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年代為公元1100(宋元豐三年),規格:行書,紙本,縱28.6,橫40.2cm,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徠

法帖釋文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具”千字文號)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具”千字文號)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雲。恐已到桂府。若果爾。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爾。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忽忽留此帋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

作品簡介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神品)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神品)
元符三年(1100),蘇軾被詔徙廉州(今廣西合浦),路過澄邁(今海南澄邁)時未遇趙夢得,便留下此札。為其晚年書跡之代表,如同東坡自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全作信筆寫來,渾然天成。此札用筆勁利,結體斜向右上,時人認為頗有李邕(北海)之風,如黃庭堅語:“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是蘇軾對自己書法的評語。相異傳統的筆法與特殊結字,是其書法中最受讚賞的部分。
此徠作又名「渡海帖」,為典型蘇軾風格,蒼勁有力,沉著痛快,為其晚年之代表作。上有項元汴千字文第八0一“具”字編號。

藝術賞析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項墨林父秘笈之印)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項墨林父秘笈之印)
該帖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四家小品》卷之一。這是一通尺牘,因其中有“渡海”二字而得名。又因卷尾有“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諸字,亦稱《致夢得秘校尺牘》或《致夢得秘校書》。這件作品明代曾歸項元汴收藏,又被陳繼儒摹入《晚香堂蘇帖》,清初歸笪重光,后入藏清內府,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從其遞藏經過看,可謂流傳有緒。此卷無歷代藏家之題識。只是到近年才煊赫於世。三十年代,被收入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后又由台北故宮博物館選入《故宮法書》。近年又被收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館珍藏書畫》和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此外,日本宇野雪村所著《中國書道史》和中國近年出版的某些書法史,亦視其為蘇書真跡,而予以評介。以上諸家在評介這一作品時,審美角度雖不盡相同,但均譽為蘇書之代表作。現選錄《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中的《渡海帖》條目,以見一斑。這一條目云:“蘇軾書於元符三(1100年)六月十三日。紙本。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日本《書道全集》(十五)”。此條的“賞析”之文云:“東坡傳世墨跡甚多,而致夢得秘校尺牘似鮮為人知。然此帖的藝術價值卻不在其他墨跡之下,堪為東坡的代表作品之一。”“作為一般的書信往來,往往是無意於書的,但越是不經意越能體察人的性情。此札全篇不足百字,洋洋洒洒,信筆而成,卻天趣盎然。真像他自己所說的‘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東坡書不落古人窠臼,在此看不到任何魏晉遺韻和唐人正襟危坐,端嚴方正的學究態,而有的只是一派天真爛漫,無礙無滯的真情流露。通篇章法參差不齊,長短各宜,字法大小錯落,一任自然,墨色淋漓,厚重豐腴。尤其是字越寫到後面越放縱,無間心手,忘懷楷則。筆墨間透出鬱郁芊芊之氣,超塵拔俗,猶書中之仙也”。

作者簡介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項子京家珍藏)
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項子京家珍藏)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進士,官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英宗朝,得直史館。神宗時,王安石執政,素惡其議論異己,軾請外,通判杭州,徙知徐州、湖州,任黃州團練副使。哲宗立,知登州,召為禮部郎中。元祐初,遷中書舍人,尋除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元祐七年,復遷禮部尚書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旋為小人誹擠,知英州,貶瓊州別駕,居昌化,乃但耳故地,非人所居。徽宗立,移廉州,徙永州,蒙赦,遂提舉王局觀,復朝奉郎。卒於常州,謚“文忠”。博通經史,工詩文、書畫,其書法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得天真爛漫之趣,為未四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