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澤水庫

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的水庫

徠漳澤水庫,又名太行湖,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是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濁漳河南源幹流上的一座以工業、城市供水、灌溉、防洪為主,兼顧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多年調節水庫。

簡介


圖片
圖片
漳澤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3176平方公里,其中:上游已建成6座中型水庫和37座小型水庫,可控制流域面積1551平方公里,區間控制流域面積16256平方公里。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平均徑流量19775萬立方米,平均輸沙量121萬立方米。
漳澤水庫於1959年11月動工,1960年4月竣工蓄水。原建大壩質量差,水庫防洪標準僅達百年一遇,屬險庫。1989年11月開始除險加固改建,1995年全部完工。改建后的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位置


漳澤水庫位於長治市北郊濁漳河南源幹流上,屬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是一座以工業、城市供水、灌溉、防洪為主,兼顧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庫。水庫壩址以上幹流長72.3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176平方公里,占濁漳河南源全流域面積3580平方公里的89%。濁漳河南源發源於長子縣發鳩山。漳澤水庫流域包括壺關縣、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長治市城郊區。流域上游壺關縣境內的庄頭水庫、西堡水庫、長治縣境內的淘清河水庫、長子縣境內的申村水庫、鮑家河水庫、屯留縣境內的屯絳水庫等六座中型水庫共控制流域面積1551平方公里,區間流域面積1625平方公里,設計天然年徑流2.25億立方米。

興建


漳澤水庫大壩於1959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4月竣工投入運用。1989年11月至1995年6月進行了全面除險加固改擴建。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溢洪道、泄水洞等組成。大壩全長2514米,最大壩高22.5米,壩頂高程910.0米(大沽高程系)。溢洪道百年一遇設計洪水泄量1122立方米/秒,二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泄量2100立方米/秒。泄水洞設計限泄90立方米/秒。
漳澤水庫改建設計總庫容4.127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3.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億立方米,重複利用庫容0.39萬立方米。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設計,二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高水位902.40米,設計洪水位903.61米,校核洪水位908.45米。
漳澤水庫自投入運用以來,為上黨盆地,特別是對長治工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承擔為長治鋼鐵廠、漳澤發電廠、王曲發電廠等十個工業企業的供水任務。建庫近五十年來,累計向長治地區工業、城市供水15億立方米,農業灌溉供水2.0億立方米,提供商品魚972萬kg。攔蓄了1962年、1971年等6次較大洪水,減免損失1.45億元(1989年物價水平)。由於防洪、供水作用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觀,被譽為“太行明珠”。
2007年漳澤水庫太行湖水利風景區被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海洋、森林、濕地,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太行湖水利風景區的漳澤濕地位於市區西側,總面積45平方公里,濕地內生物豐富多彩,種類繁多。細弱的苔蘚小草,密集的蘆葦香蒲;低矮的灌木,高大的喬木;靜靜的天鵝,飛翔的海鷗;追逐的魚蝦,鳴叫的青蛙……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構成了迷人的生態景觀和濕地風光。由於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這裡成為國家園林城市長治市東山西水的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指標


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泄洪洞和輸水洞四部分組成。
1、大壩為東西向,均質土壩。主壩壩基主要為全新晚期的沖積砂層,下層為更新世坡積——沖積的黑色亞粘土,付壩壩基以黑色亞粘土為主。
2、溢洪道位於大壩右端,基礎為第四紀下更新世泥河灣期湖相沉積層,有褐色亞粘土,粉質粘土,其中夾有薄層泥灰岩。溢洪道於1992年進行第三次改建,閘室由原來的開敞式改為胸牆式,設弧形鋼閘門
3、泄洪洞為壩內埋管式,半有壓洞,洞首為進水塔,塔內裝平板鋼閘門控制和檢修閘門。
4、輸水洞:溢洪道右側有潞城史迦渠道引水洞。

下游保護範圍


防洪保護範圍:11.5平方公里
城、鎮及重要工礦區:長治市郊區、潞城市襄垣縣的8個鄉(鎮)及長治鋼鐵廠、五陽礦、漳村礦等廠礦。
徠人口:0.82萬人。
耕地面積:1.32萬畝。
鐵路、公路(影響段落及長度):公路3段,8.7公里。
重要軍事、通訊設施:無。

加固


1985年冬,副壩1+300~1+560段下游壩坡發生不規則裂縫。經檢查分析,認為大部分是龜裂縫,是由於填土質量不均勻,不時秋雨較多,而冬季氣溫偏高,所以產生了干縮裂縫。在1986年對仍存在的裂縫進行了粘土灌漿並對1+150 ~1+600段下游進行碾壓填築壓重戧台,並在新老填土面上壓沙0.5米。
1990年7月25日,在泄水洞改建施工過程中,消力池基坑發生流土事故,隨後大壩0+720~0+790段壩頂發生裂縫和沉陷。處理方法是降低庫水位並在0+711.2 ~0+838.6段築下部插入粘土層1.25米,上部伸入亞粘土層2米的高壓噴射防滲板牆,並在0+765~0+795段距舊壩軸下游20.2米處和50.2米睡布孔作了灌漿處理。
水庫的觀測工作可分為改建前和改建后。大壩改建前的觀測項目有:大壩表面豎向位移、壩體滲流壓力、壩基滲流壓力、滲流量和溢洪道閘室揚壓力觀測均為人工觀測,截目1991年以前的觀測資料已進行了整編、分四冊刊印。大壩改建后的觀測項目有:大壩表面豎向位移、壩體內部位移、壩體滲流壓力、壩基滲流壓力、滲流量、溢洪道閘基揚壓力、閘前後及泄槽底板揚壓力、邊牆外側水壓力和滲水量、泄水洞豎向位移和洞頂外水壓力。

歷史運用


水庫運用37年來,向長治鋼鐵廠、漳澤電廠、長治供水總公司等十個廠礦和企業供水11億立方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9.4萬畝,多年來農灌用水1.88億立方米,灌溉農田280萬畝次;為長治地區提供商品魚420萬公斤。到1997年水庫總收入已達到4024億元,上交利稅1433億元,實現利潤1501億元。
水庫曾攔蓄1962年、1971年等6次較大洪水,減免損失1.45億元(1989年物價指數),其中1962年洪水最大,洪峰3250立方米,洪量為8120萬立方米,相當於100年一遇洪水,水庫洪水位達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