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黑龍潭景區的結果 展開
- 萊蕪黑龍潭
- 鎮安黑龍潭
- 湖北省廣水市黑龍潭景區
黑龍潭景區
萊蕪黑龍潭
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后改稱黑龍潭。麗江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
黑龍潭景區
如今的黑龍潭建築分為上下兩個道觀。下觀“黑龍宮”,相傳建於1454年,是一進兩院式建築。外院置有一香爐,其正反兩面都刻有八卦圖,兩個側面是北斗七星圖,這些都是道教用來驅魔避邪的。在里院天井的水池中有一條形態逼真的戲水黑龍雕塑。傳說它就是雲南掌管著興雲播雨的都龍王。龍神廟中還可以看到盤繞在中柱上的黑、黃二龍,以及正壇上供奉的龍王和雷神母電、雨師風伯等一些掌管雨水的神靈。2003年底,黑龍潭公園恢復刊刻了當年林則徐的一副對聯掛於黑龍宮楹柱上,聯語與龍神廟的供奉和氛圍頗為貼切,為黑龍潭公園增添了文史內涵:龍友為靈,流播德澤;泉神化氣,雨潤春山。
黑龍潭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龍神祠為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台、得月樓,分佈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台,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
“泉渙渙兮漣漪,問何時最是可人?須領略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亭標標而矗立,看這般無窮深致,應記取雲飛畫棟,雨卷珠簾。”黑龍潭以其天生麗質,名列《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誠不虛也。
龍潭映雪 以五孔橋、得月樓、雪山及黑龍潭中的雪山倒影組成的影像早已成為麗江的經典風光明信片,也成為遊人在麗江拍照最多的取景之一。乍一看照片,沒到過麗江的人可能還會以為遠處的玉龍雪山是黑龍潭的組成部分。黑龍潭經不斷擴建后,今天已成為詩情畫意的山水園林之稱。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黑龍潭名列中國名泉而名滿天下,后又修建了得月樓、戲台、萬壽亭、五孔橋等園林建築,新建了象山游路,解放后,遷入明清古建築五鳳樓、解脫林、光碧樓、忠義坊石獅、文明坊、一文亭等園林建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的墳墓也安放在黑龍潭靜溢的山林中。黑龍潭大門上的“黑龍潭”三個字是原省書法協會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群傑所題寫。1963年重修得月樓時,郭沫若應邀題寫了“得月樓”三個字及兩副楹聯。1981年,東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龍潭成立,使黑龍潭集中國風景園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近十年來,先後有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黑龍潭考察,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黑龍潭成為麗江乃至雲南旅遊景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為了追求新的發展目標,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與國際接軌,實施了ISO9001:2000和ISO14001:1996國際標準認證,旨在提高整體質量/環境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謀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同步增長。
黑龍潭景區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