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廟鄉

安徽省淮南市下轄鄉

錢廟鄉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位於鳳台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西淝河、港河環繞全鄉。西與穎上縣迪溝開發區接壤,南與張集礦毗鄰,北與朱馬店鎮相連,東靠顧橋鎮皖北大米市場。

行政區劃


錢廟鄉下轄村:
錢廟村劉樓村米吳村陳圩村關庄村圩西村嶺頭村長郢村張池村曹窪村鄭樓村翟廟村張樓村高庄村先庄村中南村

人口民族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鄉轄16個村委會,76個自然庄,2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120人(2017年);耕地面積5.07萬畝。

經濟


該鄉黨委、政府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建立了錢廟村、長郢村、圩西村、曹窪村、鄭樓村為主的2.3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建成澤廟、張樓、高庄、中南、鄭樓3000畝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牧業以新意公司萬頭良種豬場為養豬生產基地走“公司+農戶”經營之路,為農戶提供種豬、飼料、防疫服務一條龍,帶動全鄉,輻射周邊。
錢廟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該鄉政府充分調動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抓好農業穩定和擴大優質糧生產,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糧食單產,重點建設好4萬畝優質麥和4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繼續抓好養殖業致富工程,穩定和發展生豬生產和肉牛生產;水產方面主要搞好溝鯰、河蟹、鱖魚等名特優水產品生產,重點抓好千畝河蚌育珍珠生產,使養殖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新亮點。
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重點扶持好綠洲林牧公司和通和公司等“龍頭”企業,發揮好輻射和帶動作用。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和運銷業,延長產業鏈,充分發揮農民協會、農村經紀人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加大低洼地治理力度,抓好低中產田改造,走種養加結合和“宜農則農,宜魚則魚,宜林則林”的發展路子。
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增強經濟發展潛力;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加大培訓力度,繼續抓好勞務輸出工作。從而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環境,讓人民群眾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豐華模式
安徽省鳳台縣錢廟鄉張池村農民劉傳光,籌資創辦了豐華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2007年投資569萬元,以每畝1000元的年承包費承包了張池村農民土地501畝,進行了規劃開發,修整道路、挖塘治田、疏通溝渠、樹立標牌,同時又配套安裝了遠程紅外監控系統、地下自動排水通道、頻振式殺蟲設備等,建成了高效、立體、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此舉調整了產業結構,推進了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豐華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一改過去一麥一稻的平面種植為立體生態綜合種養,改稻麥單一種植為一稻(麥)及經濟作物、魚、蝦共育。改造后的埂面以常規蔬菜、鄉村野菜種植為主;一年三茬,平檯面種植雙季茭白;回型溝槽內放養鱖魚、龍蝦及泥鰍;種植面為稻(麥)蝦及茭白經濟作物共育。
通過立體改造的農田稻、蝦、魚、茭白等生態共育面積佔92%,水稻種植面積達60%,茭白種植面積10%,立體埂面種植面積佔12%,土地利用指數達174%,該模式既增加了耕地有效利用面積,又改善了作物的生長條件,與傳統的麥稻種植相比,每畝可增加產值8240元,增加效益5100元。
同時因不用農藥、化肥,生產出的稻米和其他作物品質優良,為真正的綠色食品。2009年該公司生產的“徽鳳綠園”牌清水小龍蝦是安徽省唯一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
公司採取了“公司+基地+科研機構+農戶+市場”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同時在國家工商局分別註冊了“徽鳳綠園”和“華鳳綠園”商標,將園區生產的農產品分三大類30個品種進行了商標註冊
在“豐華模式”已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龍蝦養殖業,由全縣範圍內的52個農戶參與成立了“鳳台縣龍蝦養殖協會”,協會輻射帶動龍蝦養殖面積已達到1600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