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淝河
西淝河
西淝河,淮河北岸較大支流之一,原發源於河南省鹿邑縣(一說太康縣),流經安徽省亳州市、太和、渦陽、利辛、潁上、鳳台等縣市,於鳳台縣西峽口(硤山口)注入淮河,全長250公里,流域面積4750平方公里。
1951年治理西淝河,將西淝河上游的清水河在王河口截源,經油洺河入渦河,此後西淝河起自王河口(亦有稱淝河口),至入淮處,全程長151.5公里,流域面積4066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母豬港、濟河、港河等。西淝河受黃泛影響較大,河床淤高,排泄不暢。1970年代,開挖茨淮新河,上游來水全被匯入茨淮新河。下游開引新河入淮河,內澇災害根本好轉。
西淝河,古稱夏肥水。《水經·淮水注》:“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於城父縣,右出東南流,逕城父縣故城南。”《明史·地理志》稱西肥水,《清史稿·地理志.》已稱西淝河。
西淝河據民國《潁上縣誌》稿載:“西淝水,漢書名夏淝水,為沙水故道,別而為淝,上承河南鹿邑之清水及練溝水,清水自北來,練溝水自西北來,統於孟家橋,橋以下始為淝。今以西淝名者,取別於東淝、北淝也”。
西淝河在淮河流域中的位置
1951年治理西淝河,將西淝河上游的清水河在王河口截源,經油洺河入渦河,使王河口以上68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劃歸渦河流域,因此西淝河現起自王河口,至入淮處,全程長151.5公里(《利辛縣誌》記為178公里),流域面積4066平方公里(4750-684)。
同時,由於1976年茨淮新河開挖,將西淝河在闞疃集截斷,上段注入茨淮新河,下段仍注入淮河。西淝河實際上已經截為兩段,且互不通流。闞疃集以上為上段,約長100公里,下段約長50餘公里,故也有資料稱西淝河實起於茨淮新河右岸闞疃集堵壩。
譙城區一段
西淝河,東南經太和縣境,再東南流經渦陽縣高公廟西,於四廟入利辛縣境,再東南流經王市集北、闞疃集南,於展溝集東出境入潁上、鳳台縣地。1976年茨淮新河開挖至賈橋鄉后劉營東,將西淝河截斷,上段注入茨淮新河,下段仍注入淮河。西淝河在利辛縣縣境內長83公里,其中上段長57公里,下段長26公里。
西淝河上段,系太和縣與亳州、渦陽、利辛分界河。自太、亳交界處淝河口,向東南流經龍德寺,沿太和邊境出劉大灣村,入利辛縣。太和縣境內界河長22。5公里,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流入諸水:右邊有苗原河、北白玉溝、南白玉溝、大武溝、北皂溝、南皂溝、大白玉溝、蘆草溝、天泉溝。左岸屬鄰縣。
利辛城西李樓村阜蒙新河截西淝河
左岸,西肥河於利辛縣邵樓村西入鳳台縣境,轉南流過楊村集西,轉東流過店集,轉南流,過米吳村右匯濟河水(右岸入縣境),東南流左匯港河水,過彭家崗匯入花家湖;出湖過蔣嘴孜村南於硤山口下入淮。境內流長:左岸45.2公里,流域面積410平方公里。
西淝河下游水域,稱花家湖,位於鳳台縣城西15公里,為上段左岸有彭圩鄉花家崗村,右岸為夏集鄉吳家樓村。湖域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1.5~3公里,面積1.3萬畝。民國年間,花家湖未有治理,是洪水彙集之地,淤淀尤甚,淤深達3~4米。1958年,縣農業局於花家湖組建西淝河漁場,靠天然捕澇。花家湖水源豐富,排灌自如,兩岸農田基本旱澇保收。
右岸,為潁上縣。西淝河東南流至利辛縣之展溝集半公里,南岸進入潁上縣境,納毛溝水來會。東流至瓦寺東北,折而南至巨魯集北,有界溝來會。至川塘東北,復東流,過侯家窪偏北東下,過楊村集再東南,至鐵佛寺(俗名鐵箍寺)東,折南流至馬拐子東,復東南下,至湯店子老集東偏北1公里許,有濟河來會。西淝河(南岸)從展溝集東毛溝口起至濟河口止,在潁上境內總長約14.7公里。
西淝河,從王河口至高公廟32公里為乾涸河道;高公廟至王市集31.5公里,河道水深0.8~1.4米,河底寬20~40米;王市集至闞集27公里,水深1.2~1.5米,水面寬40米,淺灘甚多,水深僅0.5米左右;闞集至楊村24公里,因上游被闞集閘和茨淮新河所截斷,來水量大減,水深僅0.3~0.6米,楊村至河口37公里,水位受控於西淝河閘,水深在1.0米以上。
西淝河受黃泛影響較大,河床淤高,排泄不暢,兩岸圍墾,河槽蓄水愈來愈小,為擴大排洪能力,1971~1979年,開挖茨淮新河,在闞集和西淝河平交;並建闞集節制閘,西淝河上游來水全被匯入茨淮新河。同時在河口又另建泄量為300立方米每秒節制閘,開引新河入淮河,西淝河的內澇災害得以根本好轉。 在西淝閘控制下,最高水位達到海拔24.36米(1972年7月13日)。
穿楊新河,起於亳州市李村鄉王大庄西北瀋河南岸,南向經立德鄉,穿楊集鄉入西淝河,為建國后新開河道。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河道斷面:上寬18~22米,底寬6米,深3米,排澇標準為3年一遇,除澇面積4萬畝,橋樑配套8座,王大庄建引水涵道1座。
汪楊新河,起於亳州市李村鄉汪庄西北洺河南岸,南向流經李村、立德、楊集、楊店4鄉,至楊店集西入西淝河,為建國后新開河道。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62平方公里。河道斷面:上寬20~24米,底寬4~6米,深4~4.5米,排澇標準為3年一遇,除澇面積5萬畝,橋樑配套12座。
青溝,源於亳州市鐵佛鄉柴王村,上段稱陡溝。東南向至蘇趙林場始稱“青溝”。再東南至楊店鄉之河窪李入西淝河,全長25公里,總流域面積46.5平方公里。河道斷面:上寬18~20米,底寬6米,深3米,排澇標準為5年一遇,除澇面積4萬畝,橋樑配套14座,於楊店鄉木廟建蓄水閘1座。
董溝,源於亳州市淝河鎮小卞莊北鴻河南岸,東南向流經淝河鄉、店集鄉、馮窪鄉,再入店集鄉,於耿竹園匯田溝,再東南至王橋入西淝河,全長9.5公里,流域面積35平方公里。河道斷面:上寬16~26米,底寬4~10米,溝深3~4米,排澇標準為3年一遇,除澇面積3.5萬畝。橋樑配套9座,王橋處建蓄水閘1座。
西界洪河西段,是1958年人工開挖的界洪河中的一段,西至亳州市高公廟,東至臨湖鋪,水流自東向西,在高公廟處直接入西淝河。全長9.5公里,流域面積71.85平方公里。該河原開挖斷面較小,後於1975年冬~1976年春進行疏浚開挖,並劃清了水系。將原入干溪溝的順天溝、安寧溝中段、青順溝及原直接入西淝河的陡溝等截流入西界洪河西段。1977年~1978年在高公廟東姚園附近興建蓄水兼防洪閘一座,3孔,每孔寬3.0米,高5.0米。
干溪溝,《安徽省通志》記載:“境內長六十公里,源於亳州市境龍太寺,由彪里鋪入境,經孫店、臨湖鋪至張村鋪南入淝河”。今干溪溝位於渦陽縣西部,上源自渦陽縣標里,標里為分水嶺,自標里將干溪溝分為上、下兩段,標里以上干溪溝向北流入梭溝,匯入渦河。下段為西淝河支流,向南經孫店,在臨湖附近穿過界洪河,再向南經王橋於程小集附近進入利辛縣,經張村於梁橋附近入西淝河。下段全長30.08公里,流域面積74.0平方公里。渦陽境內長18.45公里,流域面積69.35平方公里。
界洪新河,是1958年平地開挖的人工河,當時由省水利廳和阜陽地區水務局共同規劃,是淮北地區河網化中的主要河道。該河規劃西起界首,向東穿過穎河、西淝河、渦河、澮河、沱河等,至泗洪臨淮頭入洪澤湖。是一條東西向河道,規劃全長312.0公里。為分清水系,使該河分段分屬各水系,互不串連,分段控制。其中西界洪河東段、東界洪河西段、東界洪河中段屬渦河水系;西界洪河西段中段屬西淝河水系;東界洪河東段屬北淝河水系。其中流域面積較大的有三段,西界洪河東段長16.0公里,流域面積116.0平方公里,東界洪河西段長12.3公里,流域面積55.25平方公里,均屬渦河流域。西界洪河西段長9.5公里,流域面積71.85平方公里,屬西淝河流域。
港河,舊稱濕泥河,原起自蒙城縣中疃集,東南流匯於杜家橋入渦陽縣境,過顧家橋入姬溝湖,轉東南流至李嘴孜村匯入西淝河,流長60公里。 港河上游稱鳳凰溝,源於中疃和孫長營之間的阜蒙河南岸,東南流,經高皇廟,至劉營子始稱港河,東南流,於前田寨入蒙城縣地,再東南流入鳳台縣地李嘴子注入西淝河,長60公里,流域面積約528平方公里。上段於谷圩鄉宋庄入茨淮新河,長21.5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38.3平方公里。支流有汽溝、獅子溝。
汽溝,北起渦陽縣中疃鄉稀飯孫庄,南流,經高皇鄉劉大橋分為2支,一支東南流入獅子溝,另一支西南流入港河。
獅子溝,北起望疃鄉陸樓,東南流,過阜蒙河,再東南流,至高皇鄉西劉板橋入蒙城縣地,西南流,至谷圩鄉張趙莊南入港河。渦陽縣境內流域面積18.8平方公里。
阜蒙河,1958年開挖的人工河道。西起阜陽市潁河,東流經阜陽縣地,於永興鄉西前營入縣境,東流經譚鋪、馬店北,於小泥溝入西淝河;再向東經城關鎮、董集、中疃、望疃集,至望疃鄉小張庄出境入蒙城縣地,再向東注入渦河。全長77公里,其中本縣境內長43.1公里。 阜蒙河西段,西起阜陽縣三姓庄,東流,至永興鄉西前營入縣境,再東流,於馬店鄉小泥溝入淝,長14.8公里。支流有北黑土溝、干溪支溝、長流溝。流域面積共122.6平方公里。
天泉溝,西起太和縣南王寨,東流至四廟鄉王莊入淝,長9.5公里,流域面積16.5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長1公里,流域面積0.5平方公里。
劉溝,西起太和縣玉皇廟北,東流至四廟入淝,長9.5公里,流域面積15.2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長2.4公里,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
踩鈀溝,以四廟鄉袁堂東為分水嶺,袁堂以南入老母豬港,以北入西淝河。長5.3公里。支流鴕溝西起太和縣小韓庄,東流至四廟鄉秦樓入踩鈀溝,流域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流域面積6.7平方公里。
白玉港,西起四廟鄉袁寨,東流至朱集入淝,長8.5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老母豬港,西起太和縣袁溝涯,東南流,於四廟鄉閻老莊入縣境,蜿蜓曲折長38公里,至王市鄉馬高庄入淝,流域面積199.2平方公里。支流有鞏馬溝、紅蓮溝、高沖溝、阜渦河、小港溝、團結溝、黃流溝、中心溝、茨淝河、新建溝10條。
躍進溝,原名汝市溝。西起孫廟鄉周長營,東南流,經王市集北於馬場附近入淝,長7.8公里。富民溝,原名孫市溝,曾稱大寨溝,西起劉寨鄉汝西營,東流,經王市集南馬場附近與躍進溝會合入淝,長12.5公里。兩溝流域面積共39平方公里。
菜花港,由北、中、南菜花港組成。北菜花港,西起孫廟集北,東南流,至東城鄉大沈營與南菜花港會合,長8.5公里;中菜花港,西起孫廟鄉田廟,東流,至東城鄉王營與北菜花港會合,長8.7公里;南菜花港,西起王人鄉汝老家,東流,至大沈營與北、中菜花港會合后再東流,至王市鄉沈沖入淝,長15.5公里。總流域面積48.2平方公里。
茨淝河東段,西起王人集北,東流,經高堂鄉,至東城鄉後梁庄入淝,長18.3公里,流域面積22.8平方公里。
三義溝,西起東城鄉前趙樓,東南流,至后李庄東流,於王營鄉馬小庄入淝,長10.7公里。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
新建溝,西起馬店鄉馬耿庄,東流,至雙溝集入淝,長7公里。支流有團結溝、龍鳳溝。流域面積共25平方公里。
淝左大溝9條小龍溝,北起柳西鄉高黃庄,南流,至劉小灣入淝。長5.3公里,流域面積11.7平方公里。
何溝,北起柳西鄉劉庄,南流,至前何庄入淝。長5.8公里,流域面積13.5平方公里。
西柳溝,上游分2支:一支起渦陽縣界洪河南岸,另一支北起高公廟南同和寨,南流,於柳西鄉董庄會合,東南流,至張庄折向南流,至王營子入淝。長16.5公里,流域面積51.5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7.5公里,流域面積19.7平方公里。
乾溪溝,俗寫作干溪溝。北起亳縣地韓家橋,南流,經渦陽縣標里集、小王莊截引入花溝。自小王莊向南流,經孫店集,至張村鎮崔庄入縣境,再南流,經張村鋪於管檯子入淝。長29.5公里,流域面積120.8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長12公里,流域面積24.4平方公里。
羅溝,北起渦陽縣花溝南岸小唐庄,南流,至三里灣鄉杜竹園入縣境,再南流,經劉營庄,至刁樓入淝。長29.2公里,流域面積80.5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長12.4公里,流域面積47.5平方公里。
安營溝,上游分3支。西安營溝、東安營溝分別北起渦陽縣地龔大庄、龔小橋,南流,至紀王場鄉入縣境,於高寺會合,再南流,經管橋、郭橋至孫小庄南與直溝會合。直溝,北起渦陽縣芡河南岸張庄,南流,至紀王場鄉三里楊入縣境,再南流,經紀王場、路集、孫集,至孫小庄南與安營溝會合,西南流,於關檯子入淝。安營溝長19公里,直溝長18公里,流域面積共74.6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安營溝長17.5公里,直溝長16公里,流域面積共56.6平方公里。
青龍溝,北起紀王場鄉紀大寨,南流,經祝長營、許溝口、馮寨、張營至馬灣套入淝,長15.1公里,流域面積43.5平方公里。
黃龍溝,北起紀王場鄉高庄,南流,經馬橋、西潘樓,於大渡口入淝,長19.8公里,流域面積29.5平方公里。
早陽溝,北起江集鄉王大庄,南流,經老張集、馮板橋,於杜庄入淝,長16公里,流域面積29.8平方公里。
紅絲溝,上段分3支:西紅絲溝,北起江集鄉江吳,南流,經橋西、王梁,於蔣大橋入阜蒙河,長20公里;中紅絲溝,北起老張集鄉孫樓,南流,經張寨、劉大庄,於倪庄入阜蒙河,長8.9公里;東紅絲溝,北起春店鄉楊大樓,南流,經劉小橋、王油坊,於韓寨入阜蒙河,長4公里。原3水南流於城郊鄉蘇小庄會合后,注入西淝河。1958年開挖阜蒙河,截斷3水,注入阜蒙河后西流入淝。1976年春開挖利闞新河后,經阜蒙河轉注利闞新河。流域面積共41.8平方公里。下段長4公里,經城郊鄉蘇寨電力排灌站注入西淝河。
車轍溝,上段北起渦陽縣楚店集,南流,至紀王場鄉四里橋入縣境,於前賈庄截入勒馬溝;再南流,經崔小集、江集、五里庄、春店,過縣城,於李橋口入阜蒙河,長21.8公里,流域面積46.8平方公里。下段自利辛集西向南流,長4.5公里,於城郊鄉武灣電力排灌站入西淝河。
駐馬溝,上段北起灶溝,南流,經陸小樓、劉家集,於城東雙橋入阜蒙河,長19公里,流域面積32平方公里。下段自雙橋向南流,長6公里,經王寨電力排灌站入西淝河。
白洋溝,北起芡河南岸的戴東庄,南流,經周集、高皇廟西,於闞疃集北三里庄入利闞新河,長21.1公里,流域面積61.3平方公里。下段經闞疃集,於碼頭橋入西淝河。
南黑土溝,西起院寺鄉沈小灣,東南流,經院寺至張橋折向東北流,於馬淺子入淝,長9.5公里,流域面積約39.5平方公里。
背溝,上段為馬胡河。馬胡河分為兩段,北段起於馬店,南流,至葉老家注入茨淮新河;南段自馬胡引水涵向南流,經楊湖庄折向東南流,至胡集東向南流入背溝。背溝西起烏江東岸小趙莊,東流,至新張集入淝。馬胡河下段長13公里,背溝長13.5公里,流域面積共83.1平方公里。
桑子溝,西起斜溝,東流,至王灣入淝,長7.5公里,流域面積23.1平方公里。
蘇溝,西起阜陽縣插花廟南楊橋,東南流,至板集南入利辛縣境,東流,經陶集、展溝集入淝,長45.9公里,流域面積267.2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長15公里,流域面積103.6平方公里。
毛溝,利潁兩縣邊界溝,西起潁上縣江北店子,東南流,於利辛展溝集東南入淝,長20公里,其中縣境內流域面積17.2平方公里。
濟河,源出於阜陽縣伍明溝上的抱龍橋,上通老茨河,東南流,經阜陽城北,過阜蚌公路、口子集,至門東郭庄,在楊樓子東,進入潁上縣境,與烏江交會。稍東經楊庄橋至湯崗子,折東北下,過大徐庄橋東流至王山莊門前,折東南至謝橋集西北的李橋以南,又東下,過濟河閘,轉而東南流至庄壩子橋,東流至大胡家西北角,急折北偏西而去至孫崗東北,直北流,至老集東,又東北下西淝河。從楊樓子東至濟河口止,經潁上縣境30公里許。由於年久失修和多次黃泛注入,濟河淤積嚴重,旱澇災害頻繁。1958年,國家重點投資70萬餘元,並組織5萬多人進行拓寬濟河河床,修建濟河閘和庄壩、楊庄、徐庄等重要橋樑使濟河變害為利。
廟溝,從黃李廟至姜庄西入西淝河,長4公里余,溝深4.5米,底寬5米,溝上口寬20米,導截崗溝以西,光明溝以北大余湖水北流入西淝河。
向陽河,自老茨河園寺起,東南流,經伍明、董寨,穿濉阜鐵路,越張灣,折東北至徐堂園入西淝河,全長21.2公里。
界洪河,界洪河西段西自東蒲溝東至西淝河,流經皮條孫、蔡廟、五星等11個鄉鎮,河道全長44.8公里,流域面積217平方公里,其中屬於黑茨河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屬於西淝河流域面積83平方公里,西段自1958年至1964年間分兩期開挖治理,東段於1959年至1975年分數次開挖治理。
苗原河,苗原河屬西淝河支流,由太和縣原牆鎮的張橋村北側與魚鱗溝連通,流經太和縣原牆、三堂、苗集等鄉鎮,在苗集鎮東側進入西淝河,全長18.2千米,流域面積80平方千米,是原牆、三堂、苗集三鄉鎮的主要排水大溝。
黃河奪淮以前,西淝河流域災害較少,灌溉已有較大發展,陂塘堰壩較多。黃河奪淮以後,特別是民國27年(1938年)起歷時9年的黃泛,造成河道、溝洫大部分淤平,水系破壞,下遊河道彎曲狹窄,河口淤塞,瀦積成姬溝湖、花家湖、毛家湖等湖窪地,洪澇災害頻繁。據《淮系年表·水道篇》記載:“西淝河舊行潁、芡之間,脈胳相通。本干河身彎曲、狹而且淺,中多壅滯,屢遭洪水泛濫,致災嚴重。”
1950年水災后,即對西淝河進行低標準治理,河口建閘防止淮河洪水倒灌。1952年至1956年數次挖河築堤、整治河道、建閘蓄水,逐步提高了防洪、排澇、灌溉的能力。1971年將西淝河上段截入茨淮新河,並於1976年進行西淝河上段治理,減少了來水面積,從而減輕了茨淮新河以下西淝河的洪澇壓力。入淮河口擴建了西淝河新閘,增加了排水能力,下游窪地築圩抽排,大大改善了這一地區的水利條件。
1951年,河道治理結合油、洺河治理工程,於小十字河練溝口以南將西淝河堵塞,把原西淝河上游之清水河、練溝、立楞溝的來水截經油河入渦河。又於王河口以南將西淝河堵塞,把王河口以上來水截經訖河入渦河;使王河口以上68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劃歸渦河流域,從而減少西淝河上游來水量,使下游水情得以緩和,自此西淝河上源始於王河口。清乾隆年間,潁州、太和、亳州、渦陽、鳳台等縣都曾挑浚西淝河。民國20年大水后,鳳台救濟會籌款工賑挑浚西淝河闞疃至峽山口間淺段8公里,做土方39.4萬立方米。民國27年起的9年黃泛,西淝河王市集至河口段110公里長河道淤淺,平均淤泥厚達2.5米。河口淤塞,下游僅有一淺窄河床,流量超過100立方米每秒時,即漫出河槽。灘地遼闊,右岸堤防殘缺積水成湖,兩岸溝洫淹沒。1950年春,鳳台劉集和毛集區動員民工疏導西淝河入淮口。1950年7月大水,淮、潁堤防決口,洪水泛濫,包括潁左在內受災面積達450萬畝。西淝河洪澇災害十分嚴重。
1950年大水后,治淮開始時即重視西淝河治理。限於當時財力、物力和時間緊迫,先按麥作期最大流量疏浚河道,同時將上游清水河1200平方公里來水截經油河向東入渦河,以減輕中下游的排水負擔。中游在母豬港堵壩,不使茨河水入西淝河;下游將潁左溝通濟河的溝口堵閉。烏江三岔河等350平方公里來水改入潁河,疏浚狹窄河段、裁彎取直、疏浚河口淤塞段並建西淝閘拒淮倒灌。利用下游姬溝湖和焦崗湖蓄納流域內的雨水。全部土方工程包括油河疏浚、築堤及焦崗湖進出水渠開挖等,於1950年12月25日開工,動員亳縣、渦陽、鳳台三縣民工,於1951年5月28日完工。河道施工長度110公里,共完成土方1242.7萬立方米。禹山壩自禹王山至張家崗3.25公里堤段,按1950年洪水位加高1米。1951年8月,建成西淝河閘。是年,渦陽、蒙城、鳳台三縣動員民工按春季最大流量126立方米每秒,開挖蘇家灣至港河口河槽47公里,完成土方1014.74萬立方米,實做工日1033.4萬個,投資350.92萬元。
規劃在西淝河閘關閘期間,為降低西淝河內水位,需利用焦崗湖承蓄部分洪水。焦崗湖蓄水位20.0米,相應西淝河水位21.4米,向焦崗湖分蓄洪水1.04億立方米,可降低西淝河水位1米,受益農田27.0萬畝。1952年6月21日開工修建焦崗湖進水閘。進水閘3孔,每孔寬3.5米,進水流量110立方米每秒,1952年12月31日竣工,投資54.12萬元。
1954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董峰湖行洪區於7月9日開始行洪。禹山壩兩面臨水,雖經搶築子埝奮力防護,仍於27日3時在張家崗及防汛台等處漫堤潰決。洪水進入西淝河並向東北漫過架河、泥黑河、芡河直抵渦河右岸;向西衝倒了焦崗湖進水閘。因禹山壩潰決而擴大的水災面積達262萬畝。大水后,進行淮河流域規劃,為縮小防區,將潁渦地區分為西淝河東西兩個堤圈。規劃將西淝河兩岸堤防列入淮河幹流堤防加固工程之中,以形成保護淮北平原的確保堤圈。西淝河左堤自西淝河閘至闞疃集,長55.6公里;右堤自毛集東接禹山壩(軍張家)向上至康郢子,長13.86公里;禹山壩自禹王山麓延伸至軍張家,長4.38公里。堤防以防禦1954年洪水位為標準修築。整個堤防工程由阜陽專區組織實施,於1954年冬開工,1955年春竣工,共完成土方896萬立方米,石方2.6萬立方米,投資412萬元。
西淝河經1951年、1952年初步整治后,基本上解決了麥作期的排水問題,但河道排水能力低,秋季作物仍不能保收。1954年淮委組織西淝河查勘,查勘報告指出:為了減輕西淝河兩岸及潁左地區的內澇災害,西淝河幹流需要疏浚,並進行全面治理。1956年淮河流域規劃完成,西淝河治理規劃將潁左屬潁河流域的654平方公里來水,利用原有蘇溝和濟河加大斷面、開挖引河向西淝河排水。確定第一期工程對闞疃以上至鳳凰溝97.3公里河段進行疏浚。設計水位為24.18~32.5米,設計流量625~121立方米每秒,河道高程18.68~28.5米,河底寬98~22米。1956年冬至1958年春完成,由阜陽專區組織民工實施,共做土方1224.5萬立方米。至此,西淝河自淝河集至入淮口全長163公里,流域面積3845平方公里。
西淝河下游兩岸村莊多數在25.0米高程以上,原來已有群眾在窪地圈圩,保護村莊,保麥爭秋。1965年,阜陽專區經實地查勘,擬定鳳台、利辛境內新築保秋圩12處,保麥圩1處;培修加固保秋圩14處,保麥圩15處,並規定圩堤建設的標準。西淝河下游有圩堤38處。其中利辛縣8處,鳳台縣30處。圈圩面積共10.74萬畝。
1971年開始興建茨淮新河,新河穿越西淝河而過。茨淮新河規劃將劉郢子以上西淝河本干匯水面積1871平方公里,港河、白平溝、黃公溝等來水面積373平方公里,共2244平方公里的匯水面積截入新河,納入茨淮新河水系。劉郢子以上稱為西淝河上段,茨淮新河以南稱西淝河下段。西淝河上段河道,雖經1957年冬至1958年春疏浚后,排水條件有所改善,但標準仍低;截入茨淮新河后,受新河洪水頂托,降低了原有排澇防洪標準。因此,將本干劉郢子至劉小灣長57公里段受影響地區,按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的治理標準,列入茨淮新河處理工程進行整治。后又考慮劉小灣以上537平方公里來水的河道也按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一併治理。治理工程由茨淮新河工程指揮部領導,組織處理工程指揮部負責實施。西淝河上段河道治理自1976年11月25日開工至1985年4月5日,利辛、太和、渦陽、亳縣等縣民工40.4萬人次,疏浚河道長度93.91公里,共完成土方1120.13萬立方米,投資1087.18萬元(包括建橋4座投資72.98萬元)。
西淝河窪地,是洪水停匯之地,有易澇面積9萬畝。1949年冬至1950年春,對西淝河口進行清淤,以利排水。1954年,除疏浚河口積淤外,還在入淮口建閘。1956年,興筑西淝河左堤,並築生產圩堤,累計總長44.28公里。1956年夏汛,西淝河水位達到海拔24米,圩堤溢潰,致災嚴重。汛后,重新加固水毀圩堤,疏浚了圩堤內的溝渠。1957年,在淝左興建許大湖等4條生產圩堤,總長19.31公里。1958年至1967年,累計興建生產圩堤6條,總長40.54公里,建排水涵閘14座。1971年,茨淮新河截去西淝河以上水域,以同等雨量,西淝河可降水位1.2—1.5米,加之永幸河截去港河、架河等90平方公里的來水,西淝河窪地得以保收。
1985年,西淝河窪地治理工程設施有淝左生產圩堤19條,排水涵閘38座,機電排灌站14座,38台1705千瓦;淝右生產圩堤16條,排水涵閘29座,機電排灌站10座57台4130千瓦。兩岸圩堤總長97.25公里,保護耕地11.09萬畝,治澇面積達到3—5年標準的2.1萬畝,5年以上標準的5.8萬畝,待治理面積1.1萬畝。
西淝河泵站
西淝河歷史上未見有建涵閘的記載。建國后,在西淝河本幹上陸續建有西淝河口閘、新西淝河閘、闞疃閘和朱集閘。隨著堤防的修築,沿河支溝匯入處為防洪排水灌溉而建的涵閘有港河涵、濟河閘、蘇溝閘及西淝河上段兩岸溝口防洪涵等。
西淝河閘,原規劃建於蔣咀子,計9孔,后閘址移至河口唐郢子附近,改為3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孔凈寬10米,高16.7米,可以通航。邊孔高13.6米,每孔凈寬均為5米。閘底高程13.5米,中孔門高10.6米,分上下兩扇,平面鋼板門;邊孔門高6米,門寬均為5.6米。設計閘下防洪水位25.55米,閘上排洪水位24.82米;設計過閘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堤頂高程27.7米。由治淮委員會設計,華東建築安裝公司承建,土方工程由鳳台縣施工總隊負責。1951年1月10日開工,1951年8月10日竣工,總造價139.8萬元。1957年7月進行加固。
西淝河新閘。西淝河閘,建成后,下游西淝河窪地陸續圈圩,縮小了滯蓄內水的容積,使內水位抬高。老閘過小,排水不及,致使有6年的汛期閘上(西淝河側)水位高於閘下(淮河側)水位1米以上。1972年則高出1.83米,造成圩區受淹,也影響閘身安全。為此,經安徽省治淮指揮部批准,於老閘左邊唐郢子建西淝河新閘。新閘3孔,中孔寬6米,邊孔每孔寬5米,高10米,閘底高程15.5米,設計過閘流量220立方米每秒,於1976年建成。
闞疃節制閘(闞疃南閘),位於利辛縣闞疃集西南的西淝河上,是1958年淮北河網化時確定的河道網控制閘,控制西淝河上游來水面積2131平方公里。節制閘為條石砌墩牆、底板,上部為砌石拱,木板胸牆,共13孔,每孔寬2.75米,高4.2米,閘底高程20.3米,堤頂高程27.9米。設計過閘流量352立方米每秒,相應閘上水位24.4米,閘下24.1米。設計閘上最高蓄水位25.0米,閘下20.3米。該閘由阜陽專區水電局設計,鳳台縣施工。1959年1月開工,1960年4月竣工,投資113.56萬元。節制閘建成后,因閘孔偏小,不足3年一遇排澇標準,閘上水位超過原設計水位,多次扒開原老西淝河堵壩排水。1976年西淝河上段截入茨淮新河后,闞疃節制閘即失去原有作用。
朱集閘
西淝河兩岸溝口防洪閘,在西淝河下段有主要支流上的蘇溝閘、濟河閘和港河閘。西淝河上段在1976年前,為排水需要已興建8座涵閘,均在左岸。屬亳縣的3座,排水面積均在60平方公里左右,1972年興建;屬利辛縣的5座,排水面積在1~16平方公里,為1956~1968年間興建。茨淮新河影響處理範圍內,除阜蒙河東、西段及母豬港溝口外,興建了防洪涵洞6座,集水面積2~5.9平方公里。其中左岸4座,右岸2座。
賈橋鄉譚庄村劉營子機灌站,安裝2105型柴油機4台、80馬力,1972年建成,設計灌溉流量0.42立方米/秒,揚程8.5米,配裝10×10混流水泵4台,一級提水,引灌西淝河水,引河長750米。設計灌溉效益2500畝,投資1.10萬元。
胡集區賈橋鄉張大庄中型電力灌溉站,設計灌溉流量2.5立方米/秒,揚程8米,安裝320和50千伏安變壓器各1台,裝55千瓦電動機7台,其中J093—6型6台、J091—4型1台,總容量385千瓦,16“豐產”35水泵7台,真空泵1台。一級提水,引西淝河水,引河長2.7公里。建機房7間,管理房8間,築干支渠6條、長47公里,設計灌溉效益2.5萬畝,國家投資25萬元。
明萬曆二年(1574年)壽州知州鄭王充督吏目彭希壽監工開引新河,將原經禹山前董峰湖(現名東風湖)內至石灣村前入淮的河段,移於硤石口下入淮,以分水勢,使該航道縮短3公里。清末民初,該航道較為穩定,河岸平坦,每年6至9月間高水位時,納水1米的木帆船可自高公廟以下暢通無阻。一般水位5噸級的船舶可上抵闞疃集;枯水季節,張集至顧橋仍可通航。
民國21年(1932年),以地方籌款方式疏通西淝河航道,西起闞疃、東到入淮口,長55公里,土方39.4萬立方米。
民國27年(1938年)始,黃泛9年,由於引黃入淝,致該河淤積嚴重,平均淤深達2.5米,有的河段幾乎成平陸,楊村以上斷航。因淮水常年頂托倒灌,西淝河入淮口一段淤積更深,河槽高與岸平,將上游來水攔蓄於姬溝湖、岳家灘、花家湖、汊王嘴一帶,僅張集以下航段在枯水位時,尚能保持水深1米左右,可通行5噸級以下的木船。
1951年在修築淮北干堤的同時,於唐郢村東南200米處的西淝河新引河上修建了防洪閘,引河閘上底寬60米,閘的泄洪量為300立方米/秒,最低控制水位達1.65米,將彎曲的入淮水道取直。經過疏通后的西淝河航道,最淺水深達1.50米以上,可常年通航50噸級輪駁船。同年冬,由阜陽地區集中鳳、蒙、渦3縣民工對西淝河自瓦寺以下河段進行綜合治理,1952年6月竣工。航槽底寬30至60米、底高16.70至13.50米、水深3.25米,可通航150噸級輪駁船。直至1857年冬,境內可通航。1974年至1985年間,先後在老閘北250米處擴建新閘,開挖長1.5公里、底寬54米的內引河,以彌補老閘設計流量偏小的不足;並由國家投資1萬元,清理了花家湖、湯店孜、米吳3處淺灘,保持常年通航。
從1951年起,治淮委員會對西淝河進行治理,將游清水河來水由油名河引入渦河,並對航道進行了拓寬、浚深和裁彎取直,還在西淝河口和闞町建泄量300秒立方米的節制閘,但未建過船設施,只能分段通航。
王市集至闞町航段,長27公里,寬30~50米,水深1~2米,可通航50噸級輪駁船。闞町至西淝口航段,長61公里,底寬40~60米,水深0.5~1.5米,可通航10~50噸船舶。因茨淮新河在闞町閘上同西淝河相交,截走上游水源,闞町以下水量缺乏,並有閘壩礙航,西淝河闞町以下的水運基本停頓。闞町以上水運流向茨懷新河。區間年運量達20萬噸。主要貨種以糧食、煤炭為大宗。西淝河闞町以下,建有濉阜鐵路橋1座,在朱家崗跨過,其通航凈跨為64米,凈高為7米;西淝河口有公路橋1座,凈跨31米,凈高6.5米,此橋是節制閘附屬橋,不能通航。
西淝河沿岸有豐富煤炭資源,1990年代曾興建煤運210萬噸謝橋港和400萬噸的顧橋,張集港,組成西淝河、淮河、長江一船直達的煤炭水運線。
阜蒙河,曾三次分段拓寬疏浚,鳳台縣段通航里程28公里。
港河鳳台段,清末民初,一般水位可通航至顧橋,汛期高水位可通往清泉、馬店。民國36年(1947年)因黃泛影響,河槽全部被淤平,枯水斷航。1952年冬至1953年春,列入治淮工程進行全面疏通。下游自李嘴孜至港河汊以上開挖新航道,底寬42至49米、底高海拔14.70米(下游),上游加深、拓寬直達發源地。經過治理,港河航道可暢通5噸級以上的木船。1955年興建淝左堤並建港河閘一座,截斷了港河的航道,閘下通航,上游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