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德雲寺位於大姚縣城南11公里倉街鄉境內,面積約8平方公里,是雲南禪宗泰斗徹庸禪師所建,創建於明代末年,近400年歷史。
德雲寺
德雲寺位於大姚城南12KM的倉街鄉境內,山頂海撥高2341米,是當年名震遐邇的風景名勝區。早晨,太陽從山丫口斜射下來的陽光,撕開山中的濃霧紗幕,隨著太陽慢慢升升起,光束變成無數光圈,此時的妙峰山奇峰怪石,綠樹林梢完全變成了金色,繚繞在山中的霧靄象一群群被驅趕著的綿羊,奔跑著、撲騰著漸漸消失在山巔、天際。此時妙峰山就象一個剛出浴的少女,在人們面前展現出青春之美。每當夕陽西斜,日照蒸煙,萬山皆紫,十里之內能見傍晚山峰濃翠欲滴的艷麗之景。德雲寺始建於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雞足山徹庸和尚,為尋佛道雲遊,從雞足山出發歷經坎坷來到大姚,選地妙峰,不辭千辛萬苦,率徒創建。由大雄寶殿、芷經閣、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廚房、倉熬、鐘樓、
鼓樓、門碑和津池徠等大大小小218間屋宇組成。於康熙46年毀於大火,后經乾隆、嘉慶、光緒年間(公元1786年至1877年),終於重修復原。德雲寺歷來是文人學士的旅遊勝地,明末清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
徐霞客,游寺住宿,寫下了《宿妙峰山》詩,至今完好保存寺中,詩曰:“路識于山積翠連,窮途欲盡到天邊,峰留古德雲還在,界壁諸天日月懸,獅窟吼風隨法鼓,龍泉噴玉護金蓮,我來萬里瞻慈筏,一榻三生豈偶然。
每當夕照蒸煙,萬山皆紫,山頭濃翠欲滴,數十裡外,見之如在圖畫中,
大姚縣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妙峰山為滇中佛教聖地之一,區內峰奇水秀,古柏參天,建於明崇禎二年的德雲寺,整個建築群體雄偉,莊嚴肅穆,精工細緻,全部佔地25畝,現存房間218間,亭、坊、池閣交錯,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襯,繪畫、雕塑細膩美觀,雖經歷三百多年滄桑,仍然保持完好,光采奪目。
德雲寺
相傳,徹庸禪師雲遊到妙峰山地界,忽然聽到密林中一陣動聽的仙樂之音,見一高僧乘雲駕霧而來,等到徹庸禪師趕到,而高僧又飄然消失,徹庸禪師放眼望去,出現在眼前的是祥雲瑞現、千峰爭秀、萬壑斗奇。於是,徹庸禪師便在這仙山寶地建起了德雲寺,成為了一大佛教聖地,是大姚有名的八景之一——“妙峰晚翠”。
德雲寺
明末清初,著名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曾游寺夜宿,寫下了著名詩句,如今刻石立於寺內,這一切驗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古訓。1990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繕,塑佛像數十尊;199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又多方投資,修通了公路,完善了相關設施,引得遊人紛紛而至德雲寺始建於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僧慈光重修。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僧道濟重修。民國十七年(1927年)和二十九年(1939年)培修。建國以來,先後作為中岩村公房,青神縣幹校,青神縣林業局苗圃,1996年闢為宗教場所。歷經500多年。寺廟壯觀,香火旺盛,是佛教旅遊聖地。德雲寺,座東向西。保存完好,現存正殿、前殿、右廂房、磚木結構。
正殿:磚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穿逗式
梁架3穿6柱,面闊8間30.9米,進深5間11.3米,通高6.38米,素麵台基高3米,垂帶式踏道16級,殿梁間墨書“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39年)培修”。前殿:磚木結構重檐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闊5間18.2米,進深4間10.7米。系二層木樓。廂房:面闊2間5.12米。總佔地面積949.33平方米,形制較完整,其建築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寺內存有摩崖虎頭面造像1個,卧佛造像1尊,五級石雕經幢及碑記1座。
德雲寺
德雲寺由大雄寶殿、芷經閣、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廚房、倉熬、鐘樓、鼓樓、門碑和津池等大大小小218間屋宇組成。座東向西。保存完好,現存正殿、前殿、右廂房、磚木結構。正殿:磚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闊8間30.9米,進深5間11.3米,通高6.38米,素麵台基高3米,垂帶式踏道16級,殿梁間墨書“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39年)培修”。
前殿:磚木結構重檐懸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闊5間18.2米,進深4間10.7米。系二層木樓。廂房:面闊2間5.12米。總佔地面積949.33平方米,形制較完整,其建築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寺內存有摩崖虎頭面造像1個,卧佛造像1尊,五級石雕經幢及碑記1座。
寺的大門建成一座牌樓,畫棟雕梁,跨進牌樓,是一個半月蓮池,穿過廳是一座小花園,寺內流水潺潺,鮮花盛開,蝶舞蜂飛,芳香撲鼻。寺內古建築物有大雄寶殿、藏經樓、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觀音閣、鐘樓、鼓樓、唐僧殿,建築雄偉壯觀,艷麗迷人,可謂飛檐高卷,金門玉柱,雕刻精湛,樓閣交錯,布局合理,牌坊臨空,金碧輝煌,加之寺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三山環抱,寺內兩棵巨大的黃楊樹分別置於東西兩邊的花台內,還有不少參天古柏和松樹,屈伸而延,筆立而長,應有盡有,幽雅靜謐,鳳尾森森,隱藏了雀鳴鳥語,日暉漏影,陪伴著春草秋蟬。一眼清泉,清冽深碧,寒爽澄澈,真有不飲人先醉之意。
寺內還有明代旅遊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考察妙峰時寫下的《七律·宿妙峰山》詩文的碑刻。
德雲寺
織路千山積翠連,窮邊欲盡至天邊。
風留古德雲還在,界群諸天日月懸。
獅窟吼風隨法鼓,龍泉噴玉護金連。
代來力里騰慈伐,一榻三生豈偶然。
德雲寺後有一清泉,清泉穿寺而流,一年四季,潺潺不斷,飲之甘洌可口,傳說用它煮茶,也能返老還童。
德雲寺[雲南大姚妙峰山德雲寺]
以上是釋印嚴的畫,釋印嚴,俗名鍾義波。現為佛教聖地雲南省大姚縣妙峰山德雲寺住持、廣東省南雄市大雄禪寺都監、大雄佛教詩書畫院院長。
德雲寺
被譽為“滇中大剎”的妙峰山德雲寺,坐落於大姚縣城南15公里處的妙峰山,妙峰山德雲寺建於明代天戶六年(公元1626年)。近幾年來,連續不斷的修繕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吸引了眾多的遊人。那迷人的德雲寺,神奇的古剎,時時誘我再次前往。
遠眺坐落在妙峰半山腰的德雲寺,這塊寶地如一把端置於雲中的太師椅子,被譽為“滇中大剎”的德雲寺,正好“坐”在這把太師椅上,密林深處不斷蒸發出來的水蒸氣,形成一團又一團的白霧,德雲寺時隱時現,猶如在雲中、在風裡,十分神奇,一番瓊台仙宮的感覺。只見遊人來來往往,讓人有“春風暢人意,遊客踏春來”的感覺。
德雲寺
人至德雲寺,只見古剎青山環抱,鳥語花香,蒼松翠柏,山風輕輕吹,白雲慢慢走。寺的大門建成一座牌樓,畫棟雕梁,跨進牌樓,是一個半月蓮池,穿過廳是一座小花園,寺內流水潺潺,鮮花盛開,蝶舞蜂飛,芳香撲鼻。寺內古建築物有大雄寶殿、藏經樓、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觀音閣、鐘樓、鼓樓、唐僧殿,建築雄偉壯觀,艷麗迷人,可謂飛檐高卷,金門玉柱,雕刻精湛,樓閣交錯,布局合理,牌坊臨空,金碧輝煌,加之寺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三山環抱,寺內兩棵巨大的黃楊樹分別置於東西兩邊的花台內,還有不少參天古柏和松樹,屈伸而延,筆立而長,應有盡有,幽雅靜謐,鳳尾森森,隱藏了雀鳴鳥語,日暉漏影,陪伴著春草秋蟬。一眼清泉,清冽深碧,寒爽澄澈,真有不飲人先醉之意。
1990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繕,塑佛像數十尊;199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又多方投資,修通了公路,完善了相關設施,引得遊人紛紛而至。
寺廟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