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頭
埕頭
埕頭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莆田東部,交通便捷,與台灣隔海相望,莆田市區東南部,北接涵江區徠,南壤秀嶼區,西連莆田市區,東臨興化灣是北高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娛樂、購物中心。,距城關22千米,總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約5萬,總戶數9000多戶,漢族人口佔99%以上。北高東部埕頭、美蘭、竹庄、山前等10個行政自然村,是聞名全國的金匠之鄉。居民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話。
埕頭中央大街
埕頭歷史悠久。早在隋唐五代,有民謠“獅保門,象保口,金龜保海口”,獅即埕頭烏石獅山和赤石陳厝山。宋淳熙己酉年(1189),“興福里黃竿嶼信士劉仲蒲共室中江氏六娘,因發誠心,舍錢六百貫,鋪此路,四百餘丈,圍成所假良田”,連接欄山象山亭和埕頭靈慈宮,使埕頭成為9個橋東村之一。乾隆六年(1741),布袋港鹽道史碑,“布政使司咨准:特示……自四月至八月……姚、翁、徐、陳四姓……海港運鹽。”埕頭被稱為碼頭村。
行政隸屬上,宋元時屬崇福鄉興福里,明清時屬六區興福里,1661-1681年因劃界遷居外地,民國二年(1913)設埕頭鄉,轄前葉、前營、姚厝、坑邊、前坊、埕前。民國24年(1935)屬北高鎮。解放后屬六區、十七區、北高鄉,1958年屬笏石人民公社,1965年屬北高人民公社,1984年屬北高鄉,1992年屬北高鎮,隸屬莆田縣管轄。2002年8月,撤縣為區,屬荔城區。
埕頭地靈人傑,形成了謀事無中生有的創新精神,做事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成事報答桑梓的感恩精神。據文獻記載,宋代埕頭就有村民居住。據普查,2010年埕頭村總人口4718人,耕地面積1309畝,以低丘為主,經祖輩開墾改造,現已形成水田和旱地。明萬曆22年(1594)引進番薯,以佐五穀。1960年3月,東圳水庫建成放水,第八支渠引灌埕頭,平常靠水庫山塘蓄水,形成以農耕和工匠為主的農工群體。
埕頭村共轄13 個自然村,共有農戶278戶 1605人,其中年人平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戶共有 114 戶516人,貧困人員佔全村的35 %;共有1605 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佔全村人員的99 %。村委集體經濟年收入1.5萬元左右。
埕頭村東連埕前,西接欄山,南通山前,北壤埕頭、美蘭兩大鹽區,距北高集鎮10公里,轄3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98戶,人口3946人,黨員62名。擁有土地面積1331畝。2002年村財收入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0元。該村加快發展埕頭集鎮建設,現已建成郵電局、供銷社、市場、停車場、花園等配套設施,形成金銀珠寶首飾加工一條街,投資1500多萬元的莆田金威首飾公司落戶此地。區內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十幾家,初步形成了珠寶中心城、珠寶佔全國同行業“半壁江山”。埕頭村現任書記:葉天水;村主任:葉國順
該鎮進村委的鄉村公路實現了硬底化,共有3 條自然村的鄉村公路實現了硬底化,全村實現了“通電、通水、通郵、通視”。該村的基礎產業主要是種植水稻、以及辣椒和荷蘭豆為主。當前圍繞脫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急需解決的困難是: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問題。高中、大學學生就讀書學費問題。對今後脫貧工作的主要設想是:放寬政策,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經濟。提高勞動技能培訓,解決農村剩餘勞力,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埕頭第二大群體是“無興不成鎮”的黃金珠寶商。葉仙風等師承連江里斗門頭皇家首飾工藝,不斷創新帶動黃金珠寶成為村特色支柱產業。1994年興建黃金珠寶一條街。2009年成為“莆田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2012年啟動規劃“莆田國際黃金珠寶首飾產業園”。2013年被定為莆田市“幸福家園”第二批試點片(村)。埕頭第三大群體是“家貧子讀書”的學士群體。村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培養出了100多名大學生和4名研究生,在各自領域做出了應有貢獻。
埕頭村主要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教育場所:宋·敕賜靈慈宮,系湄洲祖廟第五座分靈宮,興化灣媽祖海洋文化傳播遺址中心之一,橋東“四大雅號”之首(埕頭大宮、竹庄大厝、前葉大墓、沖沁大祠),其中下馬碑待找或重立(村輝煌史物證)。宋·鋪石路碑待重立(公益和橋東史物證)。埕頭兩境兩社:瀛洲境安寧社和錢峰境永安社。清·布袋港鹽道史碑待重立。清·芳源庵(原為陳氏義源堂)有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參議院議長、院長林森題詞扁額“志潔行芳”。孝子清因孝順馳名被村民供奉在太師府。
前坊因“母親河”爐塘俗稱爐塘頭,因后塘頂古有石牌坊,且與前葉、前溫、前營、前亭同一緯度,故稱前坊,有待復建。清、民國,前坊陳氏“雙頭門”辦有私塾,有識之士倡議復建,賦予文化活動、瀛洲書院、畫院、棋院等功能。埕頭鄉里書社、私塾、書院、學堂待考。
1952年埕頭小學在靈慈宮創辦。
1952-1953年在前坊舊佛堂原芳源庵創辦小學分部。
埕頭附中創辦於1960年(待考)。
1962-1966與1976-1979年兩度辦有高中部。
1992年創辦荔城區埕頭中學(初級)。
1.1986年,北高鄉獎學基金委員會成立,446位鄉賢捐款6340元,考入大專獎毛毯一張,考入中專、莆一中獎蚊帳一張,考入莆二、四中、僑中獎生活用品一套。
埕頭籍和老師捐資:葉玉森10元,林文光20元,蔡玉蘭10元,蔡建桓10元,翁恩連10元,陳文貴10元,翁天財10元,翁順珍10元,徐天祖10元,葉加成10元,陳金花5元,陳順珍5元,蔡嚇莉5元,葉玉蘭5元,葉金城5元,林文毜5元,葉文洪5元,翁金鳳5元等。
2.1986年,印空捐資1.2萬元為村民裝電和2萬元建靈慈宮。
3.1988—約2000年,葉金聰鄉賢首倡並實行,村民考上大中專,村委會贈放電影獎學勵學。宗親捐放電影、捐助學費、路費。
4.1992年,埕頭小學翻建,鄉賢鄭九蛟捐贈5萬元。
5.2004年,埕頭中學新建教學樓,金威首飾捐2萬元,葉國勝捐1萬元,陳金炎捐1萬元。
6.2005-2009年,蔡德清向埕頭中心小學捐款32萬元。
7.2012年,聚德教育基金會成立並開展獎學(本一)、助學(高中、大學暫時生活困難)、獎教(中學和11所小學教師)、獎校(年度前3名學校)。
埕頭籍捐資:葉萬春(6隊)20萬元,葉國揚20萬元,葉萬春(9隊)10萬元,陳玉水10萬元,葉天盛10萬元,葉萬天1萬元,葉國春10萬元,鄭國鋒10萬元,陳金重10萬元,葉智雙10萬元。
8.2012年,鄭文賢鄉賢捐資30多萬元,拓寬硬化前坊“母親河”爐塘至小學新校址上學路。
一、建設地點: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埕頭
二、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屬於黃石工業園區二期控規用地,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範以及規劃強制性內容的要求。
三、建設規模與主要建設內容:本工程規劃總用地面積600畝,工程建設分三期進行,主要建設內容有生產、銷售廠房、員工公寓、商業樓、酒店、研發樓、會展中心,廠房面積32萬平方米,年金銀銷售量600噸。
四、項目審批、批准或備案情況:2012年10月30日莆田市荔城區發展和改革局以閩發改備[2012]B02055號文完成備案。
五、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150000萬元,企業自籌105000萬元,銀行貸款45000萬元
六、項目環評、用地、用林、用海等相關手續辦理情況:正在辦理。
七、開工至2012年底完成投資及進展情況:辦理前期手續。
八、2013年計劃投資、進度目標和主要節點目標:計劃投資1億元,辦理報建手續,開工建設。
九徠、項目建設起止年限:2012年—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