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

江西

龍泉寺原名玉龍寺,又叫普照寺,始建於漢朝。坐落在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水南圩鄉與尖峰、長橋二鄉交界處的山頂南泉山上,海拔近500米,距廣昌縣城23公里。

歷史沿革


龍泉寺始建於漢朝。相傳在漢惠帝時,有一位功臣何公孫,在京城做官,被奸臣誣陷,將被抄斬,何公孫得知后,帶領全家逃出京城,后被追兵趕上,老幼失散。何公孫等老者後來逃至龍泉山安身。幾年後。皇上弄清了何公孫被奸臣陷害原委,便為其平方昭雪。何公孫的後代經多方打聽,方知何老逃至此處,千里迢迢來此處查訪,終於老幼相逢。幼者勸他回朝為官,他不肯去,只願在此風景優美的山中修行,隨後將此山改名為玉龍山,寺名也定名為玉龍寺。
至隋朝末年,由一位祖居浙江紹興的朝中官員名李恭佐,因看不慣朝中昏庸,便辭官來到廣昌教書,后得知玉龍寺曾有過漢室功臣在此修行,便棄教從佛,來到玉龍寺潛心修行。再至唐朝,佛教漸興,一位聞名的高僧悟一法師帶領一班佛教徒來到閩、浙、贛一帶傳教,打聽到玉龍寺住過幾代朝中功臣,便來到此寺探訪。與年邁白髮的李恭佐相會,從此在玉龍寺定居傳教,吸引著閩、浙、贛邊界各縣信教弟子,香火十分興旺。后消息傳到朝中,朝中賜該寺雙龍戲珠的橫匾。從此該寺改名為普照寺。
以後隨著朝代的變遷,該寺飽經風霜,幾經興廢。幸得住寺人和信徒將雙龍戲珠的橫匾私藏才得以保存。其寺名從公元926年重修更名龍泉寺后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1978年以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廣大善男信女,出資投力,對龍泉寺進行了修復。近年來,重新修建了大雄寶殿,重塑了佛像,修通了5華里的盤山公路,架設了電燈線路,並安裝了自來水設備,解決了吃水用水困難。同時該寺在寺管小組成員帶領下,發動信教群眾,實行農禪並重,大搞林國業開發,栽種了糧食作物、果樹和毛竹。現在每年能收茶油近百斤,糧食2000斤,果樹即將掛果,毛竹即將成林,前景喜人,香火盛旺。