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

張家界市下轄鎮

溪口鎮位於慈利縣西南部,因九渡溪、杜家溪交會澧水河二得名。它東毗南山坪鄉,西連金岩鄉,南鄰洞溪鄉,北面與甘堰、陽和、許家坊三個土家族鄉共飲澧水。版土面積達111平方公里,耕地13500畝,水田9400畝。轄區有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82萬,其中城鎮居民3200人。共有32個黨支部,692名黨員,行政在編幹部22人,職工2人,如今在崗23人,退休幹部23人。

地理環境


歷史古鎮

它始建於清末,建國後設溪口鄉,1958年又恢復了鎮建制,是慈利縣的三大古鎮之一。老街居委會的康樂街永葆著古鎮的風貌和土家風情,吊腳樓處處可見。

革命老鎮

1934年,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就在此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1935年2月,紅六軍團首長肖克在此指揮了著名的棉花山阻擊戰;在中國現代革命戰爭中,英雄的溪口兒女為革命的勝利甘灑熱血,做出了大無畏的犧牲。

商貿重鎮

古往今來,溪口就是一個商貿中心,遠近聞名,是周邊7個鄉鎮及桃源、永定、武陵源等區縣農產品的集散地,同時還吸收著鄂川黔等省的商人,現鎮區有3000多人經商。
溪口
溪口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物產富饒,動植物品種繁多。野生動物有野豬、鹿、兔、竹雞錦雞果子狸、蛇、岩雞;澧水和杜家溪、九都溪河中有野生鯰魚、河鱉等;有松樹、銀杏樹、山竹等豐富的森林資源;境內山脈縱橫,含有高品位的鎳鉬、磷、重晶石、煤等礦藏;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新的農產品不斷推出,有草莓、金秋梨、黃桃、萘李、山東大棗、沙田柚、官溪蜜柚、臍橙、碰柑等,還有棕、獼猴桃、板栗、黃姜等山林作物;草場資源豐富,養羊、養牛專業戶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842.5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675元,糧食產量達7476噸。

文化


土家族是主要的民族,民風純樸,熱情好客。仍保留過年過年過年等獨特的土家習俗。感於此,大文豪沈從專程去專程去溪口體驗。此地名勝頗多,有紅軍橋、芭蕉洞、千年古樟、千年銀杏,澧水河流經溪口,全長20多公里,呈“幾”字環繞,是一個漂流勝地。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鎮建有中心完小、中心幼兒園、鎮中學各1所,村小15所。始建於清末的澧西中學,現已成為遠近聞名、人才輩出的慈利三中,校內環境優雅,設施齊全。有線電視網路覆蓋率達30%,能播放21個頻道。現已村村通電話。

交通


鐵路有枝湛線橫貫,並建有客運站和貨運站;陸路與洞溪、金岩相連,過甘堰與原省道1801線相通,現正修建的常張高速公路經過溪口鎮的渡坦村;水路可直達許家坊鄉、陽和鄉南山坪鄉、宜沖橋鄉和張家界市

社會


城鄉基地設施日臻完善。2001年投資80多萬元興建了集鎮自來水工程,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先後投資近200多萬元,修通了集鎮至獅子堖、和愛、立功、里仁、崗頭、雙峪、湖凹至天橋村30多公里的公路,改建、整修了集鎮至卓家山13公里的盤山公路,澆築了集鎮1.7公里的水泥路面,建成了慈利縣第一條集鎮亮化街,街道兩旁商賈雲集,有大小店鋪1000多家。

旅遊


境內有紅軍醫院、蘇維埃溪口居委會、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千年古樟”、棉花山阻擊戰“遺址等景觀。2014年重點做好澧水半島旅遊度假區項目的開發建設,預計在2016年開始逐步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