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主要以生產千層底布鞋、毛布底布鞋等傳統手工藝鞋為主,花色品種1000餘種,形成了全品類的產品結構,以中高檔消費群體為主,男女童均是內聯升的目標顧客。

簡介


公司總店於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營業樓,營業面積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觀具有清代的建築風格,黃瓦紅柱,描金彩繪,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內部裝飾均顯民族特色,店堂宮燈懸掛,貨架仿古逼真。
目前,運用現代化的模式經營並管理企業,建有企業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企業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商品管理、會員管理的全方面的信息化管理。通過了ISO 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千層底布鞋、毛布底布鞋等多款商品取得國家專利證書。
自產商品款式1000餘種,形成了全方位的產品結構,以中高檔消費群體為主,男女童均是內聯升的目標顧客。內聯升銷售主要以特色經營為主,突出自營產品的經典手工特色,突出百年老店濃厚的商業文化氛圍和經營的個性化,共有分店、專櫃(點)近百家。
“內聯升”這三個字既是個字型大小,同時又是一個品牌。深入思考“內聯升”的產品百年不衰的原因,靠的是產品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早年間,《履中備載》,可算是"內聯升"最早的"便民措施",如今,服務對象變成了當代年輕人,但“以誠相待、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卻保持至今。

品牌故事


老話兒說:“爺不爺先看鞋。”北京人出門在外,沒雙好鞋那可不成。腳底有了勁兒,臉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兒買去?內聯升啊。老年間那陣子,洋車夫穿的是內聯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員穿的是內聯升做的朝靴,就連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內聯升做的龍靴。
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這裡說的"腳踩內聯升",是說能夠穿上內聯升做的鞋,是對身份的一種炫耀。
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豐三年)建店,創始人趙廷,店名內聯升,“內”指大內即宮廷,“聯升”示意顧客穿上該店製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打坐轎人的主意,是當時的市場定位。選址北京東江米巷(今台基廠),后經幾易其址,1956年公司合營后,遷至大柵欄商業街。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總店坐落在繁華的前門大柵欄商業街34號,以生產製作千層底布鞋而聞名中外,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手工製作布鞋的生產企業,銷售形式零售兼批發,企業性質為股份制企業。
註冊商標“內聯升”為郭沫若手書體

榮譽與展覽


多年來,經過“內聯升”人的努力“內聯升”品牌多次獲獎。1915年(民國四年)獲得國貨展覽會京都市產品協會頒發的《各類鞋一等獎》;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獲北平市物產展覽會頒發的《靴鞋一等獎》;1984年被評為《部優產品》;1987年獲全國鞋帽聯合會頒發的《產品二等獎》;從1992年起"內聯升"商標連續三屆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著名商標》,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2001年被北京市旅遊局認定為旅遊定點商店;2002年被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列入《打假扶優重點保護企業》;內聯升牌布鞋被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名牌》。
1996年開始,舉辦鞋文化展覽,沿著古老的中國鞋文化史(少部分外國鞋)及本店鞋發展史的脈絡,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利用文字圖片及實物,較完整詳實的展示了鞋的文化及企業的發展歷程。此舉對於研究“鞋”的發展及弘楊鞋文化添上了重重的一筆。
在倡導“綠色”消費的今天,內聯升布鞋真正體現其含義。
精心研究市場,滿足消費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本市輻射外埠走向世界,是公司的發展目標。

歷史追溯


內聯升創建於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創始人趙廷是天津武清縣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學得一手製鞋技術,又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後來,由京城一位達官丁大將軍出資千兩白銀入股,資助趙廷開辦鞋店。當時,趙廷根據北京製鞋業的狀況,認為北京製作朝靴的專業鞋店很少,於是決定辦個朝靴店。打坐轎人的主意,為皇親國戚、朝廷文武百官製作朝靴。
“內聯升”——“內”指大內即宮廷,“聯升”示意顧客穿上此店製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
內聯升以製作朝靴起家,鞋底厚達32層。特色產品“千層底”鞋底每平方寸用麻繩納81-100針,針碼分佈均勻。產品全部手工製作。
內聯升對來店做鞋的文武官員的靴鞋尺寸、式樣等都逐一登記在冊,如再次買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據資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同時,也為下級官員晉見朝官送禮提供了方便。一本詳錄京城王公貴族製鞋尺寸、愛好式樣的《履中備載》由此而生。如今,鞋店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普通百姓,但仍堅持對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並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滿足顧客的要求。

歷史變遷


在歷史變遷中不斷修補老字號傳統
大柵欄是北京老字號的雲集之地,鑽進這裡的衚衕時,需要仰著脖子,因為路兩旁的老字號大多樓宇高聳,不仰視很難看到店名,這樣仰視著走出約200米,就能看到內聯升的招牌。
現在的內聯升共有四層,一、二層是營業廳,三層是銷售部,四層是辦公室。一至三層每層都懸著一塊匾,一層是張愛萍將軍題寫的店名,二層是郭沫若題寫的店名,三層是趙朴初讚譽內聯升的“步履輕盈”4個字。
創辦后因戰亂幾次搬遷
一位叫趙廷的天津人早在清咸豐三年(1853)就瞄準了北京的鞋市場,他原來曾在一家作坊學得一手製鞋的好技術,還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精明地分析出當時北京製鞋業市場中朝靴店的缺乏,於是決定開店,專為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製作朝靴,內聯升由此創辦。
店址最初選在了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1853年的東江米巷,還沒有發展成使館區,但亦不是尋常店鋪可以駐足之地。自明朝以來,朝廷就在此設置禮部、鴻臚寺和會同館,負責接待前來朝貢的外國使節,內聯升能在此立足,多是借了朝中達官的蔭庇。
內聯升在東江米巷一待就是47年,直至l 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東江米巷被焚,內聯升在這次戰火中也被毀於一旦。趙廷為了恢復內聯升而四處奔走、籌措資金,最終選址奶子府。
在奶子府重新開業不到兩年,袁世凱北京兵變,內聯升在這次動亂中被搶劫一空。遭此打擊的趙廷不久後去世,其子趙雲書子承父業,將內聯升搬到了廊房頭條,在勸業場外租了個門面。從這次開始,內聯升打破了前店后廠的傳統,將鞋作坊設在了距離廊房頭條不遠的北火扇衚衕。
1956年,公私合營開始,內聯升又遷址到大柵欄街。其原址據說是同仁堂樂家老鋪的所在地。
竭力恢復原有老字號傳統
1956年內聯升搬遷到大柵欄時,還只是一個一層的小門面,1988年擴建成現在的四層。因為只是在原址上加高,並沒有加寬,所以大門稍嫌狹小。

現在狀況


向管理要效益,是近年來內聯升不斷改進提升的一項重要工作。
“2000年,企業引入了計算機系統,管理完全實現數據化對接。”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目前內聯升的區域網實現了企業財務、人事、商品進銷存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進入了生產、銷售環節科學化管理軌道。“各種品類的鞋庫存多少,賣了多少,甚至於誰賣的都能知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數據化管理可以降低產品的經營成本,避免不合理的庫存,達到了科學有序管理的效果,對管理人員時時掌握業務情況,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也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
同時,在對外交流上,老字號也積極運用了網路的作用,建立了全方位展示自我的公司網站。“我們還及時將新品發布在網站上,以供客戶和加盟商訂購。”
據悉,目前內聯升在國內擁有約十幾家加盟店和眾多經銷商,而對於今後的發展,內聯升人的定位是,不求快速擴張,但一定要保持老字號原汁原味。

製作技藝


內聯升創建於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最初選址在北京東江米巷(今台基廠),創始人趙廷,是天津武清縣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學得一手製鞋技術,又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後來,由京城一位達官丁大將軍出資萬兩白銀入股,開辦鞋店。當時,趙廷調查了北京製鞋業的狀況,認為北京製作朝靴的專業鞋店很少,於是決定辦個朝靴店,專為皇親國戚、朝廷官員製作朝靴。
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製作工藝繼承了傳統民間的工藝,精選純棉、純麻、純毛禮服呢等天然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發展與創新,是名副其實的“工精料實”。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一高四多”,即:工藝要求高;製作工序多、納底的花樣多、緔鞋的緔法多、樣式多。
千層底布鞋製作工藝歷史悠久,它的產生是中國製鞋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偉大成就。它凝聚民族手工技藝的精華,具有獨特特色和優勢,反映了中華兒女優秀勤勞的品質,是中國鞋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珍貴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工藝價值。
千層底布鞋製作工藝的傳承方式是師傳徒的老模式。由技藝高超的老師傅帶領徒弟,師傅通過口傳心授,將自己的製鞋經驗、竅門教給徒弟,徒弟通過體會、理解,在實踐中繼承師傅的技藝,從而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製鞋手藝通過口傳心授傳承,難度很大。千層底布鞋的製作工藝,一直沿用傳統手工製作方式,工序複雜繁多,大的工序有30多道,總工序要上百道。每道工序都有嚴格明確的標準,講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乾淨、利落、準確,嚴格明確的工序標準甚至深入到了工人的每個動作。這方面技術的掌握,師傅領進門,修行則全靠個人反覆練習、揣摩。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
由於其製作工藝嚴格,工藝獨特,選料考究,做工精細,技藝高深,難度大,耗時長,學徒需要三年零一節才能出師,如今學習此項技藝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內聯升手工製鞋工藝面臨很大的危機。
內聯升-女式千層底兒拖鞋
產品說明:用料:選用純天然材料---棉、麻等原材料,鞋底選用上等麻繩,鞋面織錦緞等製作。
性能:具有舒適、透氣、吸汗、養腳等優點,是應用內聯升的傳統產品的工藝--手工製作方式。
此鞋民族特色突出,是居家休閑的最佳用品,一徑上市深受追求舒適、品位高雅的朋友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