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老仙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人物

南華老仙,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擬人物。其原型來自道教典籍中對莊子的封號,又稱“南華仙人”、“南華真人”等。

主要劇情


橫山光輝三國志漫畫資料
橫山光輝三國志漫畫資料
《三國演義》中記載: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張角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天公將軍”。

三國演義人物


三國志原畫-南華老仙
三國志原畫-南華老仙
南華老仙是僅僅出現於《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南華老仙將三卷名為《太平要術》的書籍授予正在山中採藥草的張角。
當時,南華老仙告訴張角“向天下宣揚教義,普度眾生吧。如果心生邪念,將會遭到天譴”,接著便像風一樣消失了身影。
張角熟讀此書,學習法術,能夠呼風喚雨,治療疾病,掌握了各種法術。張角憑藉此能力創建了“太平道”,在中國全境廣泛宣傳教義。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莊子被認為是道教的始祖之一,唐代被人們敬稱為“南華真人”。因此,也有人認為莊子成仙后便是“南華老仙”
也有說南華老仙是南華山的一個修真老人,主張太平、平等的道家方式,卻不願入世,藉助張角來實施“中黃太乙”的道教綱領。

原型考究


莊子別稱
南華老仙在道教典籍中以莊子為其原型。
約成書於東晉末南朝初的《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稱:“莊周者,太上南華仙人也,其前世學道時,願言:我得道成仙,才智洞達,當出世化生人中,敷演《道德經五千文》,宣暢道意。”南朝宋時期流傳的道教典籍《靈寶經》中也稱莊子為南華仙人。
唐玄宗天寶元年,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李白在《大鵬賦》中描述莊子:“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脫鬐鬣於海島,張羽毛於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憑陵乎崑崙。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
成玄英《南華真經註疏序》亦稱莊子為南華仙人。
《新唐書·志第四十九·藝文三》記載:張游朝著有《南華象罔說》十卷;元載《南華通微》十卷;梁曠著有《南華仙人莊子論》三十卷、《南華真人道德論》三卷。
封號來由
至於為何使用“南華”作為封號,歷來說法不一。
一是民間傳說莊周曾隱居於曹州南華山,清朝宣穎《南華經解》沿用此說,不過明代以前少有此說。若按《真誥》記載,莊子師長桑公子(長桑即是扁鵲師)隱於抱犢山,服北育火丹白日升天,而非隱居在南華山。
另一說,則來自北宋道士陳景元。在《南華真經章句音義》中,陳景元主張南華是“義取離明英華,發揮道妙”之義。在《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中,南宋褚伯秀認為,南華同南極、東華之類,均為上天職任仙真的封號,難以究其義理由來。
按道教《要修科儀戒律鈔》引用《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稱:“當念東遊青林東華,當念西遊安養西華,當念北游碧羅北華,當念南遊太丹南華,當念游遨留憩玉京、崑崙中華”,將“太丹南華”與“青林東華”、“安養西華”、“碧羅北華”、“玉京、崑崙中華”並舉,太丹南華可能是南方的仙境,類同玉京、崑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