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街道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轄街道
垛石街道,位於濟陽縣西北部,距縣城14公里,東與曲堤鎮相接,北與商河縣交界,西與新市鎮、太平鎮接壤,南與濟陽鎮相連。人口7.3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為濟陽縣人口第三大鎮,耕地面積15.7萬畝,為濟陽縣第一大鎮。1957年2月建垛石橋鄉,1984年3月建垛石橋鎮,鎮政府距濟陽縣城15公里。2001年3月,垛石街道由垛石橋鎮、唐廟鄉、索廟鄉合併成立。轄130個行政村,約7.3萬人,版圖面積175平方公里。2001年3月,垛石街道由垛石橋鎮、唐廟鄉、索廟鄉合併成立。轄130個行政村,約7.3萬人,版圖面積175平方公里。黨的十三大以來,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全鎮經濟和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位於垛石鎮境內的后樓莊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a/m6adeb0474ec9a2e9cc14e77f29e77e8c.jpg)
位於垛石鎮境內的后樓莊園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徒駭河大水把橋沖毀,造成交通阻梗。縣令組織人財物力,主持重新修起了高1.2丈,寬1.9丈,共15孔、總長14丈的垛石西橋。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行過一次重修。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增修了高1.4丈,寬1.6丈,10孔,總長16丈的垛石北橋。北橋與西橋相距半里遠。后北、西兩橋多次毀於徒駭河大水,先後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十六年重新修建,“用工數萬,費用千金”,確保了水流暢通,交通方便。今橫跨徒駭河的大橋是1969年投資修建的鋼筋混凝土橋,已無“垛石”的成分。但在加強內外交通,振興當地經濟,促進縣域發展,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天下第一砣。相傳早年徒駭河大水將垛石橋沖毀,兩岸交通阻隔,“燕齊通衢”遲遲梗阻,驚動了朝廷,便責令地方官限期復橋。無奈之下,幕僚們想出一策。四方鄰縣,張貼布告,宣稱“高價收購石料”,以質論價,以斤定價。外地鉅賈爭先恐後,從四方運來大量好石料。有位商賈還特意送來兩頭樣式別緻的石獅子,做橋頭用。工地收料員許諾,等石料足夠了,一塊過秤結帳。待石料充足,如期修復已無問題。但一過秤,鉅賈們感到石料與購買時的重量相差甚遠。一個碌躅的大石料,稱后只有幾斤。原來過秤用的是一個特大秤砣。雖知中計,但也無奈,石料再運回去,連本錢也會陪上,只好順水推舟,算作義舉了。垛石橋如期通行,皆大歡喜。從此“天下第一陀”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下來。
2020年,撤銷濟陽區垛石街道,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垛石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垛石街道政府駐地;
垛石街道地處魯北平原南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具有北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境內有徒駭河、土馬河、大寺河等主要河流,省道248、249線貫穿全鎮,三級公路通車里程180公里,交通條件便利;境內建有220KV和35KV變電站兩座,電力資源充沛;境內石油、天然氣等地下資源豐富,探明地下石油貯藏量2800萬噸,年開採量26萬噸。
垛石街道地處平原,地勢平坦,版圖面積1.75萬公頃,河流有徒駭河、垛石河、土馬河、牧馬河等河流過該鎮,流域面積175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有蔬菜、林果、棉花、花生等。垛石街道現有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萬人)為濟陽縣人口第三大鎮,耕地面積15.7萬畝,為濟陽縣第一大鎮。文化教育事業發達,基礎設施雄厚。現有初級中學3處,在校學生2569人;小學13處,在校學生3687人;幼兒園37處,在校幼兒1412人;成教中心1處,全鎮共有在職教師469人。合併鄉鎮以來,該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繁榮扶持個體民營經濟發展,全鎮經濟發展較快。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瓜果、速生楊經濟林、牛羊肉加工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9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1元。
下轄村 | |||||
姜家村 | 劉家村 | 王道口村 | 東崔村 | 肖家村 | 劉萬陀村 |
王山村 | 五里村 | 劉台村 | 鐵匠村 | 西屯村 | 東屯村 |
垛石村 | 郭屯村 | 徐屯村 | 高家村 | 鹼場村 | 南楊溝村 |
老楊村 | 里仁村 | 碼頭村 | 小開村 | 范屯村 | 馬家村 |
建華村 | 小楊村 | 大楊村 | 老開村 | 於良民村 | 支家村 |
西崔村 | 姜窯村 | 范家村 | 劉道口村 | 孫家村 | 老王村 |
窪子村 | 小郭村 | 布家村 | 馮家村 | 后劉村 | 后王村 |
顏家村 | 劉安然村 | 前王村 | 方家村 | 前劉村 | 小王村 |
白圈村 | 道口村 | 大王村 | 北街村 | 北台村 | 麻張村 |
后肖村 | 杜家村 | 前肖村 | 邢家村 | 南街村 | 南台村 |
劉營村 | 莫家村 | 中瓦村 | 連五村 | 韋家村 | 盧村村 |
宋家村 | 東楊村 | 小張村 | 張村村 | 冷家村 | 橋楊村 |
大趙村 | 后樓村 | 小趙家村 | 杜家廟村 | 玉皇廟村 | 逯家村 |
前樓村 | 周家沙窩村 | 北辛村 | 歇涼村 | 西屯村 | 溫橋村 |
前趙村 | 東太平村 | 林家村 | 後趙村 | 老王村 | 東屯村 |
東瓦村 | 老唐廟村 | 仝家村 | 西太平村 | 賀鋪村 | 池家村 |
胡賢村 | 大廟李村 | 小齊村 | 小辛庄 | 王安村 | 李洪亭村 |
閆家村 | 馬家村 | 董家村 | 米橋村 | 玉皇廟村 | 官莊村 |
商橋村 | 豆家村 | 高家村 | 小王村 | 楊家村 | 西索村 |
田屯村 | 中索村 | 東索村 | 尚坊村 | 白楊店村 | 大官莊村 |
小李村 | 新官屯村 | 馬良趙村 | 王窪村 | 江屯村 | 柳家村 |
皮鋪村 | 石墓田村 | 全付庄村 | 安子坡村 |
垛石街道現有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萬人),為濟陽縣人口第三大鎮,耕地面積15.7萬畝,為濟陽縣第一大鎮。
總人口 | 27524 |
男 | 13920 |
女 | 13604 |
家庭戶戶數 | 740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7023 |
家庭戶男 | 13572 |
家庭戶女 | 13451 |
0-14歲(總) | 6223 |
0-14歲男 | 3197 |
0-14歲女 | 3026 |
15-64歲(總) | 19023 |
15-64歲男 | 9792 |
15-64歲女 | 9231 |
65歲及以上(總) | 2278 |
65歲及以上男 | 931 |
65歲及以上女 | 134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6976 |
所轄村委會:
濟陽縣垛石街道裴家鋪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太平庄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宋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崔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揚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王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瓦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東索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中瓦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中索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於良民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五里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仝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全付庄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馮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冷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萬陀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安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家台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道口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劉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樓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肖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趙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台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董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街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辛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閆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南台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南玉皇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南街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盧村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后劉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后樓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后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后肖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後趙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商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坡楊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垛石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官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廟李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趙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太平官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姜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姜家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孫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安子坡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宋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開河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李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楊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楊溝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王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王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趙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辛庄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郭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長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小齊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尚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西宋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西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西崔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西索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賀家鋪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連五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逯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道口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邢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郭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里仁官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鐵匠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韋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顏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馬庄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馬浪頭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馬良趙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高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高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麻張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布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建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張村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徐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支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新官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方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李洪亭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杜家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杜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林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柳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橋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歇涼寺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江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池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沙窩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窪子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溫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玉皇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王安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王家窪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王山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王道口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田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白圈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白楊店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石墓田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鹼場官莊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竇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米橋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羅家碼頭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老唐廟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老開河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老楊溝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老王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肖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胡賢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範家屯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範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莫家村委會 | 濟陽縣垛石街道西太平村委會 |
全鎮財政收入7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50元。
在農業上以大棚蔬菜生產為突破,建立了一處佔地2000畝的濟北農業精品示範園,在示範園的帶動下,全鎮現有高溫蔬菜大棚8100個,種植品種以獲國家級無公害產品認證的“垛石牌”櫻桃西紅柿、黃瓜、大西紅柿為主,全鎮年蔬菜總產量1.4億斤,蔬菜銷售收入1.4億元,農民僅此一項人均增收800元。該鎮還投資350多萬元,在濟北農業精品園成立“濟北瓜菜購銷公司”,市場日交易蔬菜30萬斤,年蔬菜交易量1.1億斤,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哈爾濱、黑龍江、吉林、等全國20餘個大中城市,是山東省黃河以北最大的西紅柿生產和批發基地。在畜牧業發展上,重點建設了劉營養牛、宋家養豬、唐廟奶牛三個養殖小區,畜牧養殖也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主要渠道。
在工業方面,“化工工業園”初具規模。
鄉鎮合併以來,該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在農業上以蔬菜大棚生產為突破,濟陽縣六大園區之一的“化工工業園”初具規模。
山東省垛石街道:林菌、林葯結合一片林就是一個小銀行
“俺種了10多畝樹,一年能賺個八九萬。”濟陽縣垛石街道種樹大戶邢春蘭的話,讓人半信半疑:不就是一片樹林子嗎?什麼樹能這麼賣錢?
樹林子還是那片樹林子,樹還是值那麼多錢,但種法卻不是以前那麼個種法了——雞鴨遍地,蘑菇滿壟,各種中草藥競相生長……見光度越來越小的林下空間以前讓人犯愁。
該鎮小開河村農民與山東嘉元實用菌有限公司“聯姻”,兩家通過“公司+農戶+基地”模式,探索出“林菌結合、以短養長”路子。有200畝,畝純收入在7500元以上。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年純收入近4600元。
碼頭、白楊店、范屯等村林下散養草雞、肉雞,規模不斷擴大。年純收入250萬元。
2006年秋,垛石街道又與濟南潤眾中藥材種植中心結了“親家”,在碼頭等村1000餘畝林地里發展了地丁、紅花、蕖麥、柴胡等10餘個品種的中草藥種植,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政府引導和典型帶動下,一季畝效益可在千元以上。可實現藥材種植年收入600餘萬元。
林下中草藥種植還給垛石街道衍生出一個新產業——“今年中藥材種植面積爭取達到1萬畝,我們計劃依託潤眾中藥材種植中心抓好生產管理和市場銷售,年底建成一處藥材加工中心,實現中草藥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成為促進更多農民增收的新‘引擎’”。垛石街道負責人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
“一片林就是一個小銀行”。林農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效益賬:1畝地可種速生楊110株,5年後可產木材6立方米,除去成本,年畝收入1600元。這種“以短養長”的林業種植模式,讓農民植樹、護樹的熱情日漸提高。據鎮領導介紹,全鎮已栽速生楊1200萬株,楊樹年生產量達2萬立方米,15.7萬畝耕地均已實現農田林網化,活立木蓄積量60萬立方米,全鎮的綠化覆蓋率由18%上升到44%。
全鎮林木潛在價值達12億。
為使林業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本,進一步帶動全鎮二、三產業發展,該鎮還大力提倡社會辦林,鼓勵農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投資經營林業,引導全鎮木材加工形成了鏇皮、碎片、板條、樹墩加工4個門類,從事木材加工的企業和大戶近200家,年可實現林業就地增值1965萬元。“資源引公司,公司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垛石街道的林產業成了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強有力的支撐。
這算的還只是經濟賬。那看不見的生態賬呢?有專家評價:垛石街道這一循環利用的林業發展模式,實際上是拓展了一條優質的生態鏈。楊樹林在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的同時,還保持了水土,涵養了水源,凈化了水質,改善了農田小氣候。原先“春冬白茫茫,風起土沙揚”的景況,被如今“林木成行綠成海”的新面貌所代替,全鎮生態環境大為改觀——這賬可就不好摁著計算器來算了。
![垛石街道櫻桃西紅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9/ma9836511657e32fadad4e2974d09248e.jpg)
垛石街道櫻桃西紅柿
垛石街道原名垛石橋鎮,此名的由來與坐落在徒駭河上的垛石橋名有關。徒駭河是古代濟陽境內的三大河流之一,源自聊城運河東岸龍灣減水閘滾水壩的瀉水,流經博平、高唐、茌平、禹城、齊河,從臨邑的夏口進入濟陽縣境內,到商河縣南河頭出境,過境總長45華里。垛石橋就坐落在今垛石街道政府駐地邊的徒駭河上。垛石橋最早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史籍籠統記載可知,至少在400多年前就有此橋,又名杜家水橋疊石做垛,續以土壩,是古燕趙地區通往山東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濟南、青州、登洲(今蓬萊)、萊州等膠東沿海地區的車輛,每日往來不停,章丘一帶出產的糧食,經過此橋運往德州。那時,該橋“為燕齊通衢,濟青登萊冠之客,約車往來者,日無停晷”。章丘長山一帶郡邑麥米之輸於德州倉者,率經此橋”。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徒駭河的一場大水把橋沖毀,造成交通阻梗。縣令侯加成便組織籌集人財物力,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本鎮對年久失修、日漸坍塌的改橋進行過一次重修。
雍正十二年(1734年),西橋又增修了高1.4丈,寬1.6丈,10孔、總長16丈的垛石北橋。北橋與西橋相距只有半里遠。19年後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西橋又因河水漫溢,土壩被沖、橋身坍塌,本鎮人再次商議重修,托請貢生陳來糈、監生杜曰詩、杜能禮3人為首負責組織相關事宜。經過3人精心策劃,組織捐銀、捐石、捐木、捐灰、捐磚和調度勞動力,於次年春天完成了該橋的重修,將原來易沖毀的土壩改建了7空石橋。8年後,即乾隆二十六、七年間(1761—1762年),徒駭河水再次大漲,洪水漫溢,使西、北兩橋全都塌陷。正逢濟南郡守王守震到此橋視察河道,見狀指示知縣胡德林組織重修兩橋,並要求兩橋都要比原來的加寬、加高。於是,胡德林知縣遵照王郡守的要求,組織民力,調集物資,監督施工。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兩橋就如期完工。西橋身高2.2丈,比原橋增高1丈,寬1.7丈,比原橋加寬8尺,總長20孔、28.6丈,比原橋增加了5空、14.6丈。北橋身高1.7丈,比原橋增加2丈,即每孔比原來增加了2尺。這次兩橋的修建,雖然“用工數萬,費用千金”,但確保了水流其暢,方便交通的作用。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橫跨徒駭河兩岸的大橋,已是建國后,經過1956—1958年徒駭河加寬時新建和1965—1980年改建而成的全部鋼筋混凝土排架橋,已毫無過去“垛石”的成分。它在加強與外地的交通,振興當地經濟,促進縣域全面發展方面,已經發揮和將繼續充分發揮這重要作用。
垛石街道資源豐富、物產豐美,最具特色的農產品一是櫻桃西紅柿,二是垛石驢肉。垛石街道生產的國家級無公害產品櫻桃西紅柿以其皮薄、肉厚、味美、色佳、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遠銷北京、天津、東北三省、上海、深圳等全國20餘個大中城市。垛石驢肉加工手藝淵源流長,製作工藝堪稱一絕,驢肉風味獨具特色。垛石驢肉以其色、香、味深得人們的喜愛。除此外,垛石街道還有孫家豆腐、大趙柿子、劉營清真牛羊肉、白楊店黑梨等許多地方特產。
王官道口
該村位於徒駭河南側。相傳從前村旁的徒駭河堤岸突然決口,水大流急,決口越沖越大,整個村子危在旦夕。正在此時,有位朝廷命官路過這裡,便立即組織指揮村民搶險,並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截流堵漏。經過緊張搶修,終於化險為夷,保住了全村的生命財產。後來人們得知那位官員姓王,便把村名改為“王官道口”,以示紀念。
垛石街道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現有初級中學2處,在校學生923人;小學13處,在校學生3800人;幼兒園13處,在校幼兒1168人;成教中心1處,全鎮共有在職教師335人。
所屬學校 |
濟陽縣垛石街道中心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劉營村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前劉中心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北官莊學區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后樓學區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唐廟中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唐廟中心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大趙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太平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姜窯學區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池家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碼頭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索廟中心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索廟鄉小李學區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範屯學區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連五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邢家村小學 |
濟陽縣垛石街道閆王高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