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7月18日爆發,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此次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發生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戰爭的結局對西班牙和整個歐洲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馬德里保衛戰
1936年7月18日,F.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后,叛軍從北面和西面兩個方向進軍馬德里。共和軍和民兵在馬德里以西構築三道防線英勇抗擊。9月28日,叛軍佔領馬德里西南托萊多地區,隨後成四路從西面、西南面和南面進逼馬德里。11月6日,叛軍進抵馬德里城郊,共和國政府遷往巴倫西亞。新組建的共和軍和共產國際組織的
國際縱隊兩個旅趕赴前線,在J.米亞哈將軍指揮下加強防禦。同日,叛軍2萬人在德、意干涉軍的坦克和飛機支援下,從西南方向發起猛攻,其左翼經"田園之家"公園實施主要突擊,強渡曼薩納雷斯河,一周內佔領大學城3/4的地區。共和軍兵力增加到7個旅(含1個坦克群),給敵以迎頭痛擊。25日,叛軍停止進攻。為縮小包圍圈,叛軍於12月13日出動1.7萬人在馬德里西北接近地實施突擊,經1個月激戰切斷馬德里通往埃爾埃斯科里亞爾的公路。
馬德里保衛戰
1937年2月6日,叛軍在義大利干涉軍支援下,在馬德里東南的哈拉馬河谷發起進攻,企圖切斷馬德里至巴倫西亞公路,完成對馬德里的合圍。18~27日,共和軍實施反擊,粉碎叛軍從東南方向合圍首都的企圖。3月8日,義大利干涉軍從東北方向對瓜達拉哈拉實施突擊,企圖配合叛軍奪取馬德里。共和軍調整部署,投入3個師的兵力頑強防禦,至22日終於粉碎意軍進攻。同年6月起,叛軍的進攻重點從中部戰線轉向北部戰線,馬德里周圍地區的態勢趨於穩定。1939年3月5~6日,共和軍中部戰線司令S.卡薩多上校在馬德里發動軍事政變,為叛軍佔領馬德里敞開大門。28 日,馬德里陷落,內戰結束。馬德里軍民為保衛共和國首都浴血奮戰、寧死不屈的精神,鼓舞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