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會警察局

四川省會警察局

國民黨四川省會警察局是國民黨四川地方政府維護其反動統治,鎮壓人民的重要支柱和工具。它的前身要追溯到民國成立之始。

1911年11月27日(夏曆辛亥年十月初六日)成都宣告獨立。大漢四川軍政府改巡警道為警視廳,任命商會會長舒巨祥為廳長,而實權仍操於原警務公所提調兼總稽核兼巡警教練所所長路廣鍾之手。12月8日,省城發生巡防軍索餉掠城的騷亂,路廣鍾藉機煽動警兵謀反。軍政府軍政部長尹昌衡率新軍自鳳凰山進城平亂,次日重建軍政府,尹昌衡被推為都督,警視廳改名軍事巡警總部,由同盟會員楊維出任總監,路廣鐘被處決。軍事巡警總部屬於都督府直接領導的一個部門,除維持社會治安外,同時擔負軍事警備之責。

前身


1,民國初期的成都警察系統
民國元年(1912年)3月11日,重慶蜀軍政府與大漢四川軍政府合併,正式成立四川軍政府。軍事巡警總部改名軍事巡警總監部,仍由楊維任總監。同年12月,軍事巡警總監部更名四川巡警總廳兼省會警察廳,北京政府任命戴鴻疇為廳長;翌年5月,四川都督胡景伊為適應袁世凱翦除異己和鎮壓國民黨人的需要,又咨請北京政府以佘司禮取代戴鴻疇,併兼清鄉軍司令官。1914年2月,兩廳又改為四川全省警務處、省會警察廳、軍事巡警廳三位一體的機構,隸屬於四川巡按使(民政長)公署,承中央政府內務總長及省民政長之命辦理全川及成都、華陽城郊地方警察事務,由稽祖佑任處長兼廳長。
1922年3月,成都成立市政公所,省會警察廳劃歸市政公所指揮、監督,廳長一職,仍由省警務處長兼任。
1925年4月,因省長公署改設重慶,省警務處長相應由重慶市警察廳長兼任,成都警察機關乃改名四川省會警察廳、四川省會軍事巡警廳。1928年9月1日,市政公所改名市政府。其時,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三部合駐成都。根據國民政府頒布的《各級公安局編製大綱》的規定,撤銷軍事巡警廳,省會警察廳改名成都市公安局,名義上隸屬市政府,實際上受二十四軍、二十八軍、二十九軍派員組成的四川省會軍警團聯合辦事處指揮節制。
1933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在內戰中失利,敗退雅安,成都即由四川善後督辦、“剿匪”總司令、二十一軍軍長劉湘部控制。8月,市公安局更名四川省會公安局,受成都警備司令指揮節制。
2,四川省會警察局的成立
1936年12月,國民政府頒布《省會警察局組織規程》,省會公安局改名四川省會警察局,直屬於省政府民政廳。1946年11月,曾一度改名市警察局,由市政府指揮、監督。一個多月後,由於市財政無法承受龐大的經費開支,1947年元月乃又恢復由省民政廳指揮、監督的領導體制。

組織情況


1,組織機構
國民黨四川省會警察局是國民黨四川地方政府維護其反動統治,鎮壓人民的重要支柱和工具。該局組織機構龐大,設有督察處,總務、行政、外事、司法、戶政、衛生等六科(處、科下設股),秘書、會計、統計等三室,保警、刑警、消防等三個直屬大隊,車務管理、遊民習藝、瘋人治療等三所和13個分局,52個分駐所及派出所。全局當時在冊員警人數為2701人,其中官佐502人,長警1042人、差夫257人。
2,軍統特務組織的滲入
省會警察局名義上歸省政府民政廳管轄領導,實際上早在1936年,該局尚由四川地方軍閥主宰時,軍統特務即開始秘密滲透,抗日戰爭爆發後進入的日漸增多。自1940年至1949年底,歷任局長的戴頌儀、方超、徐中齊、劉崇朴、何龍慶、李范章都是軍統高幹分子或與軍統有密切關係的國民黨要員,省警局各部門、單位的主管人員,除總務科與消防大隊之外都由軍統特務擔任,部分要害地段(如大學集中的望江樓、華西壩)的分局長、分駐所長亦都由軍統特務任職;軍統在省警局的力量,壓倒來自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警官學校及四川警察訓練所等派系人員的力量。至劉崇朴任局長時,軍統在省警局任職人員已達四十餘人之多。督察處是完全由軍統掌握的部門,自1940年起督察長皆由軍統分子充任,該處下設考勤、校訓、調查三股。調查股是以警察身份作外衣的特務組織,行政隸屬督察處,人事、業務直接受軍統西南特區和蓉站的指揮監督。該股設有情報、行動等組,其內外勤工作人員皆由軍統蓉站任免和考核。調查股的業務,在公開活動方面是調查全局員警的思想言行和查緝煙毒;在秘密活動方面,也是其活動的主要方面,則是搜集社會政治、經濟動態和我黨情報,偵察監視革命人士與組織的活動,有時直接出面指揮武裝或便衣警察參加破壞或鎮壓行動。如1947年“六二”、1948年“八二○”先後兩次鎮壓學生民主愛國運動的大逮捕,都是由調查股負責人代表省警局出席省特委會會議,提出黑名單,並參與指揮執行的,其他如1949年破壞中共地下組織川西解放組,逮捕彭代梯、劉仲宣、龍世正等人;同年又逮捕華大女生毛英才,皆是調查股一手所為。彭、劉、龍、毛等人都在1949年12月7日被殘殺於成都十二橋。
軍統局為了統一領導指揮在省警局的特務分子,加強情報搜集整理、偵察監視等反動活動,1940年秋即在省警局秘密成立直屬組(以後先後改名警政組、警局組、川康區第二通訊組),先後隸屬於軍統川康區、西南特區,組長以局長或督察長擔任。1947年5月,改為警務組,直屬於保密局,人事與業務由西南特區監督,並同蓉站密切聯繫,凡在省內警察系統任職的軍統人員,統由該組節制、領導。1949年初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后,以局長兼任警務組組長的劉崇朴對日益高漲的民主革命活動的鎮壓變本加厲,同時加緊了對省警局內部員警的控制,向各分局、所、隊派出軍統特務擔任“生活指導員”,“考核”員警的思想言行;在各分局、所、隊設立“防諜小組”,調查監視革命人士、進步群眾的活動,並對所有員警重新“查保對接”;督察處下屬的調查股也由保密局蓉站派人任主任,其工作活動改由蓉站直接指揮;原已劃歸市政府負責的戶籍管理工作也爭回由省警局管理,並實行所謂“勤務戶口段”制,每個警士分段負責,掌握監督三至五百戶居民的各種情況。1949年秋,西南解放的形勢日益逼近,劉崇朴向保警大隊和各分局增派特務骨幹,準備在成都解放前率員警追隨省主席王陵基退到涼山地區打“游擊”。1949年12月,解放大軍正向成都挺進之際,由川東撤退來蓉的軍統特務武裝交通警備旅正副旅長何龍慶、李范章繼任省會警察局正副局長,何龍慶首先改組保警大隊,配發大批新式武器,作為基本武裝力量,混合全局員警編為“戰鬥總隊”,並編製了行動計劃,準備上山打“游擊”。11月下旬重慶解放前夕,毛人鳳急飛成都布置“游擊”,成立“西南反共救國軍”六個縱隊,第一縱隊由交警第四師、四川省會警察局和部分流散特務的人槍組成,以李范章任司令,劃定成都南路總崗山一帶為其“游擊”區域。李范章受任后,將所部擴編成兩個總隊,計劃以總崗山區為“初步基地”,然後推進雷馬屏峨,再向滇緬邊區發展,與此同時,李又被西南第一路游擊總司令王纘緒任命為新一軍軍長。12月下旬,解放軍從南北兩面逼近成都,何龍慶倉皇飛逃台灣,李范章命令以交警武裝為骨幹的第一總隊攜電台先行出發,約定自己隨即帶領以省警局武裝為骨幹的第二總隊開到邛崍會合,一同進入總崗山地區。但此時成都已陷入人民解放軍四面包圍之中,第一總隊剛到邛崍便被解放軍擊潰,李范章在成都走投無路,被迫宣布起義,將省警局全部員警交我公安處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