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泓翔

肯亞“中南屋”創辦人

黃泓翔,男,肯亞徠“中南屋”創辦人。1988年出生於汕頭市,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國際發展專業。

人物經歷


2014年,在肯亞創辦了“中南屋”(China House)。致力於幫助中國青年和中國企業走進非洲。其中,“中”代表中國,“南”是外交學上發展中國家的意思,“屋”指的是一個雙方之間對話溝通理解的空間。
非洲“卧底經歷”
黃泓翔說,他的亞洲面孔在做象牙卧底調查時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那些走私犯不會輕易懷疑他的身份,甚至有些人還會主動找他推銷。不過,在非洲開展卧底工作其實是相當冒險的,他在調查中經常需要與手持武器的走私犯進行交涉,而他手中的裝備卻僅有一個背包、一部相機、一瓶辣椒噴霧以及一些做相機遮蓋物的日常用品。
回憶起卧底工作的危險性,黃泓翔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走進一個專門走私象牙和犀牛角的村莊,在一家店鋪里調查的時候,對方突然拉開了他那個裝有攝像機的背包,幸運的是,當時他的攝像機上層塞滿了許多用於遮蓋的日常用品,對方也並沒有深入檢查。
黃泓翔陸續以中國調查記者的身份,發表了數篇有關象牙貿易的調查報道。而他的卧底經歷也被拍入了由保羅·艾倫和萊昂納德·迪卡普里奧擔任監製的紀錄片《象牙遊戲》,為了讓世界能夠看到中國人為保護大象、反對盜獵做出的努力,黃泓翔堅持不打碼出鏡接受採訪,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個公開露面的中國卧底調查員。
黃泓翔《朗讀者》受訪
《朗讀者》第二季第三期節目,主題“生命”,黃泓翔與珍·古道爾同屏朗讀。在節目中,黃泓翔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廣東小夥子黃泓翔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學碩士。那年寒假,他得到一個機會去厄瓜多。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他第一次見到食人魚等各種各樣神奇的生物:原來在大自然中,人類不過滄海一粟。
此後每逢假期,他都會背起行囊,扎進天地間。在烈日或暴雨中,在一望無際的田野或是密不透風的雨林里,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生命與土地的依傍關係,觸到了根植於這顆星球的生命力量。
所以2013年研究生畢業后,去非洲還是進全球頂尖的諮詢公司,這道選擇題並沒在黃泓翔心裡盤桓多久。一名青年的悍勇和孤膽在說話:去非洲。
在非洲,為了保護非洲大象,黃泓翔化身買家,參與一次次調查機構的“卧底”行動。
2014年在烏干達,他跟著走私犯見到了令人咋舌的象牙和穿山甲鱗。他需要做的,是促成“交易”發生,如此,緊隨其後的警方才有證據動手抓捕。
還有2015年在越南的一次經歷,也讓人嗅到了死亡擦肩而過的氣息。那個村落里,幾乎所有人都與象牙走私有關聯,作為調查機構的“卧底”,一旦暴露,根本插翅難飛。黃泓翔與搭檔混在真買家裡進村,參與犀牛角交易。他的搭檔背著個公文包,裡面藏著攝像機。忽然,一名走私犯拿起公文包打量了一番,見裡面塞滿了女性衛生用品,這才放下。
徠難以想象,烏干達那回,若警方發動後走私犯即刻做出還擊,距離他們最近的“買家”也就是黃泓翔,會置身何種危險境地。也難以假設,如果越南的亡命之徒掀開偽裝物,發現底下隱藏的攝像機,黃泓翔他們會遭受何種厄運。然而,在做出了世俗很難理解的選擇,在經歷了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危機之後,這位看起來才畢業的中國青年說:“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標準,我覺得我的人生挺好的。”
黃泓翔
黃泓翔
他把生而為人所要做的事情分成三種層次:第一為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是自己覺得有意思有趣,第三是有意義。如果一定要追問他是否有“私心”,我們能找到的最好答案就是,他在趕赴一場既冒險又嚴苛的正名——為中國在世界環保界所承受的偏見正名。他用行動證明了,保護野生動物,中國人同樣甘當捍衛生命的鬥士。也正是黃泓翔的一次次義舉打動了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她稱黃泓翔為“my hero”。
在《朗讀者》的舞台,85歲的珍·古道爾和30歲的黃泓翔共同朗讀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它警醒人類:該敬畏自然界所有的生命,不僅僅是人的生命。
他在廣袤草原或是無盡密林里書寫的,是有著動人意義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