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愛德華·李
領導聯盟軍多次戰勝聯邦軍
羅伯特·愛德華·李(Robert Edward Lee,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國軍事家,出生於弗吉尼亞。
1859年鎮壓了約翰·布朗的武裝起義。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是美國南方聯盟的總司令。內戰中在公牛溪戰役、腓特烈斯堡戰役及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大獲全勝。1865年在聯盟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向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將軍投降,從而結束了內戰。戰後積極從事教育事業,任華盛頓大學(現名華盛頓與李大學)的校長。
1870年病逝,葬在弗吉尼亞列剋星敦。
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的Stratford Hall Plantation,為獨立戰爭英雄亨利·李(Henry Lee)(綽號輕騎兵哈利)與安·希爾·李(Anne Hill (née Carter) Lee)的第四子。
1825年入學美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俗稱西點軍校)。
1829年在46名同學中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
西點軍校畢業
1831年轉調至維吉尼亞州的門羅堡(Fort Monroe)擔任助理工程師。
1830年代
1837年接獲生平第一個重要任命,擔任工兵中尉,監督聖路易斯(St. Louis)港口以及密西西比河上游與密蘇里河的工程。其成果使他得升為上尉。
1841年奉調至紐約港的漢密爾頓堡(Fort Hamilton),在當地負責構築碉堡。
1845年
1847年四月的塞羅戈多戰役(Battle of Cerro Gordo)后升為少校。他曾參與的戰役有康崔拉斯(Contreras)、楚魯巴斯科之役(Battle of Churubusco)、以及夏布爾特佩克之役(Battle of Chapultepec)。他在此役中負傷。戰爭結束后擢升為中校。
美墨戰爭之後,駐防於巴爾的摩港的卡洛堡(Fort Carroll)三年。其後於1852年成為西點軍校校長。在西點的三年中,他改善了校園內的建築與課程,並付出時間與官校生相處。其長子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李於其任內入學西點軍校,並在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855年奉調至第二騎兵隊開赴德州前線,協助保護當地移民免受阿帕契與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的攻擊。那一陣子並不是李感到稱心如意的日子。他不喜歡長期遠離家人,尤其時當他的妻子病重。只能儘可能的經常回家探視。
1859年當約翰·布朗(John Brown )於維吉尼亞州的哈普斯渡口(Harpers Ferry)(今位於西維吉尼亞)發動突襲時,正好人在華盛頓。於是奉命逮捕布朗並重建秩序。他迅速達成任務並返回德州的駐地。當德州於1861年脫離聯邦時,李奉召至華盛頓待命。
1850年的李
岳父George Washington Parke Custis於1857年十月去世時,經由執行其遺囑,自妻方獲得了可觀的房產,並有權暫時支配63名奴隸,包含男女及小孩。依Custis遺囑所言,自其去世起的五年內,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得當時”解放這些奴隸。
Custis的遺囑於1857年12月7日認證。儘管遺囑提供奴隸們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得當時”得到解放的機會,仍決定充分利用遺囑所給予的五年支配權,僱用這些奴隸們到鄰近的農場以及有更多工作機會的維吉尼亞東部去工作,以資獲利。這項決定使Custis的奴隸們感到不滿,曾被告知在Custis去世后即可獲得自由。
1866年全國反蓄奴規範(National Anti-Slavery Standard)所印行的Wesley Norris的訪談記錄,聲稱Norris等人在距賓州邊界數里處遭捕獲,並送回給李,遭李施以鞭刑並以濃鹽水擦拭傷痕纍纍的背部。他們在行刑后被迫到維吉尼亞的里士滿工作,后又被轉送至阿拉巴馬。Wesley Norris在1863年1月於該州潛越戰線至北軍所控制的區域而獲得自由。
1862年秋五年期滿后,釋放Custis的其餘奴隸。
攝於1865年
戰爭爆發時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后成為聯盟國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僅願佩戴聯盟國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升為聯盟國將軍。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聯盟國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后,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李與兒子卡斯蒂斯和助手,1865年4月16日。
因對麥克連能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安伯洛斯·本賽(Ambrose Burnside)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本賽下令渡過拉帕罕諾克(Rappahannock)溪發動弗雷德里克斯堡戰役(Battle of Fredericksburg)。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托馬斯·傑克遜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為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聯盟國而言,此戰為以寡擊眾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沉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為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嘆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史都華(J.E.B. Stuart)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面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衝鋒(Pickett's Charge)-導致慘重的傷亡。一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后,李將軍於1863年8月8日向聯盟國的戴維斯總統書面請辭遭拒。
羅伯特·李與旅行者在1866年9月。
1865年1月31日升任為聯盟國武裝力量總司令;1865年初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聯盟國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聯盟國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在聯盟國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於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放棄防守里奇蒙,並企圖與約瑟夫·強森(Joseph Johnston)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為聯邦軍所圍困,於1865年4月9日於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投降。若干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份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游擊戰,被拒。
攝於1867年
1975年在一名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職員發現宣誓效忠的誓詞后,傑拉爾德·福特總統發布特赦,並由美國國會恢復其公民權。
戰時居住於妻子的娘家,寇提斯李大宅(Custis-LeeMansion),遭聯邦軍沒收,成為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去逝后,法院裁定該處房產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州政府提議收購其全部土地而獲同意。
1865年10月2日起於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只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它若干獨斷維持榮譽體系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專註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
1795年約翰·查維斯入學以後。
1966年華盛頓學院或說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位於維吉尼亞的羅伯特·李靈寢紀念館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妻子 | 瑪麗·安娜·倫道夫·蒄提斯·李(Mary Anna Randolph Custis Lee | 1808年–1873年 |
兒子 | 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李 | 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 |
兒子 | 威廉·亨利·菲茨休·李 | |
兒子 | Robert Edward | |
女兒 | Mary | |
女兒 | Annie | |
女兒 | Agnes | |
女兒 | Mildred |
誕辰紀念日在維吉尼亞州是李-傑克森紀念日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州則與馬丁·路德·金誕辰紀念日共同作為官方假日。
最喜歡的一匹馬,旅行者,於戰後在華盛頓校園陪怑著他。馬尾上的毛因傾慕者們想要點名駒與名將的紀念品而被拔掉不少。李將軍去世后,旅行者在靈車后領頭送葬。死後不久,旅行者因為踩到銹釘而感染破傷風,因無可救藥而遭射殺。它下葬在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緊臨於李教堂下。
1907年其遺骸被掘出並展示於教堂中,於1971年再度下葬於李教堂外。
1969年在電視節目The Dukes of Hazzard中所使用的大馬力道奇車,為紀念他而命名為“李將軍”(General Lee)。
儘管有總統特赦令,懸於詹姆士河堤堰的肖像令包含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快。因此為了種族和諧的目的而於1990年代移除。
阿拉巴馬的李郡為紀念他而命名。阿靈頓之屋,又稱寇提斯李大宅,坐落於今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由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作為對其家族的紀念。
美軍二戰前研製生產的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是以李將軍和他的主要敵人格蘭特將軍命名的。
2017年8月12日多個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遊行,抗議該市拆除美國內戰時期南方將領羅伯特·李的雕像,同反對者發生衝突。20歲的白人男子詹姆斯·菲爾茨駕車沖向人群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這起事件深深刺痛美國,一名美國亞裔體育解說員因為名字像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軍事將領羅伯特·愛德華·李而被調換工作,引發爭議,而美國白人至上主義思想重新抬頭,從社會邊緣走上前台,更加引發輿論的擔憂。
時間 | 名稱 | 演員 | 備註 |
2003年 | 戰地中聲/眾神與將軍(Gods and Generals) | 羅伯特·杜瓦爾 | 後裔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