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

中國“海軍版殲-11戰機”

殲-11(英文名:J11,北約代號:Shenyang J11或F11),是中國空軍一型單座雙發多功能重型噴氣式戰鬥機,是中國購買的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鬥機的國產組裝飛機,是中國第三代戰鬥機之一。

殲-11繼承了蘇-27的優異特性,憑藉著代化的空氣動力學外形、發動機性能、較高的載油量、寬廣的飛行高度和速度範圍,可非常高效地攔截空中目標,不但可利用導彈實施遠距離攻擊,還可在近距離空戰中佔得上風。

簡介


中國“海軍版殲-11戰機”
中國“海軍版殲-11戰機”
中國海軍航空兵已開始裝備國產的殲-11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是俄制蘇-27的“非法複製”版本,曾引發俄羅斯方面的嚴重不滿。
外界認為,中國自2001年開始研發此型艦載機,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而原型機已經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完成了首飛。

功能


新一期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刊載題為“海軍版殲-11公開現身”的文章,文章提到近期軍事網站的幾張圖片顯示,一款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研製的新型單座(殲-11BH)和雙座(殲-11BSH)殲-11戰鬥機很可能正在生產之中,並塗有與現役海航蘇-30MKK2類似的淺灰色塗裝;文章還提到殲-11B不久將配備一款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可能也在殲-10B上採用;簡氏評論說,解放軍海航部隊裝備殲-11B戰機之後或將對日本自衛隊的F-15和F-2戰機構成更大挑戰;殲-11BH可為殲-11B航母艦載版戰鬥機提供充足的備選飛行員。
在2010年5月份的早些時候,有中國軍事網站刊發了沈飛(the Shenyang Aircraft Corporation)廠房之外的幾張圖片,圖片顯示有一款新型的為中國海軍航空兵(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Air Force)研製的單座和雙座型殲-11戰鬥機很可能正在生產之中。
這些圖片中顯示,這批殲-11採用的是一種與中國人民海軍航空兵所裝備蘇-30MKK2戰鬥機相契合的淺灰色塗裝,文章提到的這批24架(配備一個團)蘇-30是在2004年交付的。據報道,這批單座的殲-11被稱為殲-11BH,這是殲-11B系列的新型號,而殲-11B則是沈飛對蘇-27SK相當大的改進版本,沈飛在1998年(與俄方)簽署協議之後開始組裝蘇-27SK戰機。與殲-11BH相伴隨的還有雙座版本,可以從近期這幾張照片中那較高的雙垂尾得以確認。據說,在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當中,這種雙座戰機將被稱為殲-11BSH。文章還提到,俄羅斯方面對中國“挪用”蘇霍伊設計的做法頗為不滿,俄羅斯方面還對中國是否能夠“複製”蘇-27SK並繼續生產其改進版本(比如航母艦載版本)多次表現出懷疑態度。
據報道,殲-11B的機體比俄羅斯原先的設計要略輕一些,可能更多的採用了複合材料,並配備了中國設計的新型雷達系統,該型戰機還掛載有中國設計的空空導彈,比如雷達制導的洛陽(空空導彈研究院)研製的PL-12。還有消息暗示說,殲-11B不久將配備一款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這款雷達可能也被成飛的殲-10B上採用。一些近期的圖片顯示,解放軍空軍的殲-11B戰機或將最終接收中國設計的WS-10A“太行”高性能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是中國航空部門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就開始要完成的一個種重要目標。
至於新式的殲-11戰機是否會補充或者替換中國較為老式的殲-8B/D戰鬥機,目前還不清楚;另據報道,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配備有兩個團的殲-8B/D戰鬥機。與殲-8相比,海航正在獲得的殲-11BH戰鬥機是一款戰鬥潛力更為強大的新式平台,無論是多功能性還是機動性方面都是如此。
海軍航空兵的殲-11戰機很可能具有威力強大的反艦能力,可以作為現役五個團的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補充。作為一款陸基戰鬥機更多使用的殲-11BH還將確保為期待中的殲-11B艦載版本戰鬥機提供持續不斷的備選飛行員,殲-11B艦載版本戰鬥機吸收了蘇-33航母艦載戰鬥機的特點。
鑒於中國海軍近期的演習動作,假定中的海軍版殲-11的出現確實值得注意,中國海軍近期在靠近日本海域的舉動前所未有,在2010年4月份,來自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的大約10艘水面艦艇和潛艇,起初在戰鬥機和預警飛機的支援下,航向靠近日本沖繩的海域,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卡-32艦載直升機靠近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不足9米。與此前裝備的戰機相比,解放軍海航部隊的殲-11B戰機或將對日本自衛隊的F-15和F-2戰機構成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