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遊學院

旅遊公辦大學

徠四川旅遊學院(SichuanTourismUniversity)是四川省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單位、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單位、“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入選全國100所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建設高校、四川2011計劃 。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85年5月的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原為商業部部屬院校;1998年,因高校體制改革,划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籌建四川旅遊學院;2013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遊學院。

截至2021年4月,學校主校區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佔地面積67.2萬平方米(合1008畝);設有11個二級學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9400餘人。學校圖書館藏書98.3萬冊,電子圖書62.07萬冊。

歷史沿革


追根溯源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原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原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1985年5月,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創建,原為商業部(今商務部)部屬院校,位於北巷子,校區僅有的10畝,開設1個烹飪工藝專業。 
1992年7月,學校從北巷子遷址到清江東路。
1994年6月,學校與法國杜蓋酒店管理學院結為姊妹學校,每年互派師生學習交流。
1995年,學校新增教學系有面點系、酒店管理系,專業有飯店管理、餐飲管理、面點工藝、食品工藝等4個專業。
1998年,因高校體制改革,划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2001年3月,學校制訂了《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十五規劃”》,明確提出把學校辦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烹飪旅遊類四年制普通高等學校。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著眼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旅遊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的現實需要,決定在全國率先建立一所獨立設置的旅遊本科高校。
2003年,為了加快龍泉新校區的建設,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四川旅遊學院校區(四川烹專龍泉新校區)建設列入全省重點項目。同年,學校取得了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資格。
學校首屆開學典禮全校師生合影
學校首屆開學典禮全校師生合影
200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將創建四川旅遊學院列為政府工作任務,並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學校首次招收留學生;10月,四川旅遊學院的申報工作通過四川省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組的初評。 
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
學徠院的前身是1950年西南軍政委員會主辦的"農業幹部培訓班"。
隨著管理體制的變遷,先後更名為"四川省農業廳實驗所幹部班"、"四川省農林廳干訓班"、"四川省農業廳干訓班"和"四川省農業幹部學校"。
1984年12月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四川省農業幹部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
1997年,在四川省教育廳成人高等教育評估中,學院被評為良好學校。 
合併發展
四川旅遊學院風光
四川旅遊學院風光
2012年3月29日,經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籌建四川旅遊學院的通知》,明確“同意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併籌建四川旅遊學院,同時撤銷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建制。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併建立四川旅遊學院的函》,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遊學院。 
2014年,四川旅遊學院入選四川2011計劃。 
2016年,學院入選為全國100所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建設高校之一。 同年10月28日,發起成立四川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 
四川旅遊學院
四川旅遊學院
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批准四川旅遊學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2020年7月13日,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3月,學校設有11個二級學院,有25個本科專業,同時開辦有中西烹飪、高爾夫等專科專業。
四川旅遊學院院系專業設置
二級學院專業名稱
烹飪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
健康服務與管理
西餐工藝(專科)
烹調工藝與營養(專科)
中西面點工藝(專科)
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釀酒工程
希爾頓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旅遊文化產業學院旅遊管理
會展經濟與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
日語
法語
信息與工程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數字媒體技術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人工智慧
藝術學院環境設計
工藝美術
風景園林
工業設計
運動與休閑學院休閑體育
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專科)
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
貿易經濟
物流工程
馬克思主義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489人,其中正高職稱61人,副高職稱167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技術能手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3人,四川省教學名師4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中國烹飪大師8人,中國烹飪名師21人,川菜烹飪名師1人,中國烘焙大師6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與後備人選1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4人,四川省鄉村旅遊培訓、規劃策劃專家8人,四川省旅遊青年專家5人,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5人,四川省智力扶貧專家11人。學校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8個。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楊銘鐸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毛洪濤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毛洪濤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西餐工藝教學團隊(負責人:閻紅)四川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戶外運動教學團隊(負責人:羅銳)
烹飪營養衛生教研室(負責人:閻紅)酒店管理教學團隊(負責人:謝光輝)烹飪原料學教學團隊(負責人:閻紅)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甘俊偉)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7人):唐宇、彭煒、許軍、梁愛華、黃維兵、孫俊秀、劉彤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盧一、陳雲川、杜莉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9人):梁愛華、汪曉萍、吳華昌、向玉成、邱萍、鄧靜等 四川省教學名師(4人):袁新宇、鍾志惠、閻紅、杜莉-

人才培養

2008年全國山地運動會負重登山,男子個人賽第一名、第五名,女子個人賽第四名、第七名。
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高爾夫項目選拔賽,獲團體第五名和女子單項第六名。
全國首屆高校餐旅類專業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獲三等獎。
全國首屆旅遊院校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6個。
全國第四屆商科院校技能大賽會展專業競賽”,獲得二等獎2個和最佳院校組織獎。
“崑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中,獲得四川省團體“二等獎”和優秀指導老師獎。
第十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第六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活動,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秀獎2個。
四川省第五屆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獲金獎1個,銀獎1個。
第六屆四川大學生旅遊藝術設計大賽,獲金獎4個,銀獎13個,銅獎20個。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3月,學院建有省級本科應用型示範專業3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本科應用型示範課程10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5門;建有1個四川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工藝
四川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專業(1個):烹飪工藝與營養 
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酒店管理、休閑體育 
四川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食品加工與檢測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西點製作技術》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
1烹飪原料學閻紅
2西點製作技術鍾志惠 
四川省精品課程(名單不全)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
1烹調工藝學袁新宇
2烹飪原料學閻紅
3西點製作技術鍾志惠
4烹飪營養衛生學黃剛平
5西菜製作技術李曉
6餐飲市場營銷陳雲川
7定向運動許軍
8中國烹飪概論杜莉
9飯店管理邱萍
10中西式快餐何江紅
11食品雕刻呂懋國
12倉儲管理李進
四川旅遊學院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部分) 
成果名稱成果完成人獲獎級別獲獎時間
《對接產業需求,“旅遊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熊紅等二等獎2018年
《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許霞等三等獎2018年
休閑運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實踐許軍、蔡林、李寧、陽洪波、彭菲二等獎2013年
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探索與實踐陳雲川、熊紅、張華、李進、袁春平三等獎2013年
工學緊密結合,創新餐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黃維兵、陳雲川、唐宇、陳國林、周世中二等獎2010年
面向專業需要,突出應用特色——“烹飪原料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實施閻紅、梁愛華、王蘭、孫俊秀、黃益前二等獎2010年
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劉彤、陳雲川、陳勇、汪曉萍、楊朝斌三等獎2010年
以精品專業建設為基礎,構建高職教育餐飲高技能人才培養平台的探索與實踐唐宇、梁愛華、黃剛平、鍾志惠、閻紅三等獎2010年
校企合作探索餐飲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盧一、周世中、梁愛華、陳雲川、包奕燕一等獎2007年
烹飪類和旅遊類專業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盧一、周世中、楊君強一等獎2010年

獲得榮譽


四川旅遊學院前身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在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等級;曾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稱號;多次被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教育外事先進單位”;獲省旅遊局“十一五”期間“全省旅遊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並被認定為“全省鄉村旅遊實用人才開發示範單位”;四川旅遊學院擬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科學研究


學術交流

2003年-2014年,學校同法國都凱酒店管理學院、馬賽酒店管理學院和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並定期互派師生進行交流。學校每年都有5%的學生赴海外留學深造或實習就業,在國內外
校園文化活動剪影
校園文化活動剪影
建有100多個實習教學基地,與法國、韓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教育機構和企業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每年不少師生均要赴各國進行學歷培訓、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在中國國外有義大利佩魯賈大學、泰國商會大學、泰國宣都實皇家大學、法國杜蓋酒店管理學院、圖盧茲酒店管理學院等交換生、交流生培養,有英國愛丁堡比亞大學學士、碩士連讀等項目。有國際郵輪、新加坡、阿聯酋、卡達、澳大利亞、美國等帶薪實習等海外實習就業項目。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與該校合作,在學校建立了全球第二個希爾頓酒店管理學院。 
2020年7月2日,由川渝兩地68所高校組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蓉成立,成立大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四川旅遊學院以藝術聯盟成員高校參加。
烹飪實驗大樓
烹飪實驗大樓
截至2020年3月,學校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國際化辦學,是全國100所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發展工程項目建設高校之一。與義大利佩魯賈大學、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法國杜蓋酒店管理學校、法國保羅博古斯酒店與廚藝學院建立了合作關係;長期與新加坡、阿聯酋、卡達、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合作,開展海外實習就業項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3月,學校建有學校建有2011川菜產業化和國際化協同創新中心、2011川藏旅遊產業競爭力提升協同創新中心、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歐美飲食文化研究中心、食品加工與檢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西部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研究設計中心、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紅色文化教育學院等省級、校級科研教學實驗機構。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川菜產業化和國際化協同創新中心、川藏旅遊產業競爭力提升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川菜發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1個):烹飪科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教育廳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1個):歐美飲食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1個):西部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序號研究中心名稱
1歐美飲食文化研究中心
2原創菜品研究所
3川嬌味理研究所
4高等教育研究所
5旅遊信息化工程實驗室
6休閑運動多功能一體化實驗室
7休閑旅遊研究中心
8旅遊資源規劃與保護研究所
9四川省休閑管理學會
10酒店工程研究中心
12旅遊運動檢測實驗室
13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科研成就

2003年-2014年,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7項,科研成果獎120餘項。 
2017年學校科研向外爭取並立項101項,其中省部級項目15項,地廳級82項,橫向4項。年內到賬各項科研經費631.3萬元,其中省部級科研經費費97.9萬元,地廳級項目經費486.6萬元,橫向合作項目46.8萬元。教師發表論文347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期刊收錄3篇,CSSCI來源6篇,CSSCI擴展5篇,中文核心84篇,EI會議收錄1篇,ISTP會議收錄3篇。獲得實用外觀新型專利1項。獲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二等獎2項,獲專著類三等獎1項,獲論文類三等獎1項;獲四川省教育廳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科研獲獎(部分)
序號項目名稱完成人獎項名稱獲獎年份
1《中西飲食文化比較》杜莉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
2008-2010年科研論文(部分)
序號論文名稱作者姓名發表日期
1心理生態系統論汪曉萍2008.4
2烹飪類和旅遊類專業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盧一、周世中、楊君強2010.6
3工學緊密結合,創新餐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黃維兵、陳雲川、唐宇、陳國林、周世中2010.6
4面向專業需要,突出應用特色——“烹飪原料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實施閻紅、梁愛華、王蘭、孫俊秀、黃益前2010.6
5工學緊密結合,創新餐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黃維兵、陳雲川、唐宇、陳國林、周世中2010.6
6面向專業需要,突出應用特色——“烹飪原料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實施閻紅、梁愛華、王蘭、孫俊秀、黃益前2010.8
7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劉彤、陳雲川、陳勇、汪曉萍、楊朝斌2010.8
8以精品專業建設為基礎,構建高職教育餐飲高技能人才培養平台的探索唐宇、梁愛華、黃剛平、鍾志惠、閻紅2010.10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四川旅遊學院圖書館藏書71餘萬冊,電子圖書87餘萬冊,收藏了五大部類22大類的文獻資源,建有門類齊全的烹飪、酒店管理、旅遊管理、休閑運動專業圖書室。
學術期刊
四川旅遊學院學報》創刊於1988年,199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在中國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被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2018年11月16日,《四川旅遊學院學報》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設計來源說明:該標誌以漢字“旅遊”的拼音字母“L”“Y”抽象變形,利用中國傳統紋樣“鳳凰”“太陽神鳥”等形象元素有機結合,構成展翅翱翔的飛鳳。四川金沙遺址代表的文化底蘊和旅遊學院有機結合,鳳凰的涅槃新生象徵烹專升格后美好的發展前景。 

精神文化

校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校歌
校歌
校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樸實的語言體現了學校追求知識、追求真理,完善人格、知行合一、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指出了學校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承載了全校師生需要共同遵守維護和踐行的基本思想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體現了全校師生對學校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認同,是學校的一張獨特“文化名片”。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晏啟鵬
黨委副書記、校長盧一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祥祿
副校長、工會主席趙平飛
副校長陳雲川
副校長白潔
副校長王雄

知名校友


扶霞·鄧洛普:95級專科,美食作家,四次獲得“飲食世界奧斯卡”詹姆斯·比爾德烹飪寫作大獎 李加雙:89級專科,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炊事培訓基地主任,大校軍銜,“全國技術能手” 黨科:96級專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錦江賓館駐店總經理 
韋昔奇:96級專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商業服務學校烹飪教研室主任 羅小虎:02級專科,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教授,博士 -

校園環境


學校主校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紅嶺路459號。校園已建成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環境優雅、風景怡人。學校建有田徑運動場、攀岩運動場、休閑運動綜合訓練館、籃球場、排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沙灘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游泳館等休閑運動體育設施。
休閑美食文化園
休閑美食文化園
休閑美食文化園
截至2014年9月,休閑美食文化園佔地面積653畝,旅遊景區呈現“一心三區”空間布局,“一心”即遊客中心;“三區”是烹飪美食體驗區、運動休閑文化區、蜀景博覽觀光區,分別以烹飪美食文化、運動休閑文化、蜀中精品旅遊文化為主題,開展中華飲食文化博覽、中西烹飪美食體驗、高爾夫練習及時尚運動、主題節慶活動、微縮景觀遊覽等特色旅遊項目。園區以休閑、美食文化為主題特色,實現教育與旅遊、美食與休閑、小校園與大社會的有機結合,是一處集觀光、休閑、美食、運動、會展、學習為一體的綜合型教育旅遊文化基地。

校園活動

社團文化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學生社團40個,社團成員5000餘人,開展各種各類興趣愛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學院形成了亞洲杯攀岩賽、大學生創業大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十佳團員團干評選、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運動會、社團文化節、“5.25”心理健康活動月、志願者服務月、校園專業技能大賽等文化活動項目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