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轄鎮

溪口鎮位於上杭縣東南部,與新羅區、永定區毗鄰,是上杭縣東南片區八個鄉鎮通往龍岩、廈門的必經之路,距龍岩40公里,上杭43公里,素有上杭東大門之稱。黃潭河支流流貫溪口境內。2012年12月24日,撤原溪口鄉為溪口鎮。

政治


溪口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老革命根據地,是羅舜初中將、丘相田少將、革命先輩廖海濤的故鄉,全鎮24個革命基點村。
2012年12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同意上杭縣撤銷溪口鄉設立溪口鎮的批複。

行政區劃


全鎮轄11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共2956戶,1.29萬人。境內交通便捷,是上杭縣東南部12個鄉鎮通往龍岩、廈門的必經之路,距龍岩40公里,上杭52公里,是上杭的東大門。
溪口鎮駐大厚,轄11個村(錦坊、當豐、陳屋、大洋壩、雲山、石銘、大連、大厚、大豐、三溪、雙華)。
錦坊當豐陳屋大洋壩
雲山石銘大連大厚
大豐三溪雙華

人口民族


根據上杭縣政府網2009年發布的統計數據,溪口鎮的人口數量為12910人,主要為漢族人口,也有少數畲族、苗族人口 。
黃潭河支流流貫溪口境內。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溪口森林資源豐富,全鎮山林面積19.6萬畝,竹林面積4萬畝,森林覆蓋率83.93%,是上杭縣重點林區,也是主要國有林區。依託豐富的竹木資源,全鎮竹木加工企業發展良好。

地熱資源

溪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主要分佈在大豐村宮下、背排、大湯三個自然村及大洋壩峨益自然村。經開發公司於2013年對大豐村地熱資源進行勘探,該村溫泉年出水量在70-80萬噸(屬中型儲量),水溫介於55℃-80℃之間,水質類型屬淡水,含氟、偏硅酸、氡,達熱硅水、熱氟水的熱礦水標準。

水電資源

溪口鎮境內還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全鎮裝機容量達1.2萬千瓦。

礦產資源

溪口鎮境內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礦產有錳、鎢、石英石、輝綠岩、瓷土、稀土等。

旅遊


溪口鎮是歷史悠久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其獨特的客家風情一直是眾多遊客到此旅遊的重要誘因。隨著近幾年溪口鎮經濟的發展壯大,溪口鎮政府不斷加大了對溪口客家文化的建設投資力度,如參與舉辦極具客家特色的“上杭縣農民運動會”,出資修繕陳屋土樓等。
溪口鎮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走馬燈”最具有特色,在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文藝匯演時榮獲一等獎。為迎接中秋和國慶雙節,9月30日上午,溪口鎮“走馬燈”表演隊先後到溪口中學、溪口衛生院、農商銀行、林業站、國土所、派出所、采育場等12個鄉直單位進行表演,表演過程中吸引了眾人駐足觀望,讓人意猶未盡。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充分展示了溪口鎮非物質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成果,還顯示了走馬燈的無窮魅力,為迎中秋、慶國慶營造了喜慶的氛圍,豐富了人們的節日文化生活。 
除了體驗溪口鎮獨特的客家風情、欣賞獨具特色的“走馬燈”,泡溪口溫泉、游雲谷農莊、爬雙髻山也吸引著眾多遊客選擇到溪口鎮休閑度假。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項目帶動”作為發展工業企業的重大舉措,努力在招商軟硬環境上下功夫,在用電、用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鄉村旅遊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雲谷農莊、溪口溫泉為龍頭,結合開發登山健身、革命教育以及農業觀光等旅遊項目形成一條產業鏈,朝休閑、娛樂、健身、理療、會議的方向發展。與古田紅色旅遊、步雲生態旅遊、稔田李氏大宗祠客家旅遊相鏈接,形成具有溪口特色的旅遊線路。

經濟


2018年,溪口全年實現社會總產值6.93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比增)7.1%,其中農業總產值2.27億元,比增5.6%;工業總產值1.71億元,比增3.6%。完成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社會消費品銷售額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0.5億元。
2018年財政總收入998萬元(其中鎮本級可用收入30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2元,比增8.2%。
主要工廠:大洋壩蚊香廠、石銘紙廠、橋東坑紙廠、溪口膠合板廠。
主要經濟作物/養殖物:蘆柑、毛竹(筍)、甘蔗、煙草、杭梅、槐豬。
截止2018年,溪口鎮已經形成了烤煙、生豬、毛竹、蘆柑等四大主導產業,大厚、大洋壩、雙華三個行政村被評為縣級蘆柑專業村,三溪、大豐二個行政村被評為縣級毛竹專業村,建立了三溪村市級毛竹豐產示範基地和大豐、大連、雙華三個市、縣級豐產筍竹兩用林栽培示範基地。

社會


教育

溪口鎮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全鎮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 。
溪口
溪口
小學:溪口中心小學(校長:張團和)、大洋壩小學(校長:盧榮森)、石銘小學(校長:楊祥龍)。
中學:溪口中學(校長:江國源)。
註:以上學校數據更新時間為2012年5月。

文化


文物古迹

客家風情
溪口鎮是歷史悠久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其獨特的客家風情一直是眾多遊客到此旅遊的重要誘因。
溪口鎮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走馬燈”最具有特色,在1999年建國50周年文藝匯演時榮獲一等獎;在2009年大年三十胡總書記視察古田時代表我縣客家民俗特色非物質文化參加現場表演;2012年6月塔吉克共和國總統埃莫馬利·拉赫蒙閣下訪問上杭時,代表參加演出。
溪口是上杭縣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有26個革命基點村、佔全縣(137個)20%,尚有革命“五老”人員61人、佔全縣(320人)20%,是開國中將羅舜初、少將丘相田和抗日英雄廖海濤及我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兼縣長張昭娣等革命前輩的故鄉。
在革命戰爭年代,溪口還是著名的紅色秘密交通幹線主要站點之一(入杭首站)。據考證,毛澤東還在大洋壩視察蕭克主持的分田分地工作后創作了《清平樂·蔣桂戰爭》一詞。
現溪口境內還遺留有毛澤東舊居、張鼎丞舊居、蕭克舊居、羅舜初故居、大洋壩區蘇維埃政府、閩西紅軍醫院、閩西列寧學校等眾多遺址;蘇維埃政府在此以“坑口消費合作社”名義發行紙幣“毫券”,系全國一級文物。
溪口
溪口
溫泉寶地
溪口鎮大豐村的地熱資源豐富,且開發出的資源具有較好理療價值,沖淡后可用於水產養殖,利用深部地熱能也有發電的前景。
截止2018年,溪口鎮已探鑽開採10口溫泉井,建成雲谷農莊和溪口溫泉游泳池兩家較大的游泳溫泉池,家庭式“農家樂”20多家。
綠色之都
在國有林場密布的雙髻山、茫盪洋,灌洋山、燈籠山等地風光迷人、小橋流水、古石棧道,景色極其秀美,在大豐村還有一棵需10人合圍、枝繁葉茂的大樟樹。
“K口”牌蘆柑以果大、色黃,肉質脆嫩、風味鮮甜而聞名遐邇,獲國家工商部門註冊商標和省綠辦無公害種植基地認證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