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
2009年曹伯勛所著書籍
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第四紀地質、地貌和地球環境變化動因的全球觀點,並重點論述了地表各主要動力環境的地貌和第四紀沉積物的形成與特徵;較全面地闡述了第四紀氣候與海平面變化、生物與古人類形成發展、沉積物年齡測量與古環境參數研究、地層、新構造運動和工作方法。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地質、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環境與工程、遙感地質等專業的教材,亦可供水利電力、農業和土壤等專業教學使用,還可供區域調查、第四紀地質與環境科技工作者參考。
第一章 緒論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二、課程的內容
三、本課程主要學科發展概況
四、課程知識的應用價值
第二章 第四紀、地貌和地球環境變化動因概述
一、第四紀與第四紀分期
二、第四紀沉積物
三、地貌
四、第四紀地球環境變化動因概述
第三章 風化和重力地貌與堆積物
一、風化作用和殘積物
二、土壤與古土鑲
三、重力地貌及堆積物
四、風化、重力地貌和堆積物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四章 流水、湖泊和沼澤地貌與沉積物
一、河流地貌和沉積物
二、暫時性流水沉積物與地貌
三、湖泊與沼澤沉積物
四、流水、湖泊和沼澤堆積物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積物
一、岩溶形成條件及溶蝕基準面
二、岩溶地貌
三、岩溶堆積物
四、岩溶旋迴
五、岩溶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六章 冰川和凍土地貌與堆積物
一、冰川地貌和堆積物
二、凍土地貌和沉積物
三、冰川、凍土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七章 風力地貌和堆積物與黃土
一、風力地貌和堆積物
二、黃土
三、風力和黃土地貌與堆積物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八章 海洋和海陸交替帶地貌和沉積物
一、海洋環境地貌和沉積物
二、海陸作用交替帶的地貌和堆積物
三、海洋和海陸交替帶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九章 第四紀沉積物年齡測定與否環境參數研究方法概述
一、第四紀沉積物年齡測量方法
二、古環境參數研究方法
第十章 第四紀所氣候變化和海平面變化
一、前第四紀氣候變化概述
二、第四紀氣候變化
三、第四紀海平面變化
四、中國第四紀氣候變化概況
五、氣候變化原因和未來氣候與環境變化趨勢問題探討
第十一章 第四紀生物、古人類與生物地理區
一、第四紀生物界的一般特徵
二、第四紀哺乳動物
三、第四紀植物群及其氣候意義
四、第四紀軟體動物和微體化石的氣候與環境意義
五、古人類與古文化期
六、中國第四紀生物地理
第十二章 第四紀地層
一、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方法
二、第四紀下限問題與第四紀地層分期方案
三、中國第四紀地層
第十三章 新構造運動
一、新構造運動的概念
二、新構造運動的表現
三、新構造運動的類型和強度
四、新構造
五、中國新構造運動特徵與分區
六、新構造運動的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工作方法
一、航空、衛星照片的應用
二、野外觀察研究
三、室內實驗室工作的選擇
四、第四紀地質圖的編製
五、地貌圖的編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