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河閘

1956年在江蘇竣工的擋潮閘

射陽河閘位於中國江蘇省射陽縣海通鎮,是江蘇中部里下河地區主要排水幹道射陽河出海口的擋潮閘。

基本信息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Sheyanghe Balrage)位於中國江蘇省射陽縣通興鎮,是江蘇中部里下河地區主要排水幹道射陽河出海口的擋潮閘。射陽河閘控制流域面積4036km,主要作用是擋潮、排澇及通航,兼蓄淡灌溉。射陽河閘於1955年9月開工,1956年5月竣工。
射陽河閘修建在3m深的粉砂土地基上,以下為軟細砂質黏土。主要建築物有擋潮閘、上下游引河、攔河壩及海堤等。擋潮閘建於河道裁彎取直段,上下游引河全長1.9km。在原河道彎段出口處建攔河壩封堵,兩端接海堤。

詳細介紹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按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校核。設計水位組合時最大泄流量為4630m/s,校核水位組合時為6340m/s。閘頂高程按設計及校核不同運用條件下的潮位定為7.5m,附近海堤堤頂與之平齊。
閘型為胸牆式水閘。閘孔共35孔,其中通航孔2孔,總凈寬350m。中間33孔的底板,每3孔一聯。閘的總長為410.10m。每孔設10m×5.5m弧形鋼閘門,擋御海潮。兩端均為一孔一塊底板,閘孔設雙扉直升式平面鋼閘門,平潮時開閘通航。啟閉機為電動、手搖卷揚式啟閉機,共37台。全閘採用平底板筏基。為防止粉砂土地基液化,閘室底板下採用封閉式木板樁,下端直達軟細砂質黏土層;下游翼牆底板前端也打木板樁防滲。岸牆和翼牆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空箱式擋土牆結構。
攔河壩全長457m。施工先用柴石枕護底平堵,再用柴土石枕、土包平堵與立堵相結合進行,最後填土成壩。

主要效益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
射陽河閘與后建的新洋港閘等,使里下河地區改變了高潮頂托、海水倒灌的狀況;排水標準已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湖盪河港蓄水得到控制,灌溉水量不再流失,攔截地方徑流,減少淮水補給量達30億m,一般年份直接受益的水稻田達46.67萬hm。
射陽河建閘后,潮波發生變形,加之過閘下泄流量和潮流量減少,閘下河道泥沙逐年淤積、出流不暢。經40多年運行,水閘的排澇能力比初期減少1/3以上。經採取沖淤保港、閘下河段裁彎取直等措施,才漸趨穩定。

景點


射陽河閘,由蘇聯專家設計建造於1953年,195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江蘇省第一座擋潮閘,共35孔,總長500米。射陽河閘宛如一條彩虹,橫卧於射陽河上,它的上游是碧波蕩漾的射陽河,下游是濁浪排空的黃海水,河海一閘之隔。閘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閘下桅杆林立,百舟競發。
在橋墩上還題有毛澤東領袖的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登上瞭望台,可觀海上日出,看港口碼頭,嗅著帶有海腥味的空氣,望著射陽河水奔湧入海的狀觀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功能


建閘50年來,累計開閘1.5萬餘潮次,排水2000餘億立方米,年均排水量約40億立方米。2005年9月實施了射陽河閘加固改造工程,工程總投資2798萬元,2007年已通過工程技術驗收。

保護


射陽河閘作為市近代大型建築群,近日被市政府批准授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市首個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水利工程。
射陽河閘由蘇聯專家設計建造於1953年,195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國家一五規劃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江蘇省第一座擋潮閘。建閘50多年來,累計開閘1.5萬餘潮次,排水2000餘億立方米,年排水量約40億立方米,先後抗禦了多次颱風高潮和嚴重旱災襲擊,為流域範圍內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