘、羊奶子、稠李等。食物隨季節而異,春夏季以植物的綠色部分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為枝梢及少量葇荑花序,有時也食寄生於樹上的苔蘚類。
每年4~5月發情交配。繁殖期中,發情的姿態與松雞科其他鳥類相似,雄鳥張尾如扇,兩翅下垂,羽冠聳起,在地上奔跑時翅膀不停地划動,常把地面劃成淺溝。發情開始時比較寧靜,等巢區基本上都被佔據后,雄鳥間常發生格鬥,不讓其他雄鳥進入自己巢區。雌鳥不參加搏鬥,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區找食。巢主要築於樹的基部,也築於向陽的山坡和近水地段、倒木下、灌叢中落葉層較厚的地方等其他環境中。5月中旬開始產卵,每窩6~12枚,最多為14枚。卵的顏色為淡黃色或黃褐色,有稀疏的紅褐色斑點,孵卵僅由雌鳥擔任,孵化期為21~25天。雛鳥當絨羽一干就能走動,幾天後能獨立覓食,三周后能起飛。
分佈於波蘭和烏克蘭到俄羅斯歐洲地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