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子后村

山東省海陽市盤石店鎮下轄村

嘴子后村是位於海陽市的村鎮,有王、劉、董、潘、丁、石、朱、鄭、薛、黃、蔣等姓,均為漢族,其中王姓人口較多,全村305戶,816人。

村莊簡介


嘴子后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3′,北緯36°54′。南與嘴子前村相連,東與欒家疃為鄰,北與上、下尹家村接壤,西與北魯家村相望。距盤石店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3公里,隸屬盤石店鎮。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建村。因村處坐頂坡山嘴后,故命名嘴子后村。另一說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王姓先祖王文質因原居大疃王家遭火災,而遷車道夼安村,后因村居坐頂坡山嘴之後,而取名嘴子后。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 2002年,全村305戶,816人。有王、劉、董、潘、丁、石、朱、鄭、薛、黃、蔣等姓,均為漢族,其中王姓人口較多。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15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71%、1%、28%,人均純收入3539元。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75公斤,總產1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00公斤,總產40萬公斤。1982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25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50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400公斤,總產68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40公斤,總產55.9萬公斤。 1984年,黨支部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群眾栽植果樹。1994年,又對原有老果園進行改造。2000年,全村優質果園面積達5.3公頃,總產1.6萬公斤,收入4萬元。 1985年以來,村黨支部根據本村山多草多的優勢,提出“要想富,多養兔,養好兔”的口號,常年人均養兔20隻。2000年,全村養長毛兔約1.5萬隻,總收入120多萬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00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450萬元,畜牧業收入500萬元,林業收入50萬元。第二產業1976年,村成立了針、草“兩織”管理站,組織家庭婦女及青年婦女從事勾花、草編。僅此一項,全村收入即達60多萬元。1979年,村集體建起麵粉加工廠,職工2-4人。 1987年,成立村建築隊,從業人員18人,在煙台威海等地從事建築,常年利稅5萬元;建豆腐坊2處,油坊1個。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0人,收入15萬元。第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先後發展起個體修配組2個,商店3個,理髮店2個,從業人員16人,常年收入10萬餘元。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20人,收入400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50萬元,服務業收入3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