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

柔弱

柔弱,漢語詞語,讀音為róu ruò,常指體弱,易感疲勞的;易得病的(身體柔弱),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災禍影響的。出自《老子》《隋書·隱逸傳·徐則》,可用作名詞,形容詞。

基本解釋


(1) [delicate]∶常指體弱,易感疲勞的;易得病的(身體柔弱)。
(2) [frail]∶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災禍影響的。

引證解釋


1. 謂要君主守柔貴弱的政治主張
《鬻子》:“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強勝不若己,至於若己者剛。弱勝出於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2. 柔軟,不堅硬。
《隋書·隱逸傳·徐則》:“﹝ 徐則 ﹞至於五更而死,支體柔弱如生,停留數旬,顏色無變。”
杜甫 《江頭五詠·丁香》:“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墊。”
3. 謂柔和謙順。
淮南子·原道訓》:“是故清靜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
《三國志·魏志·徐奕傳》:“夫能以柔弱而制剛彊者,望之於君也。”
明 張居正《女誡直解》:“生女如鼠之柔,還怕他後來粗猛,言女子貴於柔弱也。”
4. 柔弱,不剛強。一般形容女子。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鐸 柔弱易制,中官貪之,先用 鐸 焉。”
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蓋婦女裹足,則兩儀不完,兩儀不完,則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而萬事隳矣!”
楊朔《櫻花雨》:“君子 是那樣膽怯,那樣柔弱,看不見自己的明(天),更看不見 日本 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