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橫江鎮的結果 展開

橫江鎮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轄鎮

橫江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位於石城縣東南部,距縣城24千米,轄區面積145.8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8719人(2018年),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2019年)。

橫江鎮主要產業為傳統煙草、白蓮、水稻種植等。有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家(2018年)。

基本概述


橫江鎮為原蘇區革命時期太雷縣縣府所在地,后復為橫江區,歸石城縣管轄,位於石城縣縣城東南部27公里處,面積307.47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達4.5萬,現在的橫江鎮由2001年前的原橫江鎮、小姑鄉、洋地鄉合併而成。橫江自古至今人才輩出,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活躍。鎮內206國道貫穿全境,有公路可通福建寧化及長汀,交通發達。江西母親河——贛江的源頭就在鎮內上段村,贛江源自然保護區更是古木參天,是避暑觀光的旅遊勝地。橫江自古手工業發達,橫江重紙更是享譽海內外,為歷代朝廷貢品,境內林木資源豐富,有3個國家林場,5萬畝的毛竹林,4萬多畝的油茶林。

歷史沿革


以駐地橫江圩命名。
橫江鎮為原蘇區太雷縣政府所在地,后復為橫江區,歸石城縣管轄。
1958年,設橫江公社。
1960年,分為橫江、羅家、珠璣、珠坑4個公社。
1966年,合併橫江、羅家、珠璣、珠坑4個公社,仍稱橫江公社。
1968年,劃出羅家公社。
1972年,劃出珠坑公社。
1984年,改為橫江鄉。
1989年,改為橫江鎮。
2001年,撤併小姑鄉、洋地鄉,劃歸橫江鎮。
2018年5月,析出設立贛江源鎮。姑鄉。1997年,面積46.4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小姑、羅家、和平、開坑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小姑圩。

行政區劃


[2008年代碼]360735103:~001橫江居委會 ~200橫江村 ~201平陽村 ~202丹陽村 ~203洋和村 ~204友聯村 ~205秋溪村 ~206羅雲村 ~207煙坊村 ~208姑溪村 ~209齊賢村 ~210珠璣村 ~211張坑村 ~212洋地村 ~213石溪村 ~214瑞坑村 ~215泮別村 ~216逕口村 ~217贛江源村 ~218桃花村 ~219小姑村 ~220羅家村 ~221開坑村 ~222和平村
橫江居委會
地處橫江中心,是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橫江鎮人民政府和圩鎮貿易集散所在地。圩鎮面積約2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894 名農業人口3636名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為2003年10月橫市村併入而來。這裡的地理環境獨特,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非常適宜發展農生產。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豆類、薯類、瓜類等。經濟作物有林業、水果、藥材、蔬菜等,養殖業以養豬、養牛、養雞、養鴨、養魚等為主。
橫江村
位於橫江鎮東部,距橫江圩鎮1公里處。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共549戶,2100人口,有耕地面積1200.33畝。1961年曾為橫江、大埠兩個大隊,次年又合併為橫江大隊。有小學一所,村部設劉氏宗祠屋背。該村較貧困,該鎮決心通過實施政策傾斜、技術傾斜、項目傾斜、產業傾斜來促進扶貧開發建設。
平陽村
位於橫江鎮西北部。平陽村以駐地地勢平闊而命名。據官方資料顯示,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394戶,1660人,耕地面積為1200畝,大部分沙溪地,少數為粘質土。解放前夕為橫江區平陽鄉,1969年併入丹陽大隊,1979年又分拆。境內姓氏以劉姓居多,還有賴姓,陳姓、謝姓、羅姓、危姓等十餘姓氏。境內山奇,水綠,特別是位於田心小組的,有一條山溝裡面的布滿了形態各異的石頭,山崖奇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部駐武干,相傳此地有人在朝為武官而得名,後人誤寫成武干。
丹陽村
位於橫江鎮西北部,意為丹鳳朝陽。該村西南丘陵起伏,東北沿河地勢平坦,瑞石公路從境內通過。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33戶,1504人,耕地面積939畝。境內主要有賴、陳、劉、曾、蘭等姓氏。橫江供電所2600千伏安變電站位於該村楓樹堂。
洋和村
地處橫江鎮西部。東面小山連綿,西面丘陵起伏,秋溪河由南向北從中貫穿,將整個村子分為東西兩邊。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368戶,總人口1350人,耕地面積1168畝。解放初期為橫江區洋和鄉。
友聯村
地處橫江鎮西部。全村東西直徑約5華里,南北直徑約6華里,秋溪至洋地公路穿村而過,秋溪河從中貫穿。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共667戶,2358人,耕地面積1525畝。解放初屬秋溪村轄,1958年為橫江公社友聯大隊,1984年設鄉時改為友聯村。全村基本上為賴姓。境內有初中一所、小學一所,還有中心醫療站、信用社、秋溪糧站等。境內虎尾坑為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1984年設鄉時為洋和村。境內以賴姓居多,其它姓氏有劉、陳、吳、黃等。
秋溪村
地處橫江鎮鎮西部。206國道穿境而過。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共465戶、2012人。耕地面積1508畝。境內有小學一所。紅家壠為紅四軍軍部舊址,背屋嶺為蘇區紅軍歡迎國民黨二十六路起義大會舊址。境內多為賴姓,但也有陳姓、邱姓、曾姓等。
羅雲村
位於橫江鎮西部。解放初屬橫江區秋溪鄉,土改時為羅雲鄉,1978年改為羅雲大隊,后改為羅雲村。東北丘陵起伏,沿秋溪河一帶較低平。該村主要有206國道經過全境,秋洋(秋溪至洋地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公路,水泥路面通達各村小組。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537戶,2560人。耕地面積1451畝。
煙坊村
位於橫江圩鎮南部。由煙坊、羅溪兩個自然村組成。兩個自然村東部和西部多小山,中部地勢低平,沿小河由南向北延伸。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共546戶,2800餘人。耕地面積1650畝。解放初期為橫江區煙坊鄉,1984年恢復鄉建制後為煙坊村至今。長征幹部,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原雲南省省長劉明輝世居境內竹庄組。境內有小學一所。
姑溪村
位於橫江圩鎮東南部,距鎮3公里處。姑溪河由南向北從中貫穿全境。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共234戶,1088人。耕地面積513畝。解放初屬齊賢鄉,1984年恢復鄉建制稱姑溪村至今。2001年省民政廳在該村掛點扶貧,幫扶新修公路2公里、河堤500米,新建村部一幢,位於陀羅墩,有村小學一所。該村主要有王、吳、蘭、朱、溫等姓,其中蘭姓為畲族,聚居於蘭家屋村民小組,約300餘人,其他均為漢族。
齊賢村
位於橫江鎮東北部,四面多小山,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中部較平坦。全村轄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59戶,計3431人口。耕地面積1729畝。解放前夕及解放初屬橫江區齊賢鄉,1958年改為齊賢大隊,1968年至1978年,姑溪、廖三、齊賢並為一個大隊,稱齊賢大隊。1979年又分為三個大隊,1984年恢復鄉建制後為齊賢村。2003年11月又將廖三村併入齊賢村,境內多為王姓,也有張、邱、蘭、溫、劉等十餘姓氏,其中蘭姓為畲族,聚居於陶溪村民小組,360多人左右。村內有小學2所,其中廖三小學高年級撤併到中心小學,村部駐塅心。原四川軍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溫先星世居境內蘭背村民小組。
珠璣村
位於橫江鎮東南部。該村原名烏龜石,後人嫌此不雅,改稱珠璣。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401戶,共1554人。有耕地面積1476.3畝。解放初屬洋地區珠璣鄉,1984年恢復鄉建制改稱珠璣村。境內特產有橫江重紙。該村有陳、羅、吳、賴等十餘種姓,境內有小學一所。
張坑村
位於橫江鎮南部。境內山峰連綿,坑壟交錯。全村共轄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337戶。共1579人。耕地面積1160畝,盛產木材和土紙。解放初期屬橫江區珠璣鄉, 1984年恢復鄉建制時張坑村。境內有小學一所。
石溪村
位於橫江鎮南部,原名石闊,因“天然一石門,泉注門外,成二小潭,瀠洄乃出”的景觀得名。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187戶,計748人。耕地面積1100畝。該村解放初屬橫江區珠璣鄉,1955年屬洋地區石闊鄉, 1984年恢復鄉建制後為石溪村,2001年撤鄉並鎮后,隨同洋地鄉併入橫江鎮。境內有小學一所。
瑞坑村
初名“瑞亨”,后寫成瑞坑。瑞坑村位於橫江鎮西部,轄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229戶,913人,耕地面積1105畝。瑞坑村解放初屬秋溪鄉,1955年屬洋地區瑞坑鄉,1984年改鄉建製為洋地鄉瑞坑村,2001年撤鄉並鎮屬橫江鎮。境內有小學一所。
泮別村
是以泮田與上弼二個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地處橫江鎮西南部,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270戶,計1048人。耕地面積為1455畝。解放初屬橫江區,設上弼、泮田兩個鄉,1958年屬洋地墾殖場為泮弼大隊,1964年屬洋地公社仍為泮弼大隊,1984年恢復鄉建制時為洋地鄉泮別村,2001年隨洋地鄉成建制併入橫江鎮。
逕口村
位於橫江鎮西南部,因村前山溝延伸至七里亭,得名七里徑,又因村莊坐落在山溝口,故名逕口。境內多山,沿河兩岸地勢較平,贛江源河經境內林坑、邊子壩、土樓,流入瑞金日東水庫。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共231戶,980人,耕地面積941.2畝。該村解放初屬橫江區徑口鄉, 1984年恢復鄉建制,改為逕口村。2001年撤鄉並鎮后,屬橫江鎮逕口村。該村曾是石城通往福建長汀的交通要道。
贛江源村
由原三坑、上段兩村於2003年10月合併后,因地處贛江源頭,故取名贛江源村。該村位於橫江鎮最南的邊沿部位—即武夷山西麓,東與福建省長汀縣鐵長鄉張地村毗鄰,南界瑞金市日東鄉的沿崗村,西連徑口村,北接洋地村。境內山峰聳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自西向東有三個低而平坦的坑壟。七嶺組是江西最大河流———贛江的發源地。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23戶,共計1266人,均為漢族。
桃花村
位於橫江鎮南部,處於閩、贛兩省三縣交界處。境內峰巒疊嶂,坑壟遍布,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是“仰望是高峰,橫看是竹松,靜聽溪流韻,輕聞花香濃”的山區小村。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共92戶,總人口為378人,耕地面積為487畝。該村解放初屬洋地區石溪鄉, 1961年從石溪分出,成立桃花大隊,1984年改鄉建製為洋地鄉桃花村,2001年撤鄉並鎮后屬橫江鎮桃花村,境內有小學一所。
小姑村
位於橫江鎮東北部。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據相關政府網統計,共499戶、 2220人。耕地面積1464畝。解放初屬橫江區小姑鄉,1984年改鄉建制時屬小姑鄉(原羅家公社)小姑村。2001年7月隨同小姑鄉成建制併入橫江鎮後為橫江鎮小姑村。境內有中小學,衛生院、羅家林場等。
羅家村
位於橫江鎮東部,以駐地羅家壩命名。該村境內四周山峰重疊,中部山麓澗溪由南流向西北。截止到2007年8月,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201戶,1100人,耕地面積1168畝。解放初屬橫江區小姑鄉, 1984年恢復鄉建制,改為羅家村屬小姑鄉所轄。2001年7月隨同小姑鄉成建制併入橫江鎮後為橫江羅家村。現境內有小學一所,村部駐羅家壩橋頭邊。
開坑村
位於橫江鎮東部,境內四周峰巒疊嶂,山高路陡,山間小溪自南向北從中貫穿。全村轄11個村小組,總戶數為274戶,共1335人,有耕地面積1249畝。解放初屬橫江區開坑鄉,1984年恢復鄉建制後為小姑鄉開坑村,2001年隨同小姑鄉併入橫江鎮后屬橫江鎮開坑村。境內有小學一所。

歷史文化


橫江紙業歷史悠久,發展蓬勃。解放前,“橫江重紙”名揚海內外,高峰時年產土紙30餘萬噸。20世紀80年代,興辦起了紙品工藝加工企業產品,取名“南金紙”。目前,全鎮有生產廠家十二家,每年的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南金紙是一種高級迷信焚化品,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享譽海內外,這些以橫江重紙為主要原料的南金紙產品,銷路好,前景可觀。
橫江境內有油茶林面積4萬多畝,佔全縣三分之一強,年產茶籽1000多噸,獲油茶之鄉稱號,這種山茶油經科學論證,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為純天然綠色食品,市場開發前景好。
境內5萬畝連片的毛竹林、蒼翠欲滴,是發展“土紙”產業和“名筍”系列食品的主要原料,土紙產業已成規模,市場網路成熟,“名筍”系列產品來自大自然,美味可口,既可成為普通百姓桌上佳肴,又可製成高級禮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

人口


2017年,橫江鎮常住人口4.04萬。
2018年,橫江鎮戶籍人口2.87萬。

著名人物


溫先星
溫先星(1914-1990),橫江鎮人,1961年晉陞為少將。
劉明輝
劉明輝(1914.11-2010.05)橫江鎮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賴達元
賴達元(1917.10~2010.07),今贛江源鎮洋地村人,1961年晉陞為少將。

風景名勝


橫江鎮境內有蘇區太雷縣政府舊址、劉明輝故居、中央蘇區秘密金庫等紅色遺跡,是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教育勝地。

贛江源頭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石城縣橫江鎮南部。1983年經江西省師範大學地理系學者安陽認定石城縣橫江鎮為贛江源頭。西毗寧都縣,北靠廣昌縣,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長汀縣,東鄰福建省寧化縣。2000年“贛江源頭”科學考察組進一步確定,該鎮贛江源村的石寮河為贛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3年6月正式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規劃面積16500公頃,區內古木參天,林海連綿,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溪流瀑布隨處可見,每年能為贛江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國家Ⅰ類水,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珙桐銀杏、紅豆杉、楠木等珍稀樹種有30餘種。
保護區氣候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7.5℃。保護區內植被垂直分佈明顯,從下往上分別為以松柏為主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闊葉林、灌木林、山頂草甸,成片分佈的原生櫸樹群落比較罕見。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78科145屬,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南方紅豆杉等;野生動物有4綱18目10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蟒蛇等;保護區每年能為贛江兩岸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國家I類水。保護區內人文景點有七嶺客家古村落、手工造紙作坊遺跡。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始於20 世紀80 年代。石城縣在1980年建立了雞公崬自然保護區,1998年建立了贛江源頭縣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建立了石城縣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 826公頃。瑞金市在2001年建立了瑞金市贛江源自然保護區,面積19 219 公頃。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好“母親河”的源頭,江西省政府於2008年4 月正式批准將石城縣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與瑞金市贛江源自然保護區進行合併,調整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並更名為“江西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 。現保護區總面積為16 100. 85 公頃,其中:(1)市、縣分佈:瑞金市內5 342. 10 公頃 ,石城縣內10 758. 75 公頃;(2)功能分區:分為2個核心區,面積5 491. 80 公頃;2個緩衝區,面積3 493. 60公頃;1個實驗區,面積7 115. 45 公頃;(3)土地權屬構成:國有山地9 320. 2 公頃,佔57. 89%,集體山地6 780. 65 公頃,佔42. 11% 。

社會事業


橫江鎮主要產業為傳統煙草、白蓮、水稻種植和南金紙加工,農業以煙草、白蓮種植為支柱產業,是江西省百強鎮之一。境內有油茶林面積4萬多畝,占石城縣三分之一強,年產茶籽1000多噸,獲油茶之鄉稱號。
橫江鎮建立以粉條加工帶動紅薯種植的產業鏈。著力培育臍橙鰻魚番鴨、山羊、蛋雞等特色種養產業。
橫江鎮充分整合丹陽村清潔型小流域工程和白鷺棲息地等自然資源,建成“丹陽—圩鎮”一河兩岸生態休閑旅遊觀光帶。
2018年,橫江鎮工業企業個數共9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