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燊彝族苗族鄉
永燊彝族苗族鄉
永燊彝族苗族鄉位於貴州省黔西縣東北部,東與協和鄉連接,南與谷里鎮接壤,西與甘棠鄉、北與定新鄉、中坪鎮隔河相望。鄉黨政機關駐地火石壩村,距縣城約27公里,距黔西火電廠(甘棠)約14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永燊彝族苗族鄉常住人口為14125人。
全鄉地理位置為東經106°07′47″至106°15′33″,北緯27°00′25″至27°08′34″,土地面積95平方公里,有耕地21825畝,其中:田1755畝,土20070畝。轄火石壩、新寨、乾溝、乾井、打底、茨落、蓮花、楓相、復興、沙壩河、韓家店、治佐、黑磨13個行政村,118個村民組;總戶數6399戶。
全鄉有貧困村14個一類村5個,二類村7個,三類村2個,貧困人口2931人,其中少數民族貧困人口941人。境內山巒起伏,地貌多樣,平均海拔1205米,無霜期271天,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日照11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07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屬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全鄉有牧地6500畝,林地24025畝,25度以上坡耕地2870畝,具有發展畜牧、經果林、用材林的優勢條件。全鄉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以煤、高嶺土、鋁、鐵等礦產為主,極具開發的潛力。其中煤的儲量最為豐富,復興、楓相一帶的煤炭儲量,可建成一個年產15萬噸的煤礦。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紅薯、馬鈴薯,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辣椒等,尤其烤煙發展比較突出,是縣烤煙生產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天麻、五倍子、生漆、龍膽及其它中藥材。
全鄉境內河流長達33.4公里,河面落差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目前已建有2×1600KW電站1座,黔西火電廠配套工程沙壩河水庫正在建設之中。
旅遊資源:全鄉山川秀美,森林覆蓋面廣,河谷兩邊峽谷聳立。岩溶景觀奇特,治佐觀音洞深百米,內有“八塊田”等景觀。境內民族風情濃郁,有隆重的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坡”、布依族“六月六”歌節等。
經濟的發展扒推動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不斷改進,教育、衛生、文廣事業長足發展,集鎮和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永燊各族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為動力,農業綜合開發、生態治理、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為重點,社會經濟呈全面發展的態勢。2010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120萬元,糧食總產9422噸,人均純收入3180元,貧困人口逐步減少,絕大多數農民解決了溫飽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財政創收,農民脫貧致富的目標。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不斷改進,教育、衛生、文化事業長足發展,集鎮和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狠抓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切入口,全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圍繞縣“4322”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全鄉將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紮實推進農村各項工作。在“十二五”期間,發展5000畝蔬菜基地;10000畝核桃基地;5000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10000畝的玉米高產優質示範基地;5000畝生態林。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推動土地承包經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定單農業,全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布局,推動全鄉農業生產再上新台階,全面提高群眾收入水平。
二是抓項目協調,努力改善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改變農村環境。
三是以集鎮為突破口,以文化建設為著力點,傾力打造生態文明家園。四是以“三個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積極構建文明、和諧、發展的新永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