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想象的一種形式。是在一定的意圖指導下,自覺地、有目的地進行想象的心理過程。根據有意想象產生的獨立性、新穎性及創造性的差異,又可將有意想象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種基本形式,而幻想則是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有意想象即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它是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積極主動的想象。例如,學生按照老師的語言描繪在頭腦中出現相應的形象,文學家、藝術家創作之前頭腦中的表象活動等,都屬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在人的想象中占主導地位。按有意想象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種。
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形表解的示意在頭腦中產生有關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如我們看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頭腦中出現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物形象;機械製造工人根據圖紙想象出機器的主要結構;人們看到祖國地形圖,頭腦中產生中國山川、湖泊、河流、公路、鐵路、高原、平原的形象等,都屬於再造想象。其特點是再造性。
再造想象產生的新形象是相對的,對於想象者來說是新的,而實際上是已經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是,再造想象仍然有一定的創造性。由於每個人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等主觀因素的不同,再造想象的內容和創造水平必然有一定的差異。
再造想象對人類的各種實踐活動,尤其是學習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再造想象可以幫助人們擺脫狹小的生活圈子,生動形象地認識自己沒有感知過的或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擴大認識範圍,充實主觀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表述或圖表、模型的演示,可以使學生通過再造想象在頭腦中形成與概念相應的形象,從而深刻地理解教材,牢固地掌握知識。
形成正確的再造想象有賴於兩個條件:
一是正確理解語詞描述和圖樣、符號標誌的意義。不懂外語的人,無法在頭腦中形成外語作品中描繪的人物、場景的形象。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正確地運用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或現象,另一方面還要有意識地進行各種符號的教學,促使學生把符號與相應形象結合起來。(舉“假如氣球爆了”的短文讓學生體會理解的重要性)
二是豐富的表象儲備。有關表象儲備越豐富,再造想象越準確和充實。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參觀、訪問、調查、實驗操作等,並創造條件儘可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豐富學生的表象。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飛機設計師在頭腦中構成一架新型飛機的形象;作家在頭腦中構成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等都屬於創造想象。這些形象不是根據別人的描述,而是想象者根據生活提供的素材,在頭腦中通過創造性地綜合而形成的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新形象。
創造想象具有獨立性、首創性、新穎性的特點,是人類創造性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成份。無論是科學的發明,還是文藝創作,都必須首先在頭腦中形成活動的最終或中間產品的模型,即進行創造想象,可見,創造想象是創造性活動的必要環節。沒有創造想象,創造性活動就難以順利進行。
創造想象是一種比再造想象更複雜的智力活動,它的產生的條件是:
第一,社會實踐的需要與創造者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動機。(舉作者巍巍《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創作經歷)是創造的前提。
第三,積極的思維活動。(舉精神病患者的例子)是創造的關鍵。
幻想是一種與個人願望相聯繫,並指向未來的想象。幻想是創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同於再造想象,因為它比再造想象有較多的創造性成分。它也不同於一般的創造想象,區別有兩點:第一,幻想中所創造的形象,總是體現著個人的願望,是人們所追求、憧憬和嚮往的事物。如幻想自己成為一個科學家和藝術家。而創造想象中的形象不一定是個人所期望的形象。如作家創造的反面人物形象。第二,幻想不與目前的行動直接聯繫,不一定產生現實的創造性成果,而是對未來活動的設想。它常常是創造性活動的準備階段。根據幻想的社會價值和有無實現的可能性,把幻想分為積極的幻想和消極的幻想。積極的幻想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並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實現可能的幻想,一般稱理想。它是人前進的燈塔,能使人展望到未來美好的前景,激發人的信心和鬥志,鼓舞人頑強地去克服困難。而消極的幻想違背客觀事物發展規律,且毫無實現的可能,一般稱為空想或妄想。它是一種無益的幻想,常使人脫離現實,想入非非,以無益的想象代替實際行動,害怕艱苦的勞動和逃避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