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福利經濟學的結果 展開

福利經濟學

庇古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福利經濟學》是英國經濟學家阿瑟·賽西爾·庇古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20年。

《福利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增加社會福利。庇古根據邊際效用論提出兩個福利基本命題:國民收入水平越高,社會福利就越大;國民收入分配越均等化,社會經濟福利就越大。他認為,經濟福利取決於國民收入的數量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間的分配情況。因此要增加經濟福利,在生產方面必須增加國民收入總量,在分配方面必須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福利經濟學的思想基礎,是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庇古在《福利經濟學》系統論述了福利的概念及其政策應用,建立起了福利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該書既是西方福利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舊福利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在整個福利經濟學乃至西方經濟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品簡介


《福利經濟學》一書共分為四篇七十二章。
第一篇“福利與國民收入”,主要論述經濟福利與國民收入的關係。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是建立在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庇古認為福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福利涉及影響福利的一切因素,故福利經濟學關注的是用科學的方法直接或間接用貨幣測量的那部分狹義的福利。這部分狹義的福利構成了福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庇古把福利作為滿足,用效用來表示滿足。而效用可以用一個人為避免失去某種滿足而願支付的貨幣量來衡量,即可以用單位商品的價格來衡量。為了衡量和計量效用,庇古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在這種經濟福利的概念之上,庇古論述了經濟福利與國民收入的關係,把對經濟福利的研究變為對國民收入的研究。
第二篇“國民收入的大小與資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間的分配”,主要論述的是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
由於國民收入總量增加是經濟福利增加的主要源泉,所以如何增加國民收入就是福利經濟學的中心問題之一。庇古強調,要使國民收入增加就必須使生產資料在各個生產部門中的配置達到最優狀態。庇古用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的關係來說明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標準。如果邊際私人純產值與邊際社會純產值相等,則社會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庇古認為,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競爭與資源的自由流動最終會使邊際私人存產值等於邊際社會存產值,但是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往往並不相等。因此,庇古主張由政府對資源配置進行干預。
第三篇“國民收入與勞工”,主要是關於國民收入與勞動的關係。
決定國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是勞動,庇古論述了勞動在各地區各職業間的配置問題。勞動配置中的失誤會引起失業,減少國民收入和經濟福利,解決這種失業的辦法則是政府採用干預手段。在工資方面,庇古重點討論了公平工資問題。
第四篇“國民收入的分配”,論述的是國民收入分配與經濟福利的關係。
庇古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即一個人的貨幣收入越多,其邊際效用越小;而貨幣收入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因此,窮人的貨幣收入的邊際效用大於富人,把貨幣收入由富人轉移給窮人就可以增進社會的總效用,即增進經濟福利。
庇古指出,實現收入的轉移有自願轉移和強制轉移。自願轉移就是富人自動出錢舉辦教育、娛樂、保健、科學、文化等事業。但僅靠資源轉移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國家實行強制轉移。強制轉移就是徵收所得稅與遺產稅,並將這種收入向窮人轉移。

作品目錄


第三版前言(1928年)
第四版說明(1932年)
重印說明(1952年)
第一篇 福利與國民收入第三篇 國民收入與勞工
第1章 福利與福利經濟第1章 行業秩序
第2章 慾望與滿意感第2章 行業糾紛的分類
第3章 國民收入第3章 進行調解和仲裁的主動性安排
第4章 維持資本完整無損的含義第4章 調解
第5章 國民收入大小的變化第5章 強行干預
第6章 國民收入大小變化的量度第6章 行業秩序的分析性考察
第7章 經濟福利與國民收入大小的變化第7章 勞動時數
第8章 經濟福利與國民收入分配的變化第8章 行業支付報酬的辦法
第9章 對於人口數量產生的反作用第9章 職業與地域之間的勞動配置
第10章 國民收入與國民素質第10章 職業介紹所
第11章 以下的討論方法第11章 失業與短時間工作制
第二篇 國民收入的大小與資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間的分配第12章 對提高工資率進行干預的可行性
第1章 導言第13章 僱用勞工的方法
第2章 邊際社會凈產量與邊際私人凈產量的定義第14章 在工資率不公平的地區和職業中為提高工資率所進行的干預
第3章 邊際社會凈產量的價格與國民收入的大小第15章 特定行業內的公平工資
第4章 收益率與邊際私人凈產量價值第16章 基於可變關係的公平性
第5章 消除移動障礙的作用第17章 在工資率已經公平的地區和職業中為提高工資率所進行的干預
第6章 不完備知識對收益均等性所造成的障礙第18章 工資率與生產能力
第7章 由於進行交易時所用單位的不完全可分性對收益均等性造成的障礙第19章 國民最低計時工資率
第8章 不同行業的區域需求的相對變化對收益均等性所造成的障礙第20章 某些行業的固定工資率和浮動工資率
第9章 邊際社會凈產量與邊際私人凈產量之間的差異第四篇 國民收入的分配
第10章 關於產業形態的邊際私人與社會凈產量第1章 不和諧問題概述
第11章 遞增的與遞減的供給價值第2章 帕累托法則
第12章 競爭價格的政府管制第3章 資本和勞動的供給
第13章 供給的政府管制第4章 發明與改進
第14章 壟斷的條件第5章 工資管制
第15章 壟斷競爭第6章 配給
第16章 單純壟斷第7章 工資補貼
第17章 歧視性壟斷第8章 從相對富裕者向相對貧窮者的直接轉移
第18章 鐵路運費的特殊問題第9章 對於從富人那裡轉移的預期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第19章 購買者協會第10章 對於向窮人轉移的預期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第20章 政府當局的干預第11章 對於窮人所購買的物品的補貼
第21章 壟斷的政治控制第12章 從富人那裡向窮人轉移的事實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第22章 行業公營第13章 國民最低實際收入標準
附錄附錄六 實際收入與經濟福利
附錄一 承擔不確定性是一種生產要素附錄七 雙頭壟斷
附錄二 需求彈性的測算附錄八 全面壟斷
附錄三 競爭與壟斷的某些問題的圖形和數學分析附錄九 不完全競爭
附錄四 與稅收相關的實際收入的量度附錄十 替代彈性
附錄五 報廢及其相關問題附錄十一 效用的可量度性與可比較性 

創作背景


20世紀初,隨著美、德經濟異軍突起,英國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為了與美德對抗,英國掀起了一場技術革命。然而技術雖然給英國帶來了繁榮,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工人失業。因此工人運動此起彼伏,社會矛盾加劇。時任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的庇古希望能像普羅米修斯那樣,給內外交困的英國帶來火種,驅走黑暗。他的“火種”就是1920年出版的《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是在《財富與福利》基礎上修訂擴充而成。在《財富與福利》的前言中,在闡明將此書作為調查失業原因不久后,庇古意識到這些原因在經濟行為中太混雜相近了,單獨一種解決方法很難行得通。重寫《財富與福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使它易懂,並加入了原先沒討論的一些問題。

作品鑒賞


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基本思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1、效用基數和經濟福利
關於福利的概念,庇古把研究的主題限制在能夠用貨幣計量的那部分社會福利——經濟福利。
為了計量經濟福利,庇古提出了邊際效用基數論。他認為邊際效應遞減不但適用於商品的邊際效用,而且也適用於貨幣的邊際效用。
2、收入的轉移或收入均等化
庇古通過分析影響經濟福利的因素(國民收入的大小及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情況),對國民收入的分配進行分析,研究收入的轉移,建立了“收入均等化”學說。
這一學說的基本論點是:如果把富人的收入的一部分轉移給窮人,社會的福利就會增大。收入轉移的途徑就是政府向富人徵稅,在補貼窮人。
庇古認為,如果政府一方面採取徵收累進所得稅、遺產稅之類的措施,另一方面採取一些社會福利措施,將貨幣收入從富人那裡“轉移”一些給窮人,可以增進貨幣的邊際效用,而使福利總量增加。
3、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
庇古認為國民收入總量的增加就是促進經濟福利的主要因素,而要增加國民收入總量,就必須使生產資源在各生產部門中的配置達到最優狀態。資源的最優配置所以重要,是因為轉移收入的措施雖然可以緩和貧富之間的矛盾,但如果要徹底解決社會貧困問題,則必須增加社會生產,而社會資源達到最優配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庇古認為,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競爭與資源的自由流動最終會使邊際私人純產值等於邊際社會純產值,即社會資源配置達到了最優狀態。但是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往往並不相等。因此,庇古主張政府採取適當的政策對資源配置進行干預。
政府採取的經濟政策是:對邊際私人純產值大於邊際社會純產值的部門進行徵稅,而對邊際私人純產值小於邊際社會純產值的部門進行補貼。庇古認為,通過這種徵稅和補貼,可以減少邊際私人純產值和邊際社會純產值之間的差距,其結果將使經濟福利增加。

作品影響


《福利經濟學》大部分內容都和當代經濟學有關。庇古的許多分析繼續在當代經濟學領域裡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公共產品的外部性、福利標準、指數問題、價格歧視、企業理論、救濟窮人的計劃以及公共財政等理論,為現代市場運行提供了理論基礎。
出版信息
《福利經濟學》英文第一版在1920年由英國麥克米倫出版社出版。1924年第二版,1929年第三版,1932年第四版。期間多次重印,並被譯為多種文字。1952年的重印本包括四卷,六十六章和十一個附錄,是現在公認的標準版本。中文版由台灣學者陸民仁譯,台灣銀行研究室出版。

作者簡介


福利經濟學[庇古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福利經濟學[庇古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阿瑟·賽西爾·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英國經濟學家,舊福利經濟學創 始人,師承馬歇爾,劍橋學派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工業和平原理和方法》、《財富與福利》、《失業論》、《福利經濟學》、《靜態經濟學》、《就業與均衡》、《收入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