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瓊碗

賽瓊碗

賽瓊碗——正月十八朝的賽瓊碗活動,是績溪民間每年一次神會活動,也是典型的民間徽菜美食博覽會。六州百姓不忘汪華保障鄉里之功,感其“保境安民”的功德,立廟塑像,以供後裔祀祭。後來,由於供品愈擺愈多,規模越辦越大,擺供獻發展為賽瓊碗。

目錄

正文


賽瓊碗——正月十八朝的賽瓊碗活動,是績溪民間每年一次神會活動,也是典型的民間徽菜美食博覽會。賽瓊碗本是為紀念汪華所舉辦的。汪華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績溪登源人,先後攻佔宜、歙、婺、睦、杭、饒等六州,建號吳王。后歸順大唐,受封越國公。六州百姓不忘汪華保障鄉里之功,感其“保境安民”的功德,立廟塑像,以供後裔祀祭。相傳正月十八是汪華的誕生之日。起初,由績溪汪姓民眾發起組織祭拜活動,后沿傳至他姓名族。從正月十八至二月二十五日,輪流在宗祠、村廟舉行花朝會。初期,盛會有鬧花燈、敲鑼鼓放鞭炮、抬會豬、擺供獻、誦祭詞、燃香燭、拜汪會等程序。後來,由於供品愈擺愈多,規模越辦越大,擺供獻發展為賽瓊碗。在活動中,其案桌上除了擺放粗如斷柱的大紅神燭、壯如牯牛的會豬和清茶、美酒、果點外,更多的是用名貴瓷盤瓷碗盛裝的各種山珍野味和由農家土產精製的、象徵“五穀豐登”、“吉祥如意”、“鴻福無邊”、“福壽綿長”的各色美味佳肴。為使自己製作的供品菜肴更加美觀、奪目,虔誠的縣民們會充分利用冬筍的嫩黃、豆腐的玉白、香菇的灰褐、蕨菜青紫辣椒的艷紅的粿品的金黃,烹制出多彩的菜肴來,以提高人們對供品的觀賞性,同時,也形成了績民對菜肴的“重色”觀念。在規模最大的祀祭活動中,案桌上最多排放24行,每行12盤(碗),總計多達288盤(碗)供獻。這些表達百姓對神靈頂禮膜拜而精心製作的珍饈供品,宛如一件件藝術精品,不僅美味而且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