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事

漢語詞語

舉事,漢語辭彙。拼音為jǔ shì。釋義:1.行事;辦事。2、指發動武裝暴動。出自《史記·周本紀》:“周王病甚矣,犯請后可而復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后舉事且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

拼音


jǔ shì

英文


[stage an uprising]

基本解釋


[recommend]∶舉用人才
[do]∶作事情
凡舉事必循法以動。——《呂氏春秋·察今

引證詳解


1、行事;辦事。
①《管子·形勢》:“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②《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王弼 註:“人謀,況議於眾以定失得也。”孔穎達 疏:“謂聖人慾舉事之時,先與人眾謀圖,以定得失。”
③宋蘇軾 《思治論》:“今世之舉事者,雖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過數人。”
④清魏源 《聖武記·武事餘記》:“聖者舉事,不先天以開人,常後天而因應。”
2.倡議起兵,奪取政權;起義。
①《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王濞恐削地無已,因以此發謀,欲舉事。”
②宋陳亮 《問答上》:“七國同時舉事,黥彭之患,不如是之並也。”
③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先都等情慌,與蒯得商議,慫恿士谷、梁益耳等作速舉事。”
④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一:“正因為同盟會在雲南有一些工作基礎,所以孫中山先生和黃興才決定在那裡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