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鏽病

皰鏽病

皰鏽病,屬雙維松皰鏽病,又稱硬松干鏽病,分佈世界各地。病樹的韌皮部被破壞,高生長,粗生長和針葉長度都受一定的影響,當年主幹受害的幼樹,大多數於次年春季死亡。防治方法為劃定疫區,禁止疫區的苗木、幼樹外運。

分佈與危害


樟子松皰鏽病屬雙維松皰鏽病,又稱硬松干鏽病,分佈世界各地。病樹的韌皮部被破壞,高生長,粗生長和針葉長度都受一定的影響,當年主幹受害的幼樹,大多數於次年春季死亡。

癥狀


該病危害樟子松的枝幹。發病初期,感病部位皮部鬆軟且略顯粗腫,9月中旬前後,從病皮溢出橘黃色至橘紅色的蜜滴,內中混有大量的性孢子。蜜滴消失后,剝皮可見紅褐色血跡狀斑。第二年4月上、中旬,病皮產生裂縫,露出黃白色至橘黃色皰囊,皰囊扁平柱狀或不規則形,為病原菌銹孢子器。幾天後皰囊便可破裂,散放出大量的黃色銹孢子。連年發病的枝幹,病皮表面粗糙,併產生流脂現象。當病皮繞枝幹1周時,則導致上部枯死或整株死亡。在轉主寄主植物的葉片、嫩莖、萼片及果實上,產生橘黃色皰狀夏孢子堆,以後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圍,長出紅褐色毛狀的冬孢子柱。

病原


病原為松芍柱鏽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鏽菌目、柱鏽菌屬真菌。

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罹病的枝幹韌皮部組織中越冬。菌絲在寄主細胞間隙生長,並有部分菌絲擠破細胞而侵入胞腔內。未枯死的病枝幹,每年秋季在病皮上溢出蜜滴,為性孢子混合液。翌年春季從病皮裂縫中產生鏽孢子器。銹孢子成熟后,隨著皰囊破裂而散出。銹孢子經風傳播,萌發並由氣孔侵入轉主寄主葉片和嫩莖,產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反覆多次侵染轉主寄主植物。初秋,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圍陸續出現冬孢子柱,成熟的冬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經4h就開始萌發產生擔子及擔孢子。擔孢子經風傳播侵染松樹針葉,爾後菌絲由針葉延伸至側枝皮層。從擔孢子侵染至松樹發病,其潛育期往往需要幾年。銹孢子器出現的早遲與4月上旬溫度呈正相關,當旬平均溫度在15℃以上,皰囊出現早,反之則遲。降雨對皰囊的破裂有促進作用,並且大雨還能沖刷皰囊。風則對病原菌的傳播起著媒介作用。在適宜的環境中,樟子松與芍藥等轉主寄主的距離越近,發病就越嚴重。

防治方法


①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劃定疫區,禁止疫區的苗木、幼樹外運。
②減少侵染來源:修剪病枝,特別是除去靠近主幹的病枝。
③藥劑治療:在苗木上使用1:1:100波爾多液代森鋅500倍液等保護劑,可以預防病菌的侵染。對大樹使用50%托布津500倍柴油溶液、25%粉銹寧500倍柴油溶液、松焦油、硫酸銅40倍液及敵銹鈉200倍液等,塗干治療均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