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
枵腹
枵腹,讀音為xiāo fù,漢語詞語,意思是空腹。謂飢餓。出自唐·康駢《劇談錄·嚴士則》,用作形容詞。
目錄
(1).唐·康駢《劇談錄·嚴士則》:“士則具陳賓士陟歷,資糧已絕,迫於枵腹,請以飲饌救之。”
《明史·福王常洵傳》:“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
清·趙翼《邊外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霧》詩:“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魯迅《三閑集·匪筆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於異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開審,真是霸道得可觀。”
(2).指飢餓的人。
周詠《感懷》詩之四:“驅將枵腹填溝壑,鞭盡無衣泣露霜。”
(3).比喻空疏無學或空疏無學的人。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二:“泛覽健忘,致成枵腹。”
清`楊峴《<燕下鄉脞錄>序》:“視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鈞銖之差耳哉!”
(4).比喻內中空虛無物。
宋·范成大《除夜感懷》詩:“匏瓜謾枵腹,蒲柳無真姿。”
宋·陸遊《寒甚》詩:“酒盡瓶枵腹,爐寒客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