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法是採用多孔的固體吸附劑,利用固—液相界面上的物質傳遞,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移到固體吸附劑上,從而使之從廢水中分離除去的方法。目前用於水處理的
吸附劑主要有:
活性炭、
硅藻土、氧化硅、
活性氧化鋁、
沸石及
離子交換樹脂等。活性炭是最早應用的脫色吸附劑,雖能有效脫除廢水中的顏色,但價格較高,再生困難且損失率高,因此一般只用於濃度較低的廢水處理或深度處理。
膨潤土主要成分為硅鋁酸鹽,其層狀結構間具有可交換的鈣、鎂、鈉
等離子,膨潤土顆粒表面往往帶有電荷,因而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王春峰等用
硫酸活化方法製作活化粉煤灰吸附材料,研究了活化粉煤灰吸附材料對造紙廢水中
COD的吸附性能,結果表明,在20℃,
pH=7時,粉煤灰對有機物有明顯的去除效果。該吸附材料的製作以及其用於處理工業廢水的成本低,並且達到了廢物綜合利用的目的。
混凝法處理中段水的原理與其處理
黑液的原理相同,通過混凝,可降低中段水的
濁度、色度,去除高分子物質、呈懸浮狀或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和某些
重金屬物質。中段水處理中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有:
硫酸鋁、
硫酸鎂、2價或3價的
鐵鹽、
氧化鋁、
氧化鈣、硫酸、
磷酸、
聚醯胺類有機高聚物等。潘碌亭等採用氧化偶合絮凝法處理難降解的造紙中段水,考察了各種因素對處理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改性
鋁鹽與改性
鈣鹽的質量比2︰1,總投加量150 mg/L,pH=7~8,反應時間為20 min條件下,COD去除率高達85%,在最佳條件下處理效果高於硫酸鋁、
三氯化鐵和
PAC,廢水處理后可達標排放。
膜分離法是一種新興的分離、凈化和濃縮技術。
膜分離過程是以選擇性通透膜為分離
介質,在兩側加以某種推動力,使待分離物質選擇性地透過膜,從而達到分離或提純的目的。膜分離可分為
超濾、電滲析、
納濾等技術。超濾是以壓差為推動力,按粒徑選擇分離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離操作;
電滲析是以電位差為推動力,利用
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從溶液中脫除或富集電解質的膜分離操作;納濾是以壓差為動力,介於
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從溶液中分離物質的膜分離過程。美國、
芬蘭、挪威和
瑞典等國家在造紙工業採用膜分離技術處理漂白廢水,生產工藝已比較成熟;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也開始研究膜分離技術處理造紙廢水,取得了一定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